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記者 張燕北
2022開年以來,聚焦科創板、創業板的相關指數出現較深回撥,而資金正藉助ETF逆勢加倉佈局。今年前4個交易日,合計84億資金淨流入跟蹤科創50指數、創業板類指數及雙創指數的“雙創板”類ETF基金。
業內預計2022年成長和小盤佔優,在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的引領下,創新創造主題或仍繼續維持相對熱度,權益整體風格預計繼續偏向成長。
超84億資金淨流入“雙創板”類ETF
2022年開年首周,A股各主要指數悉數下跌,仍然有半數以上的A股ETF獲得資金淨流入。其中跟蹤科創板、創業板相關指數的“雙創板”類ETF基金“吸金”力較強。
從周跌幅看,上週儘管只有4個交易日,科創50和創業板指數週跌幅均超過了6%,科創板和創業板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個股周跌幅超過了10%。此外,科創創業50指數跌超7%。在此背景下,大量資金逆市流入科創板、創業板等“雙創”類ETF。
Wind統計顯示,市場上共有23只跟蹤創業板相關指數的ETF基金,追蹤的指數包括創業板指,創業大盤,創業藍籌,創業板50,創科技,創成長等。開年前四個交易日,這些基金中絕大部分份額實現正增長,按照區間成交均價統計,合計獲得近40億資金搶籌。
當然,吸金力最強的當屬規模領先的基金。具體來看,創業板50ETF基金份額由去年底的60.25億增至1月7日收盤的71.45億份,增幅18.59%,淨流入資金多達15.43億元,成為期間最為吸金的創業板類ETF。
創業板ETF易方達份額增加12.78%,截至上週五收盤為44.39億份,期間獲得15.37億元的資金淨申購。此外,創業板ETF融通、浦銀創業板ETF、創業大盤ETF、創業板ETF廣發、創業板ETF嘉實份額增長也比較快。
跟蹤科創板50指數的ETF基金共有8只,本年度前四個交易日均實現份額正增長,華夏基金旗下科創50ETF吸金17.51億元,最新份額達155億左右。此外,易方達基金旗下科創板50ETF獲超4億資金淨流入。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科創板ETF以及工銀瑞信基金旗下科創ETF雙雙實現超1億元資金淨申購。
值得一提的是,跟蹤科創創業50指數的雙創50類ETF基金也全部獲得資金淨流入,合金吸金20億元。其中,雙創50ETF吸金近5億,雙創ETF和雙創基金ETF均獲3億以上資金淨流入。而雙創50ETF是唯一份額增幅兩位數的雙創類ETF基金,淨申購資金超2億元。
近年來,隨著我國產業升級、經濟動能轉換,科技、新能源、醫藥等創新行業孕育著巨大的投資機會。科創創業50取創業板與科創板“兩家之長",聚焦科技前沿。主要重倉醫藥、電力裝置及新能源、電子三大行業,代表中國“軟創新”與“硬科技”的發展方向。
整體來看,在2022年的首個交易周,這三類基金逆市獲得84.22億元資金淨流入,資金逢低加倉、越跌越買的趨勢明顯。
創新創造主題或仍繼續維持相對熱度
在科創板、創業板逆市獲得資金搶籌的背後,是市場對2022年科技板塊存在演繹新主線機會的看好。
南方基金認為,在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的引領下,創新創造主題或仍繼續維持相對熱度,權益整體風格預計繼續偏向成長。
同時,經濟回落壓力帶動大盤藍籌相對跑輸小盤。預計2022年經濟未明顯復甦前,小盤或仍繼續跑贏大盤。預計2022年股市小幅震盪上行。中長期來看,佈局港股機會顯現。
事實上,資金對於科技主線的青睞,從年末機構調研熱情中可見一斑。Wind資料顯示,11月30日至12月30日期間,共有692家公司獲得機構調研。其中,電子行業共有209家公司接受調研;得益於新能源的高景氣,機械裝置共129家公司被調研。
華夏能源革新基金經理鄭澤鴻表示,經過一年的消化回撥,很多板塊估值吸引力提升,疊加國內宏觀流動性環境的改善,剩餘流動性有望逐步抬升,權益市場的投資機會值得期待。尤其是現在中國正在進入新一輪製造業升級轉型的過程,越來越多的細分製造業領域的龍頭公司會逐步走出來,長期投資收益率可觀,在投資佈局上要更加註重均衡、全面的行業機遇。
華南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堅定看好科創板中期投資價值。他表示,2022年科創板首批“大非”解禁規模超4000億元,其中7月解禁規模最大。
從業績增速看,科創板佔優相對優勢。科創板換手率與市值佔比不匹配,科創板擬引入做市商制度,有利於增加科創板的流動性,科創板由於高門檻導致的流動性折價階段即將得到顯著改善,這是看好其中期行情的因素之一。
鵬揚基金施紅俊則稱,春節行情大機率迎來開門紅,大盤成長風格依然是不忽視的一條重要投資主線。雙創50指數的三大權重行業符合國家政策鼓勵發展方向,未來前景值得看好,經過前期回撥後估值都回到一個合理配置區間,看好雙創50指數在2022年的表現。
總結來說,雙創50是典型的大盤成長代表,近1月經歷了震盪下行,當前估值處於歷史低位,可積極關注。
編輯:小茉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