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來源:西風吹寒
當前,日本是亞洲乃至世界最為發達的經濟體之一,其2019年的GDP總值5.2萬億美元依然名列前茅,緊隨美中,位列第三,繼續將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法德等甩在了後面。雖說德法兩國是歐盟領頭羊,但同期德國GDP總值4萬億美元、法國GDP總值2.9萬億美元明顯與日本存在不小的差距,足見日本雄厚的經濟實力。
儘管GDP總值源於多種產業,但工業產值往往在GDP中佔比最大,據統計,日本2019年3月服務業GDP為219.96萬億日元,而製造業GDP達到了1092.04萬億日元,這說明日本的工業製造能力非常強勁。
正因為日本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早在1975年就被西方邀請加入六國集團,次年加拿大加入後,七國集團便一直延續至今。不過翻開歷史,一百多年前,明治日本的近代工業幾乎為零,有的只是''原始工業化'',根本無法與現代工業相提並論。那麼,明治政府是如何將貧窮落後的農業國逐步發展為強盛的工業國的呢?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明治維新倡導殖產興業,提出建設強盛國家新理念
幕府晚期,日本內憂外患,尤其是西方強加給日本的不平等條約,使得近代日本面臨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關鍵時刻,日本的有識之士揭竿而起,在推翻幕府統治後,審時度勢,迅速實行明治維新,以期透過''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三大政策,實現日本資本主義工業化改造,逐漸擺脫西方列強的控制。
所謂殖產興業,''就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以各種政策為槓桿,用國庫資金來加速資本原始積累過程,並且以國營軍工企業為主導,按照西方的樣板,大力扶植日本資本主義的成長。''
然而,以當時日本積貧積弱的實際,要想完成產業興國的任務談何容易,何況幕府閉關鎖國的二百年失去了工業革命原始積累的大好時機。
不過新一代改革者偏不信這個邪,決意要通過後發工業革命趕超西方國家,他們吸取以往幕府''享保改革''、''田沼意次改革''、''寬政改革''及''天保改革''等多次改革失敗的教訓,決心借鑑歐美髮展資本主義的有益經驗,來一次前無古人的偉大變革,並且這種改革舉措任何力量都阻擋不了。
明治維新是近代日本劃時代創舉,殖產興業的提出正當其時,農業固然很重要,但相對而言工業化意義更大,如果工業獲得了高度發展,必將對農業起到推動作用。縱觀當時西方國家,正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完成,才使其日益強大,日本要成為這樣的國家,有必要''依葫蘆畫瓢'',將西方發展工業的一套方案移植過來,並結合日本的國情,發展具有自身特色的資本主義。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面對資金短缺的現狀,新稅制改革呼之欲出
明治政府雖然提出殖產興業的口號,然而全面開花的工業建設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可是以往的德川幕府大多靠天吃飯,僅以有限的耕地來維持國家的日常運轉,由此看來要想推動殖產興業的有效落實,也只有著眼於土地,依靠田賦來為產業興國保駕護航。
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統治後,基於各個村落的不同習慣來確立土地所有權,且稅收徵收完全以村為單位,並不向個人收取。對於土地私下買賣,不僅國家沒有成立專門機關負責土地登記或土地契約管理,政府也沒有正式機構實施監管。
在制定稅率時,田賦的取得主要根據土地產量來衡量,而田賦的繳納則以稻米的實物形式進行,這樣政府的財政收入往往受到市場行情的波動而受到影響,即政府的財政收入會隨著米價的升高而增加,亦會由於米價受挫而銳減。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這種不合理的財稅制度很難為明治政府帶來穩定可靠的資金保障,不利於產業的規模化投資。為此,政府著手新稅制改革,1873年由大久保利通一手製定的全國土地新稅法獲得透過,從而建立了全國統一稅制。根據新稅法,政府首先對每一塊土地的面積和所有權加以確定,並與地主訂立契約,從而確立土地私有權;接著,政府對每一塊土地的市場價值進行預估,最終將田賦繳納指標規定為土地價值的3%。
新稅制的制定和施行,一方面保證了政府財源的穩定性,從此不再受物價波動的影響,另外,土地私有權的確立,中央政府可以與每家每戶取得直接聯絡,瞭解真實情況。
創業難,主要難在一無資金二無技術,而要是資金充裕,其他問題倒可以迎刃而解。然而事實是除了田賦收入,政府的財源極其有限,即便田賦為主要經濟來源,但過去那種不合理的稅制也難以為政府創造穩定的收入,於是稅制改革勢在必行。1873年頒行的新稅法,確立了土地面積和所有權,並根據土地價值確定了稅率,這樣政府的產業投資就有了基本保障,為殖產興業的逐步推進創造了可能。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有了新稅制所得的收入,基礎設施建設快馬加鞭
''要想富,先鋪路'',這是鮮明的經驗總結,它告訴我們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沒有過硬的基礎設施,不僅工廠無法上馬,外商投資也難有積極性。
明治政府精打細算,將新稅制所得的一部分收入投到多種公共工程上,於是商港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拓展,燈塔建造起來了,沿海運輸環境大大改善。繼而電報線路、郵政、中央銀行一應俱全,還統一貨幣,在全國發行紙幣,規範市場流通。
在諸多基礎設施建設中,鐵路建設可謂是大手筆,由此開了風氣之先。1872年,連線東京至橫濱的首條鐵路貫通,17年後該鐵路又與神戶接軌。截至1890年,日本鐵路里程已近2000公里,其中政府投資和經營佔40%。
鐵路建設雖然投資大,工期長,但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影響是廣泛的。經濟效益自不必說,僅就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而言,改變之大難以形容。由於火車速度快,其行如飛,由此引起當時日本人遐思萬里。而火車行使是按時準點的,容不得誤差,這樣日本人的時間觀念悄然改變,以往單位時間核算都以半小時為準,而今開始適應分為單位,遵守時間的必要性深深紮根於日本人心間。二十世紀初,很多乘客對鐵路公司的誤點和工作態度散漫提出嚴厲批評,這反映出日本人已從古代走進近現代,他們的思維模式已經與過去大不相同。
稅制改革為明治維新提供了一定的財力支撐,政府循序漸進,以基本建設為抓手,築巢引鳳,以期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中來。鐵路建設是眾多基本建設的重要一環,它的建成對日本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時代意義,日本人的舊有思維觀念得以突破,他們對時間的重視,預示著建設國家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都在逐漸強化,從而助力殖產興業政策不斷得到有效落實。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在努力建設基本設施的同時,不忘發展和經營工業企業這個根本目標
資金有了,基礎設施有了,明治政府便不遺餘力地推進工業企業的開工建設。1870年代,首批由政府主導的工業模範企業建立起來並開始直接運營,主要有啤酒、製糖、玻璃、絲織、棉紡、軍火、煤礦、銅礦、造船等,涵蓋輕工業和重工業,總數不下20個。
在這些工業企業中,擔任顧問和經營工作的大多為外國人。1884年,一位頗具影響力的外國官員在其日記中寫道,''日本人一般來說不懂操作外國機器,他們對機械科學是如此愚昧無知,甚至連開個西式鎖都一竅不通。因此只要我們的機器稍微複雜一點兒,他們就不知道怎麼操作它們了。''
正因為缺乏經驗,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伴隨著工業企業的逐步建成,明治政府才會不惜耗費巨大預算,從20多國聘請數千名''外國僱員'',專門就細部技術進行指導。這些外籍人士的薪水之高,基本上與政府高官持平,從中可見日本維新人士為發展本國工業所具有的精神和態度。當然,這些外國顧問和技術人才提供的眾多意見和建議也是極其寶貴的,推動了日本工業未來能夠又好又快地向前發展。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但是,政府運營畢竟不像私營那樣能夠放開手腳,除了煤銅礦,其他國有企業很少盈利是不爭的事實,於是10年過後,大部分國營企業紛紛被低價賣給商人,稍後連煤銅礦也一併向私人出售。這就是日本近代史上著名的''殖產興業''政策,從表面看,這項政策帶有失敗的意味,但明治政府為國有企業培養出第一代經理人和工程技術人才,規模化工人隊伍初步形成,即此而言,明治政府創辦的國營企業實則為日本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明治政府成立後,國家百廢待興,發展資本主義工業化,私人力量有限,且他們對政府的政策還不具備完全信心,在此背景下,政府只好主動出馬,在進行基本建設的同時,還仿效西方建立一批工業企業,並招聘大量外籍人士參與企業管理和給予技術支援,由此訓練出首批企業精英,為日本企業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基礎。雖然最終不少國有企業被賣給了私人經營,但這不應解讀為政府失敗,而應看作是政府達到了''殖產興業''的目標,自此以後,日本私營企業迅速發展,不僅與國外同業開展競爭,還相互展開競爭,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同時,日本整體國力也突飛猛進。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結語
現階段,日本經濟實力一如既往,多年來一直遙遙領先,反映在國內生產總值上總是排在前三甲位置,其中工業產值比重最大,足以表明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回首1868年明治維新,那時的明治政府為了讓日本強大起來可謂殫精竭慮,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在十分困難的情況下,維新派變不利為有利,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對以往的稅制進行改革,從而確保產業興國能夠如期實現。
有了新稅制帶來的穩定收入,維新政府開始實施''殖產興業''計劃,一面加緊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一面投入巨資建設一批工業企業,並拿出小學生的姿態盛邀外國人前來管理或進行技術指導,日本企業精英由此形成,為將來日本企業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經營不暢的情況下,政府迅速進行''公改私'',將國有企業出售給商人,從而達到了''殖產興業''的目標,私人獲得國企後,由於措施靈活,主動參與競爭,實力與日俱增,國家也隨之得到強有力發展,於是我們看到僅在二三十年時間內,日本便脫胎換骨,由當初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而為先進的工業國,從而實現了華麗轉身。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48 字。

轉載請註明: 從日本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體系聊聊明治維新殖產興業的創業之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