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導讀

我們根據歷史五輪洪災衝擊影響,以及本輪汛情的發展判斷,汛情對基建以及通脹僅構成短期影響,基建投資單季或受損0.5個點,CPI近月短期衝高,但全年基建投資11%增速以及CPI後續回落趨勢均不會受到實質影響。

摘要

1997年以來的五輪洪災中,近兩輪洪災的直接經濟損失佔當年GDP比重在0.5%左右,洪災對總量衝擊相對有限。歷次的洪災衝擊,不會改變通脹、固定資產投資自身執行趨勢,但短期均對通脹、基建投資帶來了擾動。

本輪洪災發生至今有以下三個特點:

1)降雨量較往年明顯偏多,且空間分佈不均;

2)主要水站水位超警、超保、超歷史數量均創新高;

3)由於退田還湖政策見效、水利基礎設施興建和防汛工作經驗提高等因素影響,受災面積、受災人數、經濟損失均較以往有所下降。

根據中央氣象臺、國家氣候中心以及中國天氣網的最新預計(7月20日),長江中下游最危險時期或已過去,但汛情遠未結束。未來洪災風險有所轉移,是否發生全流域汛情主要需要關注兩個方面:一是主雨帶東段北抬可能造成的黃河、海河和東北汛情,二是警惕8月份雨帶可能回撤造成長江流域二次汛情。

本輪汛情發生的特殊背景是在疫情衝擊之後,投資處於快速修復階段,洪災影響將主要集中在三個維度:

1)產業鏈角度:食品飲料鏈條中更多相關行業集中於農產品、畜牧產品以及農副食品加工業。短期相關產品或由於供給問題帶來價格提升,非洪災地區以及龍頭企業優勢有望短期提升。建築鏈條中,從行業傳導來看,上游核心行業如木材及木材加工、金屬與非金屬製品、黑色冶煉等短期受到抑制;

2)投資角度:本輪洪災對投資或造成短期擾動,但不改變投資加速修復趨勢。在中性情形下,假設主雨帶北抬後給華北、東北地區帶來較嚴重汛情,洪災在8月份才能得到控制,對基建投資的衝擊集中在7、8月份,9月份回補,三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或受損0.5個百分點;

3)通脹角度:洪災不會在年內引發通脹風險。短期汛情致使蔬菜、豬肉齊上漲,助推食品價格短期衝高,中性假設下,CPI在8月衝高至2.8%,後續將持續下行。PPI受制於短期建築活動走弱影響,回升動能趨緩,四季度將加速回升。

感謝陳禮清博士、黃汝南博士、郭新宇對本報告做出的貢獻。

正文

疫情之後,再遇洪災,無疑對於逐季修復的供需端會再次帶來擾動。汛情會對當前基本面帶來怎樣的影響?是否會再次中斷逐季抬升的經濟動能?我們試圖從歷史五次洪災以及當前汛情走向給出答案。

一、歷史上五輪洪災的經濟影響如何?

1997年以來,我國發生了五次“大洪災”,分別是1998年、2003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圖1、2):

1)1998年洪災主要發生在長江、松花江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省,主要特徵是全國主要江河流域同時爆發洪災,且持續時間很長,期間多次反覆。與另外四次洪災相比,這次洪災影響最大,直接經濟損失佔當年GDP比重、死亡人口數和房屋倒塌數均為歷年之最。

2)2003年洪災主要發生在淮河和黃河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安徽、江蘇、河南、山東、陝西等北方農業大省,所以這次洪災對農業生產影響最大,成災面積高達20365.7千公頃,為五次洪災最高。

3)2010年洪災主要發生在長江和松花江流域,受災省份主要有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這次洪災造成的死亡人數是新世紀以來最高的,經濟損失也是歷年以來的最高值。

4)2013年洪災主要發生在珠江、松花江、遼河、長江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廣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四川等省,受災範圍呈現“最南和最北”的特徵,中部的長江流域受災情況反而相對較小。

5)2016年洪災主要發生在長江、淮河流域,主要受災省份有湖北、湖南、安徽等省,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都相對較小。2016年洪災也是與年內洪災最為相似的一次。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歷次洪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佔當年GDP比重在3%以下,隨著經濟體量以及防汛能力的提升,至2016年洪災對全年經濟影響已不足0.5%。我們判斷,本輪洪災在降水規模、影響範圍、災情應對、經濟影響等維度與2016年相對最為相似。

從降水規模來看,截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超過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成為1961年以來的歷史記錄。

從影響範圍上看,本次洪災的主要發生在長江和淮河流域,湖北、江西、安徽、湖南等地是主要受災省份,與2016年洪災一致,與1998年、2003年和2013年洪災的影響範圍相差較大。

從災情應對來看,7月12日,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禦應急響應提升至二級,與2016年最高響應等級一樣,且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和人員配備方面與2016年最為接近。

災情影響方面,截至13日7時,洪澇災害已造成141人死亡失蹤,倒塌房屋2.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861.6億元,影響相對較小,延續了此前洪澇災害影響逐步降低的趨勢。

我們認為,洪災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集中在兩個渠道:一是透過食品價格影響通脹水平,二是對建築以及投資活動產生直接衝擊。前者由供給衝擊導致,後者對需求產生影響。在分析本輪汛情之前,我們基於歷史五輪洪災,從上述兩個渠道來觀察洪災的實質影響有多大。

1.1.歷次洪災對通脹呈現短期擾動,影響有限

以三峽水庫每年入庫最大流量出現的月份作為洪災衝擊的開始時間,五次大洪災的起始月份均為7月。而每年7至9月份CPI多因季節性上升。汛情衝擊對鮮菜、肉類供給產生影響,引致CPI加速上行。此外,供給恢復通常需要2至3月時間(如鮮菜生產週期為1到3個月),所以在資料上會體現出2-3個月的滯後影響。

在過去五輪洪災中,兩輪洪災影響有限,其餘洪災均在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對CPI產生了擾動,其中食品項CPI短期受到的衝擊較為明顯。大洪災年份9月至11月份CPI環比平均值略高於正常年份約0.2個百分點(圖3),8至11月CPI食品分項環比平均值比正常年份高出約0.5個百分點(圖4、5),其中鮮菜價格環比比正常年份高出約3個百分點,但由於鮮菜在CPI中的比重較小,對CPI的拉動作用有限(圖6、7)。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洪災雖對CPI短期帶來邊際擾動,但並不構成CPI價格變化趨勢的主導因素(圖8)。1998年和2016年的7、8月份CPI同比延續了此前的下降趨勢,而2003年、2010年和2013年的7、8月份CPI同比延續了此前的上升趨勢,且沒有明顯的加速上升。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除了CPI之外,洪災對PPI也有短期擾動(圖9)。大洪災年份7月PPI環比平均低於正常年份0.2個百分點,從8月份開始逐步差距逐步縮小,在9至11月份超過正常年份,其中11月份高於正常年份1.15個百分點之多,這點在2016年和2010年表現更為明顯,說明洪災對短期PPI有擾動作用。但大洪災年份PPI環比均在一個標準差範圍之內,洪災對PPI的影響還是相對有限(圖10、11)。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1.2.歷次洪災對固定資產不構成實質影響,短期擾動在基建領域

理論上,洪災對投資的影響渠道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導致室外進行的基建與地產建設專案臨時停工;第二,阻斷交通運輸環節,影響產業鏈的穩定,衝擊製造業投資。而洪災對交通、水利等設施的破壞可能促使地方政府在汛情後增加相關領域投資,形成投資回補。

從環比動能來看,受雨季以及暑期高溫天氣影響,每年7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均會出現一定程度走弱,但在經歷7月份後,8、9月份又會快速反彈。

對歷次洪災的觀察中我們發現,大洪災對投資活動的影響相對有限,有些大洪災年份的月度投資增速甚至略高於正常時期。我們看到2010年和2016年大洪災年份7月份投資環比增速分別比正常年份低5.5%和1.1%,而其餘三個年份均高於正常年份,剔除1998年7.6%的極端值後,大洪災年份投資環比增速仍比正常年份高出0.7%,證明洪災對固定資產投資幾乎不構成實質影響。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與通脹影響相似,洪災僅對短期僅帶來結構性的擾動。我們觀察到,2016年洪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在7月份突然下降,主因當月基建投資下降過快所致,7月份基建投資同比增速較6月份下降10.1個百分點,為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降幅(圖15)。從這個角度來看,洪災短期擾動集中在基建領域的可能較大(圖16、17)。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總量角度外,我們從受災省份來進一步觀察投資與洪災關係,我們發現受災嚴重程度與投資下滑速度沒有必然聯絡。

洪災對固定資產投資影響程度還與降水量分佈、水利基礎設施水平和防洪能力等因素有關。2016年洪災經濟損失較大的省份有河北、湖北、安徽、福建和湖南,其中湖北、湖南和安徽三省7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未見明顯下滑,湖北省還有所上升,福建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主要受2015年6-7月份高基數的影響,僅有河北省出現明顯擾動(圖18)。

2016年河北省“7·19”特大暴雨引發洪澇災害,相較於南方省份,當地政府防汛工作經驗明顯不足,或是導致其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從分項角度來看,洪災對基建投資擾動稍大,而對房地產和製造業投資基本沒有顯著影響(圖19-圖22),但對建築業投資有明顯的擾動,洪災的影響也主要集中在三季度內。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從增加值角度看,洪災對建築業增加值影響有限(圖23)。三季度一般是我國梅雨季節和汛期,從歷次洪災實際資料來看,該時期建築業增加值受洪災影響很小。1998年和2003年建築業增加值同比三季度均處於區域性高點,並未受到汛情影響,2010年、2013年和2016年主要受趨勢影響逐季回落,透過建築業增加值受洪災衝擊程度來看,洪災對經濟總量衝擊非常有限,與我們之前的結論一致。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二、洪災當前形勢以及後續風險點:長江中下游最危險時期或已過去,仍需警惕汛情轉移及二次衝擊

本輪洪災,從6月2日到7月15日,中央氣象臺累計42天釋出了暴雨預警,僅在7月3日和12日短暫解除,其中從6月2日到7月2日連續31天釋出暴雨預警,連續釋出天數為2010年年有預警記錄以來最多。

與此同時,災害應急響應級別不斷上調,6月5日,長江水旱災害防禦四級應急響應啟動,7月4日,水利部將水旱災害防禦四級應急響應提升至三級,7月12日又提升至二級。

雖然洪水來勢洶洶,但截至目前,各省受災面積和受災人數均遠低於歷史平均水平,但防汛工作遠未結束,未來1個月左右仍處於防汛關鍵期。

綜合來看,本輪洪災進展至今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降雨量較往年明顯偏多,且空間分佈不均(圖26、27)。從降雨量來看,6月1日以來,南方出現6次強降雨過程,截至7月12日,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達403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49%,超過2016年(395毫米)和1998年(358毫米),創下1961年以來的歷史記錄。從空間分佈來看,長江中下游地區降雨量遠超其他地區,而6月以來江西降雨量更是較常年偏多6成,近10日來鄱陽湖流域降雨量較歷史同期已超過400%,預計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較高。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其次,主要水站水位超警、超保、超歷史數量均創新高(圖26)。6月以來,全國共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109條超保,33條超歷史。長江中下游幹流監利水站以下全線超警,中間洞庭湖還出現過超保洪水,太湖預計未來也有超保可能性。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最後,受災面積、受災人數、經濟損失均有所下降。雖然降雨量、水站水位等指標表明年內防汛形式嚴峻,但由於退田還湖政策見效、水利基礎設施興建和防汛工作經驗提高等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洪災造成的受災面積、受災人口和經濟損失持續下降。例如,近年來武漢市大規模拆除長江沿岸房屋,改造成江堤公園,並加固加高加款江堤大壩,防洪能力大大提升。截至13日7時,洪澇災害已經造成了全國27個省區市3873萬人次受災,141人死亡失蹤,倒塌房屋2.9萬間,直接經濟損失861.6億元。但是與前5年同期相比,受災人口下降7.3%,因災死亡下降51.2%,倒塌房屋數量下降69.3%,直接經濟損失下降9.4%。

此外,根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中國已進入“七下八上” (7月16日-8月15日)的防汛關鍵期。並且根據中國天氣網報道,7月20日之後,北方進入主汛期,南方則流域降水較弱,有利於水位下降。因此,結合當前情況,我們認為,長江中下游最危險時期或已過去。

首先,從降雨量來看,主雨帶東段北抬,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汛壓力暫緩(圖27)。7月15日中央氣象臺釋出的暴雨藍色預警中,直到16日,安徽中南部、江蘇南部、上海和浙江北部等下游地區成為暴雨重災區。但從18日開始,主雨帶東段北抬,江浙滬一帶降雨量明顯減少,防汛壓力暫緩。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其次,三峽水庫蓄水富餘量充足,全流域洪災發生機率較小(圖28、29)。三峽水庫的水位動態變化是判斷長江中下游幹流是否會發生特大洪災的關鍵指標。三峽水庫的水位常年在145-175米之間波動,汛期來臨前水位最低,枯水期來臨前水位最高。

早在6月初,三峽水庫就已完成防洪騰庫,為即將到來的汛期做好準備。6月8日18時,三峽水庫實時水位144.93米,而截至7月14日17時,三峽水庫實時水位為155.39米,距離標準蓄水位上限175米還有近20米的距離,距離壩頂185米還有近30米的距離。

也就是說,儘管長江中下游多條中小河流已發生洪澇災害,但三峽水庫依然為長江干流可能發生的洪災留有充足富餘量,因此我們判斷長江中下游幹流暫無嚴重汛情。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此輪長江中下游降雨預計持續至18日左右,但汛情遠未結束,未來洪災風險有所轉移,是否發生全流域汛情主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後續仍有一些風險點值得關注,洪災走向主要關注兩個方面:

首先,主雨帶東段北抬可能造成的黃河、海河和東北汛情。中央氣象臺預計,17日至21日,主雨帶東段有所北抬,西段仍維持在四川盆地東部和湖北一帶。因此,16日以後,主雨帶將呈現東北與西南方向延伸態勢,即東端的黃淮流域以及西端的重慶、四川和雲南等地,而北方正式進入了“七下八上”的防汛關鍵時期。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相比,雨帶推移後所影響的地區經濟發達程度偏低,水利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防洪壓力較大。

其次,警惕8月份雨帶可能回撤造成長江流域二次汛情。以1998年特大洪水為鑑,主雨帶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上移至東北地區引發嫩江、松花江全流域洪水後,之後又回撤至長江流域,8月份再出現5次洪峰。本輪洪災與1998年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梅雨季偏早偏長,如果副熱帶高壓在北抬過程中突然崩潰,則可能導致長江中下游出現“倒黃梅”現象,長江流域則可能出現二次汛情。

三、本輪洪災的衝擊有多大?

3.1.產業鏈角度:食品與建築鏈條短期影響較大

從產業鏈角度,洪災影響更多集中在建築以及食品相關鏈條。我們結合投入產出表對兩個鏈條進行梳理。

食品飲料鏈條中更多相關行業集中於農產品、畜牧產品以及農副食品加工業。短期相關產品或由於供給問題帶來價格提升,非洪災地區以及龍頭企業優勢有望短期提升。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此外,我們從產業鏈傳導可以看到,短期影響行業更多集中在建築活動相關,從行業傳導來看,上游核心行業包含如木材及木材加工、金屬與非金屬製品、黑色冶煉等。從對上游的拉動程度來看,對於金屬冶煉和金屬製品行業的影響會更大一些。

我們進一步觀察建築鏈條細分行業上游,房屋建築、土木工程建築的上游行業中我們看到,鋼壓延成品、石膏與水泥以及金屬製品相對投入集中,短期上述行業或受到一定衝擊。但土木工程建築(基建相關)產值比重佔整個建築鏈條比例不到三成,因此對於建築活動的整體衝擊會相對有限。同時,我們認為部分受災省份在後續會針對水利、交運等領域基建加大投資進行災後重建工作,因此土木工程建築相關鏈條在汛情過後或迎來景氣度的再度提升,相關上游行業也將受到推動。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3.2.對投資活動的影響:基建單季受損0.5個點,全年11%增速不改

首先,本輪洪災對投資或將造成短期擾動,但不改變投資加速修復趨勢(圖32、33)。

本輪汛情來臨前,各地生產投資處於疫情基本穩定後的加速修復階段。表徵實體經濟下游需求的水泥、挖掘機產量,以及發電量、6大發電集團耗煤量等資料均在4月迎來拐點,特別是挖掘機產量在4、5兩月分別暴增49.5%和82.3%,復甦態勢已經確立,抗擊外部衝擊的韌性較強。

但需警惕洪災對投資的短期擾動,例如,6月建築業PMI雖然仍在59%左右的高景氣區間,具有領先意義的業務活動預期PMI達到67.8%,為201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但較5月份整體回落1個百分點,投入品和銷售價格以及從業人員等分項均出現下降。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其次,受災省份2020年重大工程投資計劃佔比較小,料難以對全國總投資產生很大影響(圖34)。雖然洪災對下半年投資與生產活動不會造成顯著衝擊,但短期內可能影響受災省份重大專案投資進度。但從各省公佈的2020年重大專案計劃投資額來看,受災較嚴重的江西、湖南、湖北投資額較小,佔整體投資額比重大約為7.7%,比例相對有限。因此,我們認為洪災對基建投資的影響不會特別大。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最後,洪災或促使地方政府後續加大水利專案“補短板”投資(表1)。一般來說,每年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額在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確定,不會輕易變動,因此洪災難以對下半年基建投資規模產生實質影響。但在來年政府預算編制過程中,會將上一年度洪災所暴露的水利、交通等基礎設施短板考慮進去,出現所謂“補短板”性質的工程投資。

表1 :重大洪災過後地方政府水利工程“補短板”相關措施

資料來源:各省級政府入口網站,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我們分別按照樂觀、中性和悲觀三種情形假設分析,預測洪災對基建投資的衝擊。

情形一:在樂觀情形下,假設主雨帶北抬後強度減弱,對華北、東北未造成嚴重災害,則洪災在7月份便能得到控制,對基建投資的影響僅限於7月,且8、9月份加快恢復投資進度形成投資回補,則衝擊三季度基建投資同比減少0.3個百分點;

情形二:在中性情形下,假設主雨帶北抬後給華北、東北地區帶來較嚴重汛情,則洪災在8月份才能得到控制,對基建投資的衝擊集中在7、8月份,9月份回補,則三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減少0.5個百分點;

情形三:在悲觀情形下,假設主雨帶北抬後又在8月中旬出現回撤,形成“倒黃梅”,則洪災的影響可能持續到9月份,導致三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速減少1.2個百分點。

3.3.對通脹的影響:CPI短期小幅回升,PPI上行動能延緩

根據歷史經驗,洪澇中長期(1年以上)影響有限,但是在短期內,7-8月發生的洪災會助推7、8月的物價,而由於CPI是滯後變數,因此,甚至有些年份9、10月的價格亦受影響。

6月, CPI超預期回升,引起市場對通脹風險的再次擔憂,這與突發的洪災衝擊食品供給端、北京新發地疫情影響進口均有關。汛情首先作用於菜價、豬價,引致6月食品CPI上漲,進而帶動CPI超預期回升(圖35、36)。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CPI方面,洪災致使蔬菜、豬肉齊上漲,助推食品價格短期衝高(圖37、38)。蔬菜價格方面,洪災衝擊蔬菜供給面,災區大量農田成為分洪區,引起供求失衡。目前鮮菜價格已經處於歷史高位(圖37),並且繼續走高。但鮮菜價格對價格影響有限,原因可能有:第一,蔬菜價格在CPI中的權重比較小;第二,蔬菜價格生產週期短(6-8個月),漲幅有限,且當前蔬菜價格的上行斜率已經趨緩。

豬肉價格方面,由於豬週期修復延遲,短期助推CPI轉降為升。當前洪災已直接助推6月豬價的直線上行,豬價和食品CPI的走勢高度一致。我們認為,在未來的一至兩月,豬價可能源於各方面因素擾動攀升至50元/公斤的高位:

首先,夏季本來高溫多雨,豬價在6-8月存在季節性上漲;

其次,2019年非洲豬瘟衝擊影響尚未完全消化,雖然上半年產能逐步恢復,但恢復速度並不快;

第三,疫情嚴重衝擊下游需求,豬價自3月以來逐月下行,不少養殖戶恐慌性出欄去產能,因此,經過3個月的產能去化,6-8月產能亦不高;另外,洪水衝擊豬場,豬瘟存在二次抬頭風險,出欄再受打擊。四川、兩廣這些主要的生豬產能地區,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最後,洪水影響生豬調運,加劇生豬調運難度。但是從中長期看,豬價仍然受豬週期、供需主導,而極端天氣會放大季節性因素,延遲豬週期的修復,但並不會改變豬價軌跡。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糧食價格方面,洪水可能引起夏糧減產,另外,洪災透過飼料短期對豬肉價格帶來進一步擾動。首先,洪水褪去後,糧食可以補種;第二,水利公用設施的健全使得近年糧食因洪災而減產的機率不大;第三,糧食作為戰略物資,我國糧食佔有量為470公斤以上,在各地都會有儲備糧庫,庫存充足,並且價格也會受到一定的管制,大幅漲價不會出現。

PPI方面:洪澇影響需求端,短期工業品價格回升放緩。近期,鋼鐵、水泥價格出現小幅下降(圖39),一方面是淡季因素,另一方也說明惡劣天氣影響了基建、地產投資,進而影響了水泥需求。但我們認為復工是主線,洪澇衝擊僅僅是階段性,8月7號立秋過後,需求有望反彈,PPI持續回升,企業盈利修復(圖40)。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展望下一階段,我們認為,通脹不是風險,內需回升仍需政策支撐。CPI短期內大機率受洪災擾動而漲價,但中長期,即未來四個季度下降趨勢不變。下半年CPI整體不高。這主因去年下半年的高基數效應(圖41),以及豬價沒有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從豬週期角度來看,我們發現,目前我國生豬存欄已經自2019年四季度以來連續5個月修復性增長,7月以後豬肉市場的供應將逐步放量(圖42);並且,我國豬肉雖然受到北京新發地疫情影響,進口短暫回落,但總體上,預計全年進口將比2019年多增100萬噸以上(圖43)。此外,目前豬肉價格已經處在本輪豬週期的下行通道中,豬週期見頂回落,生豬價格短期受到擾動,從5月的29元/公斤上漲至7月的36元/公斤,但同比仍在下降,指示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下降空間仍然較大(圖44、45)。

同樣,中長期菜價亦無需過慮。即便蔬菜深受洪澇之害,短期擾動比豬肉更加明顯;然而,一方面蔬菜價格在CPI中的權重較小,另一方面,本次極端天氣造成的菜價供應緊張大機率為短期波動,汛期過後影響消退,中長期同樣不構成漲價風險。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基於對當前汛情的評估,我們給出三種情景分析:由於8月中旬立秋,我們預期7月下旬還有洪峰,但立秋過後,8月份大機率會恢復正常。因此,我們預計7月豬價再次走高,8月迎來全年拐點,在正常情形下,未來一年,CPI大機率不會破3%,只有當洪災極為惡劣,遠超市場預期,CPI在8月的高點可能會達3.1%(圖46)。

具體而言,通常,生豬價格按照季節性在夏季小幅上升。當前由於洪災,生豬價格已經從6月初的29元/公斤上漲至7月初的36元/公斤,帶動CPI小幅回升至2.5%。繼而,我們假設:

1)情景一:在樂觀情況下,洪災在7月內就會得到控制,生豬價格在7、8月溫和上漲至37元/公斤、39元/公斤,之後生豬存欄按照豬週期的程序供應不斷恢復,2021年平均價格為25元/公斤;

2)情景二:在中性假設下,洪災在8月內得到控制,短期擾動的影響持續到9月,7、8、9月分別上漲至38元/公斤、40元/公斤、41元/公斤;中長期洪災影響消退,2021年平均價格為25元/公斤;

3)情景三:在悲觀假設下,洪災超預期,延續到三季度初,短期擾動的影響再滯後1月,持續到10月,7、8、9、10月分別上漲至40元/公斤、41元/公斤、42元/公斤,43元/公斤;同時,這種情景下,我們假設中長期洪災也有一定影響,2021年平均價格為27元/公斤;

因此,在未來四個季度(2020H2-2021H1),若洪澇災害影響相對有限,我們認為2021年生豬價格的下行走勢並不會被破壞,豬價在2021年平均大機率為25元/公斤的結果,即便生豬價格達到27元/公斤,預計的CPI也維持在2%以下,整體CPI風險依舊可控,暫不會成為政策掣肘。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本文作者:花長春、董琦,來源:國泰君安,原文標題:《五輪洪災,三大影響,不改趨勢 ——2020突發風險系列二十五》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595 字。

轉載請註明: 以史為鑑,洪災會如何影響經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