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不再“抄近道”| 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轉型不再“抄近道”| 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萬和智慧機器人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轉型不再“抄近道”| 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萬和生產線上的裝置在執行。(受訪者供圖)

轉型不再“抄近道”| 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萬和“智慧工廠”內的智慧機器人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轉型不再“抄近道”| 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萬和“智慧工廠”內的智慧機器人生產線。(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2月5日電  2月5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轉型不再“抄近道”--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五)》的報道。

  2020年,中國廚電行業在全球新冠疫情及中美經貿摩擦影響下,不確定性增加。眾多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尋找市場突圍之道。

  這家佛山廚電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在近30年發展歷程中,兩次嘗試戰略轉型——2004年之前,為了擴張規模選擇多元化戰略,結果“大而無利”,被迫迴歸核心業務;2015年以來,為了迎接智慧化時代的到來,他們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從“製造”向“智造”升級,開啟數字化轉型之旅。

  同時,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價值主張,憑藉快速靈活的產業鏈反應能力,差異化搶佔細分市場,切入契合智慧化戰略的小家電新賽道。

  (小標題)迴歸專業化:蟬聯市場冠軍16年

  “中國第一臺水控全自動燃氣熱水器、中國第一臺無線式遙控燃氣熱水器、中國第一臺冷凝式燃氣熱水器……”在佛山市順德高新區廣東萬和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和),董事長葉遠璋向記者細數著企業的技術成就。

  作為國內熱水器、廚房電器以及熱水系統專業製造龍頭企業,萬和靠著多個技術上的“第一名”,奪得細分市場的“第一名”。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萬和在燃氣熱水器品類中,連續16年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

  萬和的前身是佛山一家提供打火機配件和熱水器配件的工廠。上世紀80年代末,鎖廠技工出身的盧礎其帶領兩兄弟及徒弟葉遠璋下海創業,憑藉自主研發的超高壓脈衝點火器,逐步從配件加工發展到燃氣熱水器整機制造。

  1993年,萬和正式成立,推出中國第一臺超薄水控全自動燃氣熱水器,給市場帶來“水閥一開、熱水即來”的全新體驗。企業年產值迅速達到1.5億元,打破了這一行業由萬家樂、神州、玉環和沈樂滿四大品牌“統治”的格局。

  對專注單一品類的企業來說,當供應鏈、生產能力與銷售體系日益成熟時,多品類擴張成為追求規模效應的主動力。但這種“抄近道”式的轉型路徑,可能是一個美麗的陷阱。

  當時,萬和也走到了專業化與多元化的十字路口。在多元化發展戰略驅動下,這家企業陸續佈局微波爐、消毒櫃等品類,甚至計劃進軍整個廚電領域。

  由於人才、資金等各方面資源不匹配,生產規模擴大了,利潤卻沒有增長,成本也在持續上升。2004年,萬和重新迴歸到擅長的燃氣具產品,市場佔有率一直在國內同行中獨佔鰲頭。2011年,還成功登陸A股資本市場。

  “要讓企業活下來,就必須在業務上專注。”2015年接手企業的二代掌門人、萬和總裁盧宇聰曾公開表示。

  多年來,萬和始終堅守在燃氣具賽道上,透過做精做深產品線,將技術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成為工信部公佈的第三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在廣東佛山與中山、安徽合肥等地擁有七大生產製造基地,年產能超過1500萬臺。

  持續研發投入,讓萬和不斷縮小與全球頂級對手的距離。

  “我們積累了46項行業先進技術、1800多項專利,在防乾燒、熱效率等領域更是全球領先。”葉遠璋介紹,其中“多能複合熱水系統最佳化節能關鍵技術及應用”專案,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他們還多次主導或參與燃氣熱水器、燃氣灶具與消毒櫃國家標準的起草和修訂。世界權威調研機構BSRIA,曾釋出“全球十大熱水器品牌”,中國僅有萬和與海爾兩家企業入選。

  萬和三分之一的營業收入來源於燒烤爐等出口產品,其中75%出口到美國市場。全球疫情暴發以及中美經貿摩擦,給萬和的出口業務造成重創。去年上半年,旗下兩家主打美國市場的工廠,甚至一度關停生產線。

  危機之中,他們組建直播團隊,實行全員營銷,推出面向全國的線上“雲義診”與“安心裝”,解決疫情期間的售後服務難題。同時,將過去依賴美國市場的出口,轉向泰國、亞塞拜然、俄羅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2020年前三季度,萬和營收45.2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4.3億元,出口銷售額達19.59億元,同比增長30.06%。

  (小標題)聚焦智慧化:誰迴避誰就被邊緣化

  2015年,萬和又走到了一個新的十字路口:繼續堅持傳統制造,還是轉型智慧製造。

  受房地產市場行情影響,廚電產品市場需求萎縮,但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卻持續提高……內外壓力之下,開始由“二代接班人”執掌的萬和,在鞏固燃氣具核心業務的同時,把目光瞄準廚衛電器及熱水熱能系統,開始向整體方案解決供應商轉型。

  同時,加碼發展消毒櫃、整合灶、洗碗機、淨水器等,加大產品線佈局。

  為了讓生產組織能力匹配轉型目標,萬和投資上億元建設“智慧工廠”,推進生產線的智慧化,並打通採購、物流、製造等各個環節的資料鏈,實現更低成本、更高效能、更大柔性的生產製造能力。

  公司管理層也從過去聚焦技術提升、銷量持續增長的產品思維,逐漸轉變為從使用者生活痛點、消費升級、智慧需求等角度出發的使用者思維。

  盧宇聰曾表示,產品智慧化就是使用者體驗最最佳化,讓使用更加隨心、舒心。從當年的“水閥一開、熱水即來”,到如今的“花灑一開、熱水即來”,他們站在提升使用者體驗的高度,在零冷水技術上取得一系列突破。

  “使用者以前開熱水器,都要先排一會兒冷水,現在可以把管道里的冷水回收預熱,開啟花灑直接出熱水。”葉遠璋說。

  圍繞使用者生活痛點,他們還在燃氣熱水器控制單元中,搭載了AI自學習智慧演算法,學習使用者日常生活的用水習慣,提前啟動預熱,還可以透過智慧終端控制開關和水溫。

  業內人士分析,在當下的智慧家居熱潮下,產品智慧化只是起步階段,企業還需利用5G、人工智慧物聯網兩大底層驅動技術,促使產品之間、產品與生態、生態與生態之間的連線。比如,浴室內以熱水器為中央熱源,要打通浴霸、馬桶、浴缸等產品技術。

  “智慧化是大勢所趨,誰迴避誰就會被邊緣化。”葉遠璋說,“目前,各品牌生態之間還難以互聯互通。如果你的產品不能連線大平臺,也會被邊緣化。”

  為了解決使用者對智慧家居產品的“割裂”痛點,形成跨平臺、跨終端系統的連線,萬和與華為合作,透過智慧雲端技術賦能製造業,並將智慧雲平臺開放互聯阿里雲、微信雲、蘇寧雲等各大平臺。

  如今,這位行業領跑者在與平臺、生態的跨界中,發揮核心產品的技術優勢,推出小米、華為定製款熱水器。

  未來,萬和將以熱水系統為核心,提供花灑、水龍頭、浴缸、桑拿室等用水終端的智慧配合方案,透過資料採集與處理,根據使用者的不同使用場景、時間需求,在不同的用水終端,智慧地調配水迴圈。

  (小標題)面向年輕化:發力小家電新賽道

  隨著大型綜合家電廠商加快進軍廚電市場,作為“單項冠軍”的萬和,迎來了與“集團軍”的正面對決。

  在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之下,固守原有賽道變得愈加艱難。面對新賽季,萬和選擇靠小家電開啟新市場,實現客戶年輕化轉型。

  去年6月,由萬和全資控股的廣東萬和聰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聰米),上線發售1.2L電煮鍋、迷你破壁機、便攜榨汁機等6款美食新品小家電。

  其實,這並非萬和最初選擇的新賽道。“最早要做年輕、時尚的品牌時,曾準備涉足萌寵類別,但企業的供應鏈對此比較生疏,後來就放棄了。”聰米品牌營銷中心負責人吳銘坦言。

  疫情期間小家電需求旺盛,讓萬和堅定了新選擇——小家電行業壁壘相對不高,跟年輕人生活緊密結合,行業智慧化趨勢符合企業的戰略方向,並貼近企業生產組織能力。

  他們給新品牌起了“聰米”這個時髦的名字,緊盯年輕消費群體,聚焦大城市白領的生活痛點,打造智慧化小家電產品。

  這些追求創意、快節奏生活的新一代消費主力,正在顛覆過往的消費觀念,他們不那麼看重品牌,更在意小家電的功能、顏值與創意。

  “很多年輕人住在小戶型房子裡,廚房大廚電買齊後就沒有空間了。”吳銘進一步解釋道,小家電需要解決多功能和小型化這對矛盾,他們對標一家英國的摩登品牌,針對其短板進行產品最佳化,在人機互動和使用體驗上做創新研發。

  他們把功能上的拓展和提升,看作是產品的基礎,更注重打造顏值與創意俱佳的個性化產品。透過將小家電與流行的家居風格融合設計,推出杏白色、撫子粉、春日青等多種網紅色產品。

  他們還嘗試與熱門IP節目《嚮往的生活》《忘不了餐廳》《奇葩說》合作,並跨界與故宮IP聯名,打造廚電行業的“國潮”形象,給品牌注入年輕、時尚的新活力。

  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聰米,切入市場的打法,也完全有別於原有的萬和品牌,在營銷上發力小紅書、B站等年輕化平臺。

  聰米團隊需要用電商大資料分析,找到客戶群精準推廣,發掘他們身上的痛點和場景,甚至細微到觸動年輕人購買的方式和時間,在主頁停留多少秒,為什麼會離開。

  據萬和新零售銷售部負責人張偉君介紹,隨著渠道商發展壯大,家電企業定價權變弱,“渠道為王”倒逼他們重構銷售體系,以自有產品為基礎,打造萬和自營商城平臺,將2萬多名員工、經銷商和老客戶,變成商城合夥人,挖掘私域流量的市場潛力。

  按照未來三年的目標,這個新品牌將實現10億元的銷售額,對營銷負責人來說,仍有很大的壓力,“利潤會犧牲一些,先把規模做起來,就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吳銘說。

  在擁擠的小家電賽道上,想要跑出亮眼的名次,也並非易事。(記者劉荒、完顏文豪、劉宏宇、李坤晟)(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33 字。

轉載請註明: 轉型不再“抄近道”| 中國沿海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調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