調查丨“爆單”變“缺單” 東南亞“訂單荒”來得有點快

從上半年鋪天蓋地的“爆單”報道,再到下半年的“缺單”傳聞,東南亞的訂單似乎跟股市行情一樣跌宕起伏。目前實際訂單情況如何?訂單變動的原因是什麼?對中國又有哪些影響?

多位在東南亞國家從事外貿出口業務的人士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幾個月來,確實感受到訂單明顯減少。歐美需求減少是主要原因,但這也與今年三四月份的超常規訂單爆發後逐漸趨於平穩有關。有專家預測,這一情形或持續到明年四月後。

東南亞訂單銳減 
中小企業受衝擊更大

“我所在的工廠,主要做歐美服飾的代工,從9月份開始分批放假,訂單很少。”小張是一名在柬埔寨某中小型服裝廠從事管理的中國人,他告訴記者,柬埔寨對疫情管控一直都不嚴格,去年因周邊國家相繼封城,曾吃到過一波訂單轉移紅利,但隨著周邊國家陸續“躺平”後,之前轉移到柬埔寨的訂單又轉走,今年下半年以來,訂單更是急劇減少。

緬甸某製衣廠負責人Annika,則更早感受到了訂單的變少,“我的工廠主要承接歐洲訂單,從三四月份即開始發現訂單減少的苗頭,絕大部分客戶訂單都變少了。”

在越南從事木材生意的李先生,發現一些下游傢俱廠的生意也變淡了,“越南國慶,我有很多客戶放了7天假,往年一般都是放兩天,很多客戶都減少了訂貨量。”

河北優耐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劉曉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往年都會接到來自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訂單,今年尤其是最近訂單確實比較冷淡,“今年以來,馬來西亞就沒訂單了,菲律賓訂單較少,越南有兩個月沒訂單。”

據越南胡志明市商業協會稱,在本輪“訂單荒”中,越南的電子、紡織、鞋類、木料加工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受到美國和歐洲訂單減少的衝擊最大,往年許多紡織服裝企業此時訂單要排到第二年一季度,但現在訂單僅夠安排到11月。

東南亞此輪外貿訂單減少,中小企業受衝擊較大,而一些具有產業鏈優勢的大企業,受影響較小。

蘇先生是長三角一家A股紡織行業上市公司的負責人,他所在的企業,在十年多前即在越南佈局。蘇先生說:“每家公司受影響的程度,與企業在產業鏈上的定位和地位有關係。”

蘇先生表示,目前東南亞製造業並非完全拼成本、拼低價,大多長期合作的客戶看中的是產業鏈完善帶來的品質和交期的確定性,“我們公司的產業鏈佈局,是從原料開始,以及在各海外基地的多元佈局,這些因素都讓客戶對我們很倚重。”

正是這些優勢,讓其公司在產業鏈中佔據較高地位,因此公司訂單受影響不大。“客戶也要保證其訂單的穩定性,如果今年他們不給我們訂單,可能我就去開發其他客戶了,所以我們跟客戶,總體上是相互合作的關係,不存在客戶說了算的情形。”他表示。

據蘇先生觀察,現在歐美大客戶的訂單有兩大趨勢,一是集中採購趨勢,特別是比較好的品牌商都在逐漸淘汰中小型企業;二是傳統服裝等訂單,向東南亞轉移是一個確定性的趨勢。

柬埔寨的小張同樣提到了訂單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柬埔寨訂單下滑主要集中在小企業,大企業抗風險能力更強。“此外,柬埔寨因為工業發展基礎薄弱,現在的出口訂單主要集中在紡織服裝鞋類,以及中國轉移過去的組裝等簡單類別的加工,在產業鏈中處於劣勢,受到的影響會更大。”

越南中國商會胡志明市分會會長趙騫告訴記者,相比於今年上半年三月、四月的出貨高峰期,現在越南木器行業的訂單能達到50%算是很理想的情況,不少企業僅有高峰期的30%,一些小的企業可能僅有10%左右,鞋類服裝類也是差不多情況。

胡志明市工藝美術和木材加工協會(Hawa)的調查表明,90%以上的成員企業減少了出口訂單;73%的企業收入減少10%至90%;65%的企業有裁員。

據該協會主席阮國卿先生介紹,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價格大幅上漲,全球通脹率居高不下。他認為,歐盟、英國、美國的消費者更注重必需品的消費,物流成本高,因此訂單被拖回墨西哥、東歐等消費地附近的生產點。

歐美需求放緩是主因 
專家預測至少要持續到明年

歐美主要經濟體高通脹疊加消費需求萎縮,被認為是近期東南亞多國出口訂單明顯縮減的主要原因。

調查丨“爆單”變“缺單” 東南亞“訂單荒”來得有點快

“環球同此涼熱。”北大匯豐智庫副秘書長、助理研究員蔡榮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支援出口訂單增長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是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歐盟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的需求增長。

然而,2022年以來,世界經濟面臨高通脹和緊貨幣兩大負面衝擊。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告顯示,全球有超過100個國家通貨膨脹率在6%以上,IMF今年7月第三次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持續上行。同時,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加息,其中自2022年以來,美聯儲已經四次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了225個基點;歐洲央行7月21日將三大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告別了近十年的負利率時代,這是歐洲央行2011年來首次加息,加息幅度也創2000年來最大值。通脹的持續攀升推動多種日常消費品價格上漲,歐美消費需求急劇萎縮,多個發達經濟體面臨經濟增長動能放緩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全球出口訂單增長放緩甚至下降,東南亞國家作為外向型經濟的代表,出口訂單下降也在情理之中。”蔡榮表示。

“高通脹和弱需求之下,歐美髮達經濟體紛紛縮減進口訂單,這才出現了東南亞國家訂單荒局面。”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亦表示。

除了前述受海外通脹和消費力下降影響,蘇先生認為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去年航運不暢,很多客戶擔心運力持續緊張,所以加了很多單,備了大量庫存,因此需要今年的聖誕季來消化,這也就導致今年訂單沒有去年飽和。

在高瑞東看來,不同於去年疫情引起的短期訂單減少,此次訂單荒或對越南產生較為長期的影響,“從目前訂單情況來看,9~10月越南出口增速仍將持續下行。”據高瑞東測算,7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長12.3%,兩年複合增長14.8%,相比6月下滑9.9個百分點,到8月,越南出口兩年複合增速進一步下滑至12.2%。

趙騫預測,當前訂單變化取決於歐美經濟是否改觀,他估計至少要到明年4月後。

對我國相關產業鏈影響幾何?

東南亞國家和中國是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東南亞國家的訂單減少,對我國相關產業和貿易影響如何?

據蔡榮統計,越南的總出口中約3/4是由外商投資企業實現的,電子產品出口貢獻了越南年出口總額40%,同時電子零部件進口也佔到了越南年進口總額的60%多,其中約30%來自中國,且基本享受零進口稅。此外,2021年中國向RCEP區域各國出口紡織物236.5億美元,其中向越南出口104.5億,佔44%,排在第一位。

高瑞東向記者表示,東南亞多國是我國重要的訂單轉移國,在許多產業鏈條上關聯緊密,東南亞訂單減少,對我國相關產業鏈產生一定影響。

其中,與東南亞產業深度捆綁的我國紡織等輕工製造領域,被認為受影響較大。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力成本提高和產業升級,紡織、鞋帽和玩具等部分產業在我國已經不具備比較優勢,我國企業為了降本增效,紛紛在東南亞投資建廠。東南亞多國在承接這些行業海外訂單的同時,也擴大了從中國原材料進口的份額。

“我國是東南亞多國重要的進口市場,東南亞的出口有相當一部分來自中國的轉口貿易,即透過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在東南亞國家本土組裝加工,從而出口至海外。”高瑞東向記者表示,在服裝、鞋帽、傢俱等產業鏈上,中國與東南亞多國相互繫結,關聯緊密,因此東南亞國家訂單減少,我國進口訂單也會大幅減少,從而影響到我國相關產業鏈的生產與出口。

越南海關部門的資料顯示,2022年上半年,越南從我國進口的面料金額約為51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1.1%,佔越南進口面料總金額約64.1%。一旦越南紡織行業出口訂單大幅減少,或將波及我國面料對越南的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我國和東南亞各國出口訂單“此消彼長”不同,該輪東南亞“訂單荒”或並不存在訂單回落至我國的情況。

“由於東南亞該輪‘訂單荒’更多是全球需求疲弱導致的,與東南亞本土供給關係不大,而是全球整體訂單出現萎縮,在這種情況下並不存在出口替代、訂單迴流我國的情況。”高瑞東說。

在他看來,隨著美聯儲、歐洲央行持續大幅加息,全球總需求持續回落,或也將在某種程度影響我國下半年的出口,今年8月份,我國在工業品和出行品類保持較高出口增速的同時,紡織服裝、傢俱玩具、電子裝置出口增速普遍回落,指向海外消費動能放緩。

服裝業龍頭代工廠申洲國際已在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建廠。該公司在半年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紡織服裝的出口金額繼續保持增長,但未來出口形勢並不樂觀,“上半年出口增長包含了原料漲價引起的價格上升因素,並不能全部歸因於出口量的增長,當前主要經濟體通脹率仍居高不下,抑制了消費需求的增長,預期下半年至明年上半年,紡織服裝行業可能因需求不足而遭受產能利用率下降。”

至於此前廣泛討論的訂單向東南亞轉移情況,蔡榮認為,現階段東南亞國家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簡單技術密集產業及環節方面開始具備一定的比較優勢,但生產規模、產業發展水平和系統方面與中國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對中國的產業和貿易影響在短期相對有限。“目前中國是全球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製造業已經開始在一些領域中積累和展示出國際競爭力,即使產能轉移訂單外流,產業的核心技術和產能控制仍然在中國企業手中。”

校對:姚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733 字。

轉載請註明: 調查丨“爆單”變“缺單” 東南亞“訂單荒”來得有點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