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孟梅 易弋力
10月28日,2022中國實體經濟論壇在蘇州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卓賢出席論壇,並圍繞“全球經濟新格局下的產業鏈供應鏈重構”這一話題發表演講。
卓賢表示,在世介面臨多重振盪這幾年,中國製造業迎來了大考,也經歷了數輪的壓力測試,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和彈性。從這幾年各國發展實際情況來看,一個製造業基礎較好,競爭力強的國家,更能夠經歷多重危機振盪衝擊。
“這得益於製造業的特點,比如說它的就業創造率,2021年中國二產就業人數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478萬,逆轉了過去多年下降的趨勢,起到了很好的就業緩衝的作用。”
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的邏輯和趨勢下,中國製造如何發揮更大的作用?
卓賢表示,首先,需要重新評估製造業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未來製造業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將會繼續提升。兩個重要原因:第一方面,新世紀以來人口規模已經達到了80億,未來會馬上達到100億,全球新增人口絕大多數位於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這樣一些群體會繼續支撐龐大的製造品需求。第二方面,全球對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投資和消費正在興起,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傳統產業鏈正在重構,一些能源採掘行業的份額正在逐漸轉讓給新能源裝置、電動汽車等新制造業。“根據國際組織的預測,未來30年清潔能源轉型需要全球每年3萬億美元的投資,全球基礎設施的投資重點將從交通基礎設施更多轉向能源基礎設施。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製造業佔全球比重有機會繼續上升,並從傳統的能源貿易逆差轉向新能源裝置的順差。”
在卓賢看來,在全球經濟高通脹的背景下,高性價比仍然是中國製造的重要優勢。但是在高性價比之外,產業鏈的穩定性和韌性更加重要,因此高性價比的穩定製造能力成為全世界都需要的稀缺品,這就要求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加速重構過程中進一步依託既有的產業叢集,創新網路和數字化平臺繼續鍛造和鞏固它的長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