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賺翻了!投31億淨賺260億,天合光能隱現興業銀行身影

由 完顏翠琴 釋出於 財經

老牌光伏元件龍頭天合光能上市的最大受益者之一——興業銀行正逐步兌現部分投資浮盈!

8月5日晚間,天河光能公告稱,該公司股東興璟投資於3月30日至8月4日期間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1819.13萬股股份,加上公告當天交易記錄,其減持規模將增至1856.01萬股。

在此之前,興璟投資的母公司興銀成長已於3月29日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3000萬股天合光能股份。截至8月5日收盤,興銀成長及其一致行動人興璟投資合計持有天合光能約3.03億股,持倉總市值238.8億元。

工商資訊顯示,興璟投資由興銀成長100%控股,後者則是華福證券旗下全資子公司,而華福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黃金琳同時也是興業銀行總行黨委委員。

兩家“興銀系”公司對天合光能的投資始於2017年3月。據券商中國記者測算,扣減約31億元的入股成本,“興銀系”在天合光能這一專案上的投資收益已超260億元,投資收益率約850%。其中,透過2017年股權掛牌轉讓、2022年大宗交易減持及歷年分紅,“興銀系”已確認收益達53.4億元。

入股5年,總投資收益超260億

據瞭解,“興銀系”於2017年完成對天合光能的入股。當年3月,天合有限同意吸收興銀成長、興璟投資等新股東,公司註冊資本也從4.2億美元增至12.63億美元,其中興銀成長、興璟投資分別持股22.69%、12.31%。

2017年7月,天合有限由中外合資企業變更為內資企業。天合有限股東會決議,原12.63億美元註冊資本按繳付之日匯率折算為人民幣87.79億元。其中,興銀成長出資額變更為約19.9億元,興璟投資出資額變更為約10.8億元,持股比例保持不變。

隨後,興璟投資所持天合有限10.01%股權、興銀成長所持5%股權陸續在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並最終分別以15.5億元、7.75億元成交。兩筆股權轉讓後,興銀成長、興璟投資對天合有限的持股比例分別降至17.69%、2.3%。

2017年12月,天合有限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稱變更為天合光能,興銀成長、興璟投資出資額、持股比例不變。

2018年9月,天合光能按5:1的比例對全體股東進行同比例縮股,總股本由87.89億股降至17.58億股,興銀成長、興璟投資持股數量在縮股後分別降至3.11億股、0.4億股,但持股比例均保持不變。

2020年6月,天合光能在科創板掛牌上市,興銀成長、興璟投資持股數量不變,持股比例分別降至15.04%、1.96%,直至2022年兩家公司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

今年3月21日,天合光能釋出股東減持計劃公告稱,因自身經營發展需要,興銀成長擬於六個月內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3000萬股,興璟投資則計劃在六個月內透過大宗交易方式清倉持股。

此後交易記錄顯示,興銀成長已於3月29日透過華福證券平潭金井灣大道證券營業部以大宗交易方式完成3000萬股減持,套現16.47億元;興璟投資則在3月30日至8月5日透過華福證券上海靜安北京西路營業部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1856.01萬股,套現近12億元。

截至8月5日收盤,兩家“興銀系”公司對天合光能的持股數量由年初的3.51億股降至約3.03億股。以最新收盤價(78.86元)計算,“興銀系”的持倉市值約238.8億元。

據券商中國記者測算,扣減近31億元的入股成本,“興銀系”在天合光能專案上的投資收益已超260億元,投資收益率約850%。

其中,透過2017年股權掛牌轉讓、2022年大宗交易減持,加上歷年分紅,“興銀系”已確認收益達53.4億元。

“商行+投行”逐漸步入收穫期

除權益投資部分陸續兌現收益外,興業銀行還全程參與了天合光能的美股退市、私有化和迴歸A股市場。

2015年12月,天合光能董事會收到一封初步無約束型收購提議書,發函方為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和興業銀行旗下上海興晟股權投資,買方團擬以0.232美元/普通股的價格購買非其持有的天合光能全部普通股股票。

2017年3月,天合光能公告完成私有化交易,同時停止其ADS在紐交所的交易,正式從美股退市。上述私有化交易資金來自興業銀行香港分行,該部分私有化貸款本息已於2017年底全部償還。

2017年2月,高紀凡與廈門國際信託簽署《信託貸款合同》,約定後者向其貸款45.69億元,上述信託貸款資金來源於興業銀行,貸款期限為60個月,貸款年利率為6%,貸款用途為增持公司股份。

一系列合作背後,興業銀行2017年開啟的“商行+投行”戰略轉型成效正逐漸顯現。

興業銀行監事長陳信健曾在2021年度業績會上表示,成效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投行業務對商行業務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大投行”項下產品體系已經比較健全,重點業務持續領跑市場,為全行獲客、深化客戶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二是形成了“研、投、承、銷、託”一體化大投行機制。

其中,在權益投資上,已經探索出“募投管退”全流程機制,以權益投資切入帶動商行業務的聯動模式,極大提升了“商行+投行”的服務能力。“目前,我們已有直接權益類專案56個,其中12家已上市,投資逐漸步入收穫期。”

晶科能源也是興業銀行踐行“商行+投行”戰略的典型案例之一。2020年,該行透過“股+債”方式支援其從紐交所私有化分拆上市。

股權上,該行透過興業國信資管出資5.3億元投資晶科能源,合計穿透後持股比例接近7%,並派駐一名監事參與管理;債權上,一是給予晶科集團綜合授信120億元,二是為晶科股東之一的上饒潤嘉提供9億元併購貸款,三是幫助公司落地一單6.9億元的綠色債權融資計劃。

陳信健表示,透過對晶科能源的股權直投,帶動了存款、貸款、票據、保函、代發工資等業務的全面合作。“今年1月晶科能源科創板上市,募集資金賬戶存款近百億,投資浮盈近10倍,綜合收益相當可觀。”

興業銀行董事長呂家進也在年初工作會上強調,要堅持商行為體、投行為用,投行獲客,商行穩客,共同做好融資、結算、代發、現金管理、風險管理等各項金融服務,獲得綜合收益。

佈局科創金融新賽道

隨著我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化,“科技-產業-金融”新三角迴圈正逐步形成,如何在穩住傳統領域的同時積極進入新興賽道,對銀行業轉型升級提出了新的挑戰。

不久前召開的興業銀行半年工作會上,呂家進將科創金融作為五大金融之一,與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車金融和園區金融並列,強調佈局新賽道,為各類科創企業提供優質綜合金融服務。

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該行已將“科創金融”指標納入2022年分行企業金融業務考評,並針對科技型企業特點,建立“技術流”授信管控模式,即使用打分卡模型。

同時,該行健全完善投貸一體化服務:一是在去年5月升級“投聯貸”產品,透過外部投資機構主“投”、興業銀行主“貸”的模式為科創企業提供融資支援;二是開展“貸款+入股選擇權”、“貸款+直投”,重點支援初創期、成長早中期專案。

興業銀行普惠金融部(鄉村振興部)副總經理江志流透露,目前該行“投聯貸”授信敞口金額超過50億元,支援企業近400家。“‘貸款+入股選擇權’則透過債權合約中增加相應的期權條款,有效解決了企業端融資能力與融資需求不匹配、銀行端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問題。”

武漢瀚海新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海新酶”)即受益於此,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主要從事體外診斷(IVD)核心原料酶及輔酶的研發、生產。

“我們早期的時候,客觀來講風險還是比較大的,那時候如果引入信貸資金,無論是從創始人還是銀行角度,風險都蠻大,所以初創期比較需要的是理解我們的股權資金。到我們開始有收入之後,也可以貸款,但銀行基本上提供的都是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和我們長期研發投入的需求存在錯位。”瀚海新酶創始人楊廣宇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在獲悉企業融資需求後,興業銀行武漢分行聯動總行多次前往企業調研,最終擬定以“貸款+直投”相結合的模式,透過5000萬元股權直投帶動三年期4500萬元貸款授信,達成深度合作意向。

工商資訊顯示,瀚海新酶已於2021年11月完成C輪融資,投前估值約40億元,其中興業銀行旗下的北京興投優選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出資5000萬元參與跟投,取得公司1.0893%股權。

“接下來我們還將為企業上海研發基地建設提供專案貸款,並在對企業中層進行零售服務覆蓋基礎上,持續跟進私行、工資代發、員工持股計劃等商行業務。”興業銀行武漢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