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紛推“女神節”特供理財,收益超4%

今天是“女神節”,藉著節日的氛圍,銀行“節日專屬”理財產品市場出現明顯回暖。記者走訪發現,有超過10家銀行發行“女神節專屬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普遍在4%以上。

“節日特供”多集中在中小銀行

每逢節日,各類金融機構都會有一些“專屬”的理財產品推向市場,這就像商場和超市做讓利促銷的活動一樣,金融機構會將原本收歸自己所有的部分收益讓利給投資者,所以才有了節假日理財產品的高息福利。

在“女神節”到來之際,藉著節日氛圍,多家銀行紛推特供理財產品市場,在市場參與程度方面,中小銀行更為積極。

以一家股份制銀行推出的“女神節”特供理財產品為例,該行共推出了兩類“女神節特別款”理財產品,一類為封閉式淨值型、一類為封閉式預期收益型,這兩類產品的起購金額均為1萬元,業績比較基準利率最高可達4.1%。

相比中小銀行,國有大行在特供理財產品的參與程度上則較為低調,機構監測資料也反映了這一情況。來自普益標準最新監測資料顯示,有10家銀行發行“女神節專屬理財產品”,其中,恆豐銀行發行的最多,為5款,重慶銀行發行3款。

國有大行中,僅一家國有銀行發行了一款名為“金鑰匙·安心得利·靈瓏”2021年第22期封閉淨值型人民幣理財產品(女神節專享)”產品;理財子公司方面,另一家國有大行旗下理財公司釋出了一款多元配置混合類封閉式產品2021年9期(女神節專享)產品。

購買注意募集期、起息日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挑選節日特供理財產品?對投資者來說,節日特供理財產品究竟該不該入手?

“投資者首先要選擇適合自身風險偏好和投資期限的理財產品,切勿被營銷噱頭、較高收益所影響,盲目購買。其次要積極瞭解市場與監管,如當前階段正處於銀行轉型期,銀行理財向淨值化轉型,投資者應意識到未來淨值化產品為大勢所趨,理性看待銀行理財淨值化波動這一現象。”普益標準研究員黃曉旭表示,同時,投資者還應充分了解理財產品,學會透過閱讀產品合同,去識別產品的底層資產、估值方法和投資邏輯,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對於節日專享類理財產品需特別關注募集期和起息日期的問題,儘量避免購買期限過短的理財產品而導致實際收益率被拉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多家銀行紛推節日專享理財產品,但相比於往年,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和收益率均呈現下降趨勢,且多為非保本產品。

黃曉旭分析認為,當前由於各銀行處於淨值化轉型階段,理財產品結構發生變化,新發固收產品難以配置收益較高的非標資產,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一段時間內可能繼續下行。但隨著轉型期結束、經濟恢復,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處於較為合理的水平。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郭欣欣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079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紛推“女神節”特供理財,收益超4%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