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希望一買就漲,一賣就跌。這本質上是希望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但是,從邏輯上來說,這是一種奢望。為什麼呢?
不少人投資基金容易忽略價值所在,只看漲跌。這就很可能在波動的行情下,受情緒驅動做出頻繁交易的操作,從而產生巨大的摩擦成本,也為其他投資人貢獻價值偏離的機會。
1、羊群效應
指在一個投資群體中,單個投資者總是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動而行動,在他人買入時買入,在他人賣出時賣出,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從眾心理。
廣大散戶的思維方式有其明顯的共性,他們對同一事物的認知基本上相同,所以就容易造成集體買入或丟擲的“羊群效應”行為。
有很多人投資時喜歡追隨別人的想法,根本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別人說哪隻基金好,他就覺得哪隻基金好,而當買入的時候,幾乎是漲得最好的時候,想當然的認為自己買入以後肯定會繼續上漲,但是此時買入之後大機率就會面臨下跌,接著就是自己熬不住在下跌途中就贖回了,但這個時候基金又開始上漲了。
這種盲目跟風買賣基金,就會很容易出現上漲時加倉不理性,下跌時賣出也不理性,基金的收益自然不如意。
2、情緒驅動交易
就是在行情不明朗之際,短時間內買了賣、賣了又買。
有些小夥伴把基金當成股票投資了,買賣非常積極,恨不得一天都要盯盤幾十次,天天守著賬戶看基金淨值變化,發現淨值下跌就贖回,看到哪隻上漲就申購,這樣頻繁買進賣出不僅很難賺到錢,也會讓你在投資中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頻繁盯著賬戶看漲跌對心態影響很大,市場稍有點風吹草動就坐立不安,很容易造成追漲殺跌,無法做出理智的選擇。
3、買入高風險基金
基金的風險、投資範圍是買基金前必知的,很多投資者只是看到基金的收益高就盲目購買,沒有意識到風險也會很大。
高風險基金指的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基金、指數基金,其中寬基指數基金相對風險要比股票基金、混合基金低一些,比如滬深300、中證500、上證50等。中風險包括債券基金,低風險基金就是貨幣基金。
比如明明是穩健投資者,卻總是為了追求高收益,而去選擇偏股型基金,QDII基金,等到基金一跌又開始害怕不知是加倉還是贖回。所以最後的結果便是一買就跌,一賣就漲,虧錢是自然的。
買基金買的就是心態,首先你要有平常的心態,買基金不是投機,而是投資。投資就不可能一夜暴富,投資是細水長流,與時間做朋友。
個人的風險偏好其實也是可以磨練出來的,比如你本來是穩健投資者,但投資的時候,總喜歡選擇比較激進的基金。那麼剛開始虧了錢會害怕,但也會迫使你真正去研究基金,掌握這隻基金的脾氣秉性,慢慢地磨練,這樣就不會害怕跌,慢慢的心態越來越好,風險承受力就會越來越強。
怎麼辦?
“買了基金就跌賣了基金就漲”較為主觀,基金漲跌跟基民的買賣沒有太大關聯,主要跟基金投資標的漲跌有關。
要避免這種情況,一方面優選基金,把擇時交給優秀的基金經理,安心長期持有,比如看好醫藥行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在市場沒有出現極端行情下,長期持有精選債基;另一方面可以採取定投的方式參與基金投資,降低收益波動,提升投資體驗。
出現基金一買就跌一賣就漲的狀況其實本質上是基民對基金經理的信任度不夠,歷史資料說明,主動型基金相對指數是有超額收益的,所以需要精選個基,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方法與策略,增強信任才能拿住“好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