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正規化“輸血”容易,“造血”難。
9月5日,第四正規化向港交所主機板提交上市申請。而在此之前,2021年8月13日、2022年2月23日,第四正規化就曾向港交所主機板提交兩次招股書,但均未能在6個月內透過聆訊,招股書已經連續兩次“失效”。
不過,雖然第四正規化IPO進展不順利,但在一級市場,第四正規化卻備受投資者的青睞。成立至今,IPO前共經歷11輪融資,融資總額超70億元。但,“輸血”能力強,並不代表自身“造血”能力強。
目前,第四正規化仍沒能逃脫AI行業的虧損魔咒,三年半時間,第四正規化更是虧掉38億元。與此同時,第四正規化的資產負債率更是高達113%。
這種背景下,赴港上市是不是第四正規化的最優選?第四正規化還面臨著哪些待解的難題?
深陷虧損魔咒,三年半淨虧38億
招股書顯示,第四正規化是一家人工智慧軟體平臺,專注於提供以平臺為中心的人工智慧軟體,使企業能夠開發其自有的決策類人工智慧應用。其已在金融、零售、電信、教育、科技、媒體、製造、醫療保健等領域成功落地上萬個AI應用,其中金融、能源與電力是對營收貢獻最大的兩大行業,去年佔比分別為28.6%、21.9%。
依靠這些業務,從營收資料來看,第四正規化的確取得了不錯的表現。近三年半,第四正規化共計營收44.78億元,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第四正規化的營收分別為:4.595億元、9.42億元、20.18億元、10.58億元。從營收增速上來看,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實現了翻倍增長。
灼識諮詢報告顯示,以2021年收入計,第四正規化在中國以平臺為中心的決策類人工智慧市場(人工智慧細分領域)佔據最大市場份額。
但即便如此,虧損仍然是懸在第四正規化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近三年半,第四正規化共計虧損38.4億元。而且,2019—2021年,這種虧損的速度正在不斷加大。
2019年、2020年、2021年,第四正規化淨虧損分別為:7.19億元、7.5億元、17.9億元,其中,2020年、2021年,同比虧損擴大4%、139%。這種情況在2022年上半年有所好轉,淨虧損5.84億元,同比減虧51%。
即使除去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贖回負債的利息開支的影響,近三年半,第四正規化經調整淨虧損也同樣嚴重,共計虧損14.9億元。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第四正規化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3.18億元、3.86億元、5.68億元、2.19億元。
拖累第四正規化盈利的主要原因,就是鉅額的研發開支、銷售及營銷開支以及一般及行政開支,這三項費用都在侵蝕第四正規化的利潤。
一邊,2019-2021年,三項費用均逐年增長。其中,2021年,研發投入翻倍,達到12.49億元;營銷費用也達到近三年最高值,為4.55億元,同比大漲84%;一般及行政費用為5.42億元,為近三年最高值。
另一邊,三項費用相加,遠遠高出同期營業收入。2019-2021年,三項費用佔營收的比重就高達170%、112%、112%。
有分析認為,一直以來,技術研發是人工智慧企業的核心所在,資金支出的重心偏向技術和人才方面,高額的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就佔據了大量的成本。
上市之前,三項費用中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並非實際業務造成的虧損,而是來自員工的購股權,屬於非現金性質不會導致現金流出,上市成功後,這部分虧損就會消失。
但即使不考慮這部分的影響,三項費用依然居高不下。2022年上半年,第四正規化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為零。但,研發開支、營銷費用、一般及行政費用佔營收的比重卻高達83%,研發開支佔營收的比重就高達53%。
這是源於,國內市場,人工智慧還處於發展早期,諸多企業選擇為了長期收益而做出現實犧牲,在前期虧損的情況下持續投入,以求未來大規模商業化。但燒錢速度快於賺錢速度,第四正規化又將如何紓困?
“輸血”過多?資產負債率高達113%
融資是最優選。
根據招股書,第四正規化透過11輪融資共獲得98258.7萬美元加上4.36億元融資,粗略計算,融資總額超70億元以上。投資股東可謂明星陣容強大,包括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銀行;此外,還有紅杉中國、創新工場等知名投資機構。
但鉅額融資背後,也導致了第四正規化的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總資產為61.96億元,總負債高達70.17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13%。
從負債的型別來看,佔比最高的是贖回負債,為61.46億元,佔總負債的比重為87.6%,主要是在融資過程中向投資者授予若干優先股。和訊財經注意到,招股書中,贖回權中的贖回條件之一就包括,公司未能在D系列融資初次交割日期起三週年完成編纂的情況下,投資者有權向第四正規化要求贖回彼等投資。在資產負債率如此高的情況下,儘快上市是第四正規化的最優選擇。
與此同時,第四正規化的貿易應收款項也在逐年攀升,收款週期也在不斷拉長。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貿易應收款項分別為1.79億元、2.63億元、7.78億元及8.03億元,分別佔同期公司收入的39%、28%、39%及76%。
從應收賬款週轉天數來看,第四正規化的回款速度也在變慢。2019年,第四正規化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為108天,2020年為86天,2022年上半年則增至135天。
招股書中,第六正規化也提示了相應風險,其表示,由於對貿易應收款項作出的撥備金額計入經營業績的開支,假若無法有效管理與貿易應收款項相關的信貸風險,第四正規化的經營業績可能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此外,第四正規化通常授予3至6個月的信貸期,而供應商(尤其是新供應商)通常授予較短的信貸期。此信貸期的不匹配情況可能會不時增加第四正規化流動資金風險。
貿易應收款較高,對公司資金形成較大壓力,再加上鉅額的費用支出,同樣考驗著第四正規化的經營現金流。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第四正規化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均為負值,分別為-3.95億元、-4.53億元、-7.7億元、-3.56億元。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四正規化的流動現金(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及長期銀行存款、按公允價值計入損益計量的短期投資、受限制現金)共計39.2億元。按照目前情況,第四正規化只有營收大規模增長,燒錢速度才會變慢。這種背景下,第四正規化急需“造血”補充現金流。
但外部環境上,第四正規化面臨的競爭卻異常激烈。它所佈局的決策類AI賽道,雖然躲開了“AI四小龍”,但面對的競爭對手十分強大,按照第四正規化在招股說明書中的附註,與其有競爭關係的A、B、C、D四家公司應該分別為百度、阿里、華為、騰訊。
第四正規化靠金融行業數字化起家, 金融領域早已是AI廠商的商家必爭之地,如今已經進入白熱化。與騰訊、阿里、華為、百度等巨頭在金融業數字化領域競爭,第四正規化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在招股說明書中,第四正規化坦言,部分競爭對手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廣闊的全球覆蓋、更悠久的運營歷史、更龐大的使用者群以及更多的財務、技術及其他資源。競爭加劇或會使銷售額下降、價格下降、利潤率下降及市場份額流失。
在資產負債率居高不下、虧損嚴重、巨頭環伺的情況下,赴港上市對第四正規化意義重大。
然而,第四正規化能否成功IPO“上岸”,還是未知。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尋“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