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是通向交易獲利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你對價格做出各種各樣的分析之後,最終要形成一個決策。這個決策包括開倉方向,開倉價格,開倉規模,以及設定止損。
令絕大多數交易者苦惱的是如何做出靠譜的決策,即決策方法的有效性。
交易者經過一系列的交易決策之後,得到的經驗是:決策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同樣的決策方法,有些時候能獲利,有些時候卻連續觸發止損。更糟糕的是,同樣的決策方法,別人用就能獲利,自己用卻虧損。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實盤中執行的決策方法,以虧損告終,而不敢繼續執行的決策方法卻產生大筆盈利。
很多交易者的解決之道是給決策方法升級。
原來使用單均線進行決策的,嘗試使用雙均線,或者是三均線進行過濾。原來使用的均線引數較小,認為太過靈敏,便調大引數,使其鈍化。還有小夥伴新增更多的技術指標,利用所謂多指標共振,提高決策的準確性。
這些方法,偶爾會有效,因為增加決策方法的複雜性,會降低決策頻率。如果一套決策方法總是失敗,減少決策次數,當然會提高決策期望。但是,這些方法無助於扭轉決策的負期望。
不過,我在《機率與優勢》的系列文章中曾做過分析,即便是一個負期望的策略,如果你能很好的挖掘出策略的優勢,同樣也可以藉此獲利。
我在文章中以摸球遊戲為例,如果你有耐心等待和觀察,在某個時刻,你將具備抓到某個特定袋子裡某種特定小球的優勢。在某個時刻,你的策略期望將發生從負到正的逆轉。
如果你有資金等到這個時刻,你幾乎不需要使用任何策略,一個簡單的全包就能讓你獲利。如果能對策略進行有效微調,則會放大收益的價效比。
如果感覺這段難以理解,推薦先閱讀《機率與優勢》的中篇。
機率與優勢(上)、機率與優勢(中)、機率與優勢(下)
當時寫這三篇文章,討論的重點是優勢與機率的區別,沒有深入分析如何挖掘優勢。從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到,優勢在某個特定袋子的某個時刻才會出現。
某個特定袋子,指的當然就是某個交易品種。某個時刻呢?並不是時間軸上的某個點,而是在這個點之後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把某個時刻理解為適合決策的時機。
在這個決策時機之前,你使用某個決策方法所做的任何決策,其期望結果會低於平均水平,甚至處於負期望區間。此時,你對決策方法所做的任何調整,都難以扭轉其負期望的結果,變化的可能只是負期望的程度。
而一旦這個決策時機到來,你使用同樣的決策方法所做的任何決策,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保持在正期望區間,只要你對決策方法稍加改進,就可能顯著提高期望回報。
決定交易盈虧的,很大程度上不在於決策的方法,而在於決策是否處於合適的時機。
我再次讀顧比的這本書時,在這一觀點上和他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儘管顧比只用了很少的篇幅進行闡述,但這絕對是這本書最核心、最有價值之處。
在這幅圖中,顧比將價格運動抽象化的分割成了4個部分。
A區域價格處於下降過程。在此區域買入是最危險的。儘管價格最終會結束下跌趨勢,並完成反轉,但抄底的成功率是三種押注價格運動狀態改變中最低的。下跌趨勢通常會以再無人敢抄底而結束。
價格的上升趨勢由B、C、D三個區域組成。
C區域的線比B和D區域的更粗,顧比以此來暗示趨勢在C區域的穩定性。
在B區域,上漲趨勢剛形成,非常脆弱。此處完成了對A區域下跌狀態的反轉與突破。在B區域交易需要具備突破交易的技巧,要有高水平的止損紀律和接受錯誤開始的能力。
在C區域,趨勢得到全面發展,價格保持強勁的趨勢狀態運動,這是趨勢最穩定的部分。這裡有最好的入場點,趨勢被破壞的風險較小,持倉易於管理。由於趨勢的波動性較低,價格突然反向波動觸發止損造成本金損失或利潤回吐的機會很小。
D區域價格仍然上升,但上漲趨勢最終減弱並崩潰。通常會有很多警告訊號提示我們趨勢變弱,不及時退出會損失可觀的利潤。顧比認為在趨勢反轉晚期加入趨勢,是最壞的入場選擇。
顧比從“後視鏡”的角度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標準的上漲趨勢,從形成到完結過程中,在不同區域做出買入決策需要面對和承受的風險。
他向我們展示的是趨勢的理想狀態,A與B,C與D有著清晰的區域界限。但在實際交易中,A與B,C與D的邊界是模糊的,極易產生誤判。只有當價格進入C區域之後再進行買入決策,我們才可以牢牢的掌握決策優勢。
遺憾的是,大量且頻繁的虧損會發生在B區域,交易者在此浪費了太多的本金押注價格將反彈或反轉,但價格的震盪和脆弱的反彈會吞噬掉交易者本金。
以至於價格進入C區域後,即便交易者內心很確定上升趨勢已經進入到了最穩定的狀態,卻難以說服自己加入趨勢。一想到在B區域連續押注上漲而慘敗的經歷,交易者就會擔心價格在C區域隨時會發生反轉。
面對C區域,很多交易者的選擇是視而不見,任其發展。有些人會選擇另一個處在B區域的標的繼續搏殺,有些交易者則等待趨勢發展到D區域嘗試做空。
C區域的特點是價格在形成一個高點之後,會繼續形成更高的高點。而D區域的特點是價格形成一個高點之後,無法再形成更高的高點。
因此,價格在C區域的發展過程中,會不斷出現看起來像是形成D區域,結果被證明不是,看起來又像是形成D區域,結果被證明仍然是C區域,這樣一個反覆的過程。
C區域由一系列被認為可能是D區域,結果並不是D區域的區域組成。D區域只有一個,並且在時間序列上必然處在一系列看起來像但並不是的偽D區域之後。
A區域其實就是C區域的映象。抱著狩獵D區域的心態觀察C區域,無異於在A區域嘗試買入押注反彈或反轉,其結果大多會成為趨勢的炮灰。
有一定經驗的交易者會避免做出逆勢決策。在A和C區域,趨勢的特徵是顯而易見的。迷惑性來自於A與B,C與D的過渡階段。
這個階段價格的運動狀態不清晰,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做決策。此區域,不適合做出任何交易決策。無論使用哪種決策方法,其效果都是最差的。這不是方法問題,而是時機問題。
顧比的建議時,交易者應該先找到價格處於C(或A)區域的圖表,並在這類圖表中尋找順勢的交易機會。如果價格處於B或D區域,則應避免進行交易決策。
然而,有一些交易者,一看到價格處於C或A區域,就會把這個標的pass掉,認為自己錯過了趨勢的初期,就沒有加入趨勢繼續交易的價值了。轉而去尋找價格處於B、D區域的圖表,甚至去押注價格處於A(或C)區域的逆勢交易機會。
你是否覺得,靠押注反轉賺到100塊,要比押注不反轉賺100塊更香?你是否會崇拜那些做出正確反轉預言的人,卻認為預測不反轉並沒有什麼難度。這種雙標或許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個人英雄主義在作祟。
事實上,預測不反轉更容易成功,預測不反轉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押注趨勢將延續,承擔的風險更小,勝率更高,是一種具備優勢的押注行為。
我們很難精確的度量合適的決策時機,但有一些反向推論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在A區域和C區域,決策的風險來自於做出了與價格趨勢運動方向相反的決策。而入場方式究竟是回撤入場還是突破入場則會影響到實際收益和盈虧比。在B區域和D區域,決策風險來自於決策本身。在此區域進行決策本身就是巨大的風險。
比起不厭其煩的進行各種策略回測,以求提高策略的期望回報,認真剖析和研判策略適合的決策時機更能提高策略使用的效率,建立交易優勢。你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價格處於何種狀態時,你的策略更容易揚長避短,發揮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