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線上記者寧寧
從2019年末到2020年末,四川民營經濟走出一條“V”形曲線。
據省民營辦形成的2020年全省民營經濟發展報告顯示,2020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經歷了一季度探底(-5.8%)、二季度降幅大幅收窄(-1.3%)、三季度恢復正增長(1.1%)後,最終實現全年增速進一步擴大(2.9%),增加值達26532.93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46.4%的投資、54.6%的GDP、66.64%的稅收、91.31%的新增就業以及97.46%的市場主體,為穩住全省經濟基本盤做出貢獻。”省民營辦相關負責人說。
這條“V”形曲線是如何實現的?
亮點
市場活力強,8個市州增加值達千億規模
攤開這份成績單,不難發現,“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樑、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的思路貫穿始終,政策撬動作用明顯。
從產業看,第一產業表現突出,民營經濟增加值1889.6億元,同比增長6.4%;第二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3059.25億元,同比增長2.9%;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11584.08億元,同比增長2.3%。
從區域看,8個市州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千億規模,成都、綿陽、宜賓位列前三;21個市州均實現正增長,雅安、宜賓增速並列第一,廣元第三;16個市州增加值佔GDP比重超過我省民營經濟增加值佔全省GDP比重,遂寧、綿陽以及達州分列前三。民營經濟發展指數方面,成都、達州以及宜賓名列前三。
“2020年,達州民營經濟發展指數列全省第二位,提振了達州民營經濟發展的信心。”達州市民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出臺各種紓困惠企政策,從要素保障、融資需求、人才培育等方面為民營經濟提供了有力支撐,構建民營經濟發展監測和評價體系,目標明確、精準發力,效果顯著。
截至2020年12月末,四川新增民營經濟市場主體126.59萬戶,佔全部新增市場主體數的98.21%,增長率及佔比均超上年。其中,個體工商戶新增86.75萬戶,佔68.53%。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分析,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應對疫情出臺諸多支援個人創業的政策措施,很多人加入創業“大軍”;新經濟蓬勃發展,出現很多新業態、新模式,很適合個體工商戶。
“市場主體平穩增長,成長型企業表現活躍,說明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強勁,創新創業保持了較大活力。”省民營辦相關負責人認為。
龍頭企業表現也很搶眼。我省12家民營企業入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全省民營上市公司達到78家,年度新增4家,10家企業入選“2020中國新經濟企業500強”,4家企業入選“2020年全球獨角獸企業500強”。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研究員袁正表示,我省開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政務服務質效提升等專項行動,優化了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3月3日,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國內智慧微投第一股。“在發展的各個階段都得到了政府大力支援,我深刻感受到成都的民營經濟發展思路非常正確,營商環境非常好。”公司董事長鍾波曾如是說。
支撐
融資難逐步緩解,減稅降費力度加大
去年受疫情影響,巴中天越酒店有限公司不僅錯過了春節盈利的高峰期,此後3個月也處於半停業狀態,虧損嚴重。“多虧市裡的金融顧問、銀行上門服務,制定專門的扶持方案,給了我們5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緩解了燃眉之急。”企業負責人表示。
2020年,全省應對疫情下大力“保市場主體”,推出了“戰疫貸”“穩保貸”“金融甘露計劃”等產品和行動,截至2020年12月末,民營企業貸款餘額增長8.47%,達到11710.79億元,佔貸款總餘額的16.48%。
減稅降費、降低成本效果顯現。“一系列暖企政策落地實施,讓企業享受到了真正的實惠。”四川中雅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以電價來說,各項優惠政策疊加,2020年累計為企業減少電費支出上千萬元。瀘州長江機械有限公司享受單位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費減免政策,累計減免金額657.78萬元。
報告顯示,2020年,全年民營經濟稅收減免1306.9億元,同比增長30.43%;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企業減負近650億元;透過精準電價政策、階段性用電用氣用水政策等,幫助企業降低用電用氣用水成本約55億元;政府採購合同授予中小微企業金額1437.08億元,同比增長33.59%。
“去年我們走訪了川商總會,召開座談會了解中小民營企業亟待解決的需求。”國家稅務總局四川省稅務局政策法規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疫情期間,四川稅務系統落實“稅十條”,為民營企業籌集資金,減免、延期稅費,緩解企業資金問題,同時,在儘可能滿足企業涉稅需求外,還為企業捐贈防疫物資、義務招工等,助其復工復產。
今年1月,省民營辦抽樣調查綿陽、宜賓、達州的198戶民營企業,半數以上已走出疫情困境,信心逐漸提升。
去年,省民營辦組織川商總會透過對以川商為主的民營企業進行三次調研,發現企業面臨復工難、資金難、減損難等困難。對此,企業紛紛透過降本提效、下調目標的方式來減損自救。“第一次調研時,不少中小企業認為自己活不過3個月;5月第二次調研,企業家全年信心指數持續回暖,投資需求正在逐步釋放,有七成到八成企業認為能活下去;9月第三次調研更發現,企業家對市場形勢及發展趨勢充滿信心,絕大部分企業家認為不僅能活過2020年,在2021年還會更好。”川商總會執行秘書長唐俊說。
培育
加快形成一批行業領導企業
省民營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四川民營經濟出現“五降一低”——與上年相比,增加值增速下降、佔比下降、對經濟增貢獻率下降、民間投資增速下降、民間投資佔全社會投資比重下降、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速低於四川GDP增速。“這客觀反映出民營經濟受疫情衝擊更大,脆弱性更大。這與我省民營經濟受市場波動影響大,要素保障能力較差,供應鏈穩定性較差有關。”
2020年南充民間投資增速達24%,位列全省第一。在南充市民營辦相關負責人看來,從“敢”到“想”,由“想”及“善”,積累了多舉並措促進民間投資的經驗。“最佳化營商環境,完善公平競爭體系,讓企業敢投資;圍繞產業體系,做好投資專案推介,讓企業想投資;強化要素保障,降本增效讓利社會,讓企業善投資。”
如何挖掘消費潛力,培育民營經濟新增長點?“要加強需求側管理,借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提升消費能級。”袁正建議,持續推進新消費場景建設,發展“數字經濟”“夜間經濟”“賽事經濟”“宅經濟”等新消費業態,拓展資訊化消費服務,培育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消費模式。唐俊也認為,民營企業要從國家重大戰略中尋找機遇,“譬如把握‘雙迴圈’新發展格局和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機遇,補齊‘迴圈鏈條’。”
民營企業外貿參與度不理想。“這說明我省外向型民營經濟比較薄弱,與民營經濟產業結構偏向農業、建築業、服務業等行業,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缺乏競爭力有關。”省商務廳對外貿易發展處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從產業、市場以及新途徑三方面進行加強,“要選定活躍度強的產業和區域,進行定向外貿拓展,提升產品附加值。民營企業由於規模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在尋求訂單、機遇方面容易遇到困難,因此要鼓勵它們參加國內舉辦的國際性展會以及線上拓展活動,從而開啟渠道市場。此外,要鼓勵它們設立境外服務網點,多多瞭解境外資訊以及相關市場情況,從而鞏固市場份額。”
面對較大的轉型升級壓力,民營企業如何搶抓機遇做大做強?川商總會會長、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建議,透過實施組織再造,實現數字化轉型,進而全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挑選一部分行業龍頭企業,作為典型樣板進行扶持和推廣;加快建設各級大資料中心,搭建統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撐平臺;支援關鍵共性技術的創新研發,提升供給側支撐服務能力。”
針對民營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省民營辦相關負責人還建議,適當延續紓困政策,提升民營經濟扶持精準度,有效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里”;全面深化實施民營企業雁陣培育五年行動計劃和民營企業家人才培養計劃,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