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周夢梅
“買白酒白酒跌,買醫藥醫藥跌,5萬多的本金虧了近2萬。”90後林曉(化名)購買的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等“網紅基金”都虧了。
天天基金網投資者調研顯示,2021年受訪基民中,53%的人收益率為負,35%的人盈利在10%以內,僅有11%的人盈利在10%以上。
2021年,基金市場行情火爆,眾多基金經理王冠加身,被冠以“女神”、“一哥”、“成長股獵手”乃至“國民基金經理”等稱號。不少基金公司以此為營銷賣點,推出新基金,頻現爆款“日光基”。
在此背景下,基民人數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中金公司分析師測算,2021年上半年新增基民人數堪比2020年全年。不過,2022開年以來,以往的爆款“日光基”,難逃下跌行情,近八成“日光基”自成立以來仍是負收益。
投資者對明星基金仍是狂熱。不少基民更是越跌越買,以求攤薄成本。明星基金經理卻因其所管理的基金“規模過大”而頭疼不已。
近八成爆款基金虧損
2021年年初,知名基金經理張坤因業績突出,火出圈。粉絲在社交平臺上集結,自稱“ikun”。“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 、“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等飯圈金句更是火爆全網。
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 圖源:微博
與此同時,新基金髮行火爆。僅2021年1月上半月,便誕生了近20只“日光基金”。馮波掌舵的“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混合”基金,單日便“吸金”近2400億元,創下公募基金行業天量認購紀錄。
行情火爆,基民跑步進場。陸金所基金髮布的年度資料報告顯示,2021年,陸金所基金累計服務使用者數超過75萬人,較上年增長76.7%。
“ 朋友、同事全都在討論基金,電梯、地鐵站的海報都是基金的宣傳語,不買基金融入不進社交圈。”基民杜霄(化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入場買基金完全來自於社交焦慮。
但目前來看,爆款基金普遍收益不佳。據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1月發行的主動權益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中,募集規模超過30億元的“爆款基金”有19只。
截至2022年2月18日,上述19只“爆款基金”,正收益的僅有3只,八成爆款基金自成立以來仍是負收益。這19只爆款主動權益基金自成立以來平均虧損8.57%。
此外,張坤、劉彥春、葛蘭等頂流基金經理所管理的基金也多為負收益。Wind資料顯示,2021年,滬深300指數下跌5.20%,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收益為-9.89%,劉彥春管理的景順新興長城收益為-9.94%,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A 收益為-6.55%,歸凱管理的嘉實新興產業收益則為-8.49%;均跑輸滬深300指數。
頂流吸引力依然強勁
基金下跌並未影響基民認購熱情,基民對頂流基金經理仍是一如既往狂熱。
以醫藥女神葛蘭為例,隨著醫藥板塊開年以來的持續下跌,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也經歷了巨幅下滑。 Wind資料顯示,年初至今,該基金收益率為-15.87%,最大回撤-18.14%。
但上週,“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卻以一週超30萬人的購買量,斬獲支付寶平臺“上週周銷量TOP”第一。而在天天基金網上,該基金也仍在基金周銷榜的排名第六、月銷榜排名第五。此外,2021年四季度期間,基民申購中歐醫療健康混合A類”份額達40.52億份,贖回15.11億份,合計淨申購25.41億份,期末基金份額總額達110.5億份。
儘管虧損不小,林曉依舊沒有停止定投。她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基金虧損嚴重,只能透過閒魚上出售閒置包包、化妝品來回血。
但頂流基金經理們煩惱卻明顯增添。
2月18日,一名私募基金研究員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指出,與基金公司以做大規模為目標不同,業績才是市場評價基金經理最核心的指標。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的管理難度也變大了。
盈米基金研究院高階研究員王帆表示,基金的規模、業績和流動性就像一個“不可能三角”。公募基金投資時有持股集中度限制,規模越大意味著基金經理需要持有更多股票,對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提出更高要求。而另一方面,規模過大意味著其很難集中參與小市值股票的投資。規模過大也會影響交易靈活性,承擔更多的交易成本。此外,打新等特定策略因規模擴大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