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新規“滿週歲” 年內退市公司數量超往年

退市新規釋出將滿一週年。資料顯示,截至發稿,自去年12月31日退市新規正式釋出以來,2021年度共有23家公司退市,創歷年新高。74家公司被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預警。專家表示,退市新規實施一年來,A股市場經營不善的企業加速清退,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進一步保護,投資環境不斷改善,我國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機制也得以最佳化,金融與實體經濟間的良性迴圈正在穩步進行。

12月27日晚間,*ST金剛再次披露關於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風險提示公告。公告稱,因涉嫌資訊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對公司立案調查。公司2019年末虛增淨資產18.56億元,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追溯調整後的淨資產可能為負,追溯調整後的財務報表可能觸及交易所退市相關規定的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2020年12月3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釋出退市新規,全面修訂了財務指標類、交易指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退市標準,在全部板塊取消單一連續虧損退市指標,制定扣非淨利潤與1億元營業收入組合財務指標;在保留“面值退市”等交易類退市標準的基礎上,設定“3億元市值”標準;增加資訊披露及規範運作存在重大缺陷且拒不改正的標準;增加重大違法退市細化認定情形等。

退市新規落地一年來成效漸顯。同花順資料顯示,按摘牌時間統計,截至12月29日,年內A股市場共有23只股票終止上市,摘牌原因主要涉及連續三年虧損、股價低於面值、暫停上市後未披露定期報告、其他不符合掛牌的情形和吸收合併等五類。其中,三家為吸收合併退市,七家為“財務退市”,六家為“面值退市”。

數量上,今年退市公司總數創下歷年新高,較去年全年的20家增加三家,較2019年的12家增長近一倍,佔到1999年首次出現公司退市以來A股市場全部退市公司總數的13.61%。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公司在退市邊緣徘徊。同花順資料顯示,年內共有74家公司被交易所實施退市風險預警,目前A股市場共有108家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預警。從觸及預警指標的型別上來看,財務類預警佔比最大,共85家。此外,還有觸及規範類預警、重大違規類預警等。退市風險股中,觸及預警指標(含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最多的為*ST長動,目前觸及財務類、規範類、重大違法類共五個預警指標。還有兩家公司同時觸及四項預警指標,五家公司同時觸及三項指標,32家公司同時觸及兩項指標。

同花順資料顯示,截至12月29日,交易類指標方面,共有*ST濟堂、*ST新億等四家公司近20個交易日平均收盤價低於1.5元,逼近“面值退市”警戒線。有24家公司近20個交易日平均總市值低於10億元。其中,殷圖網聯近20個交易日平均總市值為5.72億元。

財務類指標方面,有50家公司觸及扣非後淨利潤與營業收入組合指標(扣非後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35家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產為負值,27家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或否定意見審計報告。

規範類風險方面,有146家公司最近一年資訊披露或者規範運作等方面存在缺陷風險,104家公司最近一年涉及接受立案調查。

“與2020年度相比,退市公司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的數量增多,促進了A股市場的優勝劣汰。同時,在退市新規與註冊制的雙重作用下,A股市場‘借殼上市’‘保殼’行為有所下降,2021年以來企業因股價低於面值而退市的佔比進一步增長。”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退市新規實施一年來,退市制度不斷最佳化,退市標準體系更加完善,覆蓋面更廣,加速清退了A股市場經營不善的企業,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促進A股市場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優化了我國金融市場資源配置機制,促進了金融與實體經濟間的良性迴圈。

“這是註冊制改革帶來的新退市制度的市場預期。”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退市新規的實施,優化了市場生態。沒有主業的皮包公司和長期虧損的殭屍企業高效快速退出,將為市場資源最佳化配置及優勝劣汰市場環境的構建奠定基礎,更有利於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作用。

陳靂認為,未來隨著退市新規不斷完善,多維度的退市評價體系將促進A股市場退市型別多元化,實現常態化退市機制。同時,企業退市流程也將進一步縮短,A股市場加速出清符合退市標準的企業,最佳化資金流通,促進金融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78 字。

轉載請註明: 退市新規“滿週歲” 年內退市公司數量超往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