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陽光
編輯:張崢輝 章朋 陳東達 周瑾 蔣張妍(實習)
“關燈吃麵”的故事聽說過嗎?這還要從一隻啤酒股開始說起。
“重慶啤酒”出名的不是啤酒,而是一支號稱能圓中國人諾獎之夢的疫苗。
1998年那個秋天,重慶啤酒拿下佳辰生物股權,開始研發治療性乙肝疫苗。此後十三年間,靠著一個疫苗濟世的故事,它的股價從13.66元一路漲至83.12元,狂翻20多倍,可謂炙手可熱。重慶啤酒就這樣乘坐著高科技研究的快車,在千禧年一路狂飆,只不過,駛出軌道也就是一夜之間。
2012年,一紙無效公告徹底撕碎了疫苗的幻夢,即刻引發重慶啤酒股價高臺跳水,神馬200多億元市值都作了浮雲。事實上直到事情敗露前一年,不少券商報告仍在鼓吹這一研究的價值,清一色地為它標上“強烈推薦”。基金也一哄而上,其待遇有如眾星捧月。只是前期有多熱情,後期就有多慘烈。例如大成基金,在這場“豪賭”中累計損失達13.7億元,其背後是無數小股民受到了慘重打擊。
2010年,在大盤整體下跌的情況下,重慶啤酒年升幅達到了驚人的135.67%;2011年升幅也保持在31%的水平。僅僅憑著一句“前景可期”,股民們一激動,就把它捧成了兩市罕有的牛股,卻發現自己還是那顆無助的小韭菜。疫苗概念一旦破產,重慶啤酒隨即跌停。真全都是泡沫,只一剎的花火。淘股吧上有人發了一篇文章,說自己吃了10個跌停,晚上只能“關燈吃麵”。
究其根本,藥品研發存在著重大的不確定性,屬於高風險投資。但重慶啤酒長期釋放疫苗研發的樂觀預期,卻少有釋出明確警示,資訊披露明顯報喜不報憂。而像重慶啤酒這樣披著“皇帝新衣”做著美夢的股票還有多少呢?
回望三十年來路,1994年上市的銀廣夏,在大坑裡論資排輩,也算得上一個資深的“績優”骨幹。作為曾經的“中國第一藍籌股”,銀廣夏自然也為股民們描繪過一幅業績驕人,錢途無量的圖景,是的都是套路。做軟磁碟生意的銀廣夏,面對行業的激烈競爭,機智地選擇了“退出群聊”,轉型卵磷脂、姜精油等出口業務。不可思議的生產能力,貴如黃金的出口價格,眼花繚亂的暴利預期,這些讓銀廣夏一時間成為傳奇式的存在。
其1999年年報顯示,公司當年創下了每股0.51元的盈利。這下股價立馬聞風而動,應聲而起,次年12月迎來完全填權後的37.99元新高,全年漲幅穩坐深滬兩市第二的高位。然而僅僅八個月後,“隻手遮天”的神話就淪為了“全面崩塌”的笑話。《財經》雜誌一紙檄文讓銀廣夏虛構財務報表誇大業績的真相浮出水面。
股民們血本無歸,按理說該痛定思痛。不料兩個月後,股市再起風波,這回出事的可是有“中國農業第一股”金字招牌的藍田股份,直接讓部分準備偃旗息鼓的股民連遭敗績,貧窮的生活雪上加霜。藍田倒了,而挖倒這座大山的,又是一篇600字小作文。業內學者直指藍田業績造假,根本無力還貸。換句話說,這種亂抬股價的行為簡直是空手套白狼。最終作為證券市場上驚天動地的欺詐案罪犯,藍田股份也在強制停牌中落下帷幕,引人唏噓。
在治理層面,相關部門繼續加強市場風險管控責無旁貸。而在個人層面,做好公司財務狀況審查,作為對公司財務真實性審查的補充,也是分內的事。上面這兩起悲劇,可以說是本世紀初鬆弛的審計監管和粗放的股市運營模式生出的醜孩。2020年了,類似千山藥機造假四年暴跌退市的訊息卻也還在刺激大夥兒的神經。公司財務狀況的真實性問題,真是股票市場永恆的主題。
放眼未來,今年的A股市場還會搞大新聞嗎?看看獐子島,又新晉了網紅。這次不是因為扇貝又跑了凍死了餓瘦了,而是獐子島股價竟然開始了持續大漲。想來原因有二,一則是有盈利,據《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司上半年以盈利3000萬元–4500萬元轉敗為勝;二則有新人,新董事長走馬上任,又給了市場新的期待。從6月30日到7月30日,該股最大漲幅達到127.27%。
眾所周知,財務造假老早就成了獐子島的馳名商標。不過證監會這一鞭子似乎沒抽到位,股民也就開始了“選擇性”遺忘。誰還記得五十天前它剛吃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警告呢?投資者的鉅額索賠還在前頭招著手,獐子島到底是獨角獸還是個小怪獸?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獐子島事實上並沒能擺脫困境,其經營仍處在虧損狀態。“零容忍”的措施何日真正落地,是個未知數。但四伏的危機隨時可能把獐子島擊倒,投資者更應該穩住心態,樹立理性投資意識。扇貝溜了的把戲還能玩多久?恐怕很難說。不過參考諸多前輩,紙包不住火,還是那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