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十年|陳海生:新能源+儲能成主流,尚需解決技術與成本問題

“總體上來說,儲能比風光等新能源走過了一條更難的路。”回顧儲能行業過去十年的發展,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海生感慨,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儲能行業的發展充分說明,儲能具有強勁的需求和頑強的生命力。


經歷數十載耕耘,隨著2020年雙碳戰略的提出,儲能產業進入從產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的過渡階段,規模快速增長,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商業模式,部分儲能技術完成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目標是確定的。陳海生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未來新能源加儲能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已成為行業共識,但須解決技術問題與成本問題,從而實現提供可控、穩定的新能源。


綠色十年|陳海生:新能源+儲能成主流,尚需解決技術與成本問題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主任委員陳海生。受訪者供圖


新型儲能有望2030年前後實現全面市場化


貝殼財經:回顧近十年儲能行業的發展,你認為有哪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或事件對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近十年儲能行業的發展呈現哪些鮮明特點?


陳海生:過去十年,中國儲能大概經歷瞭如下幾個階段。


一是,2010年以前,儲能行業以技術研發為主。二是,2010年到2015年,儲能行業被稱為研發示範期,各類示範專案逐步展開,並探索部分應用模式,這個時期的儲能裝機以傳統的抽水蓄能為主。三是,到2016年至2020年,業界普遍認為儲能產業進入商業化初期,除抽水蓄能外,新型儲能裝機得到了快速增長,部分商業模式初步建立,並且獲得了政策明確支援。四是,2020年之後,儲能產業進入從產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的過渡階段,隨著國家雙碳政策提出,儲能規模獲得了快速增長,且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商業模式,部分儲能技術完成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過渡,儲能在發電側、電網側、使用者側應用也逐步展開。預計到2025年左右,儲能行業將形成商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局面。


要說十年間重要的時間節點。首先,是2014年我國提出的能源革命,可以說是為整體能源發展指明瞭方向,包括提出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體系,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儲能產業因而逐步得到社會各界重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


然後,是2017年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釋出了《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這是就行業發展出臺的首個國家級的綱領性檔案,雖然未就儲能價格機制等提出具體政策,但是明確了儲能在整個國家能源體系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發展路線,以及推進儲能技術裝備研發示範的五大重點任務,解決了儲能行業發展的戰略性、指導性和方向性等重大問題。


接下來,是2020年雙碳戰略和雙碳目標的提出,以及後續提出我國要建立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這些都為新能源的發展指明瞭方向,也對儲能的需求給出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先後出臺了《“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等關於儲能的檔案,為進一步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促進儲能發展,提出了明確的目標、方向和舉措。


這十年行業發展的特點,我想主要有這幾方面,一是儲能技術研究不斷活躍,各類儲能技術都快速發展;二是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三是儲能尤其是新型儲能規模增長迅速;四是儲能政策逐步改善;第五是資本市場日漸活躍,主要反映在最近2年二級市場熱度逐步提高。


貝殼財經:今年3月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新型儲能將從商業化步入規模化發展時期。目前我國新型儲能發展現狀如何,預計接下來行業將迎來怎樣的發展態勢?


陳海生: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根據CNESA全球儲能專案庫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球電力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中,抽水蓄能佔比約為86%,新型儲能佔比為12%;中國市場增量中新型儲能增長很快,累計裝機規模達到5729.7MW,同比增長75%。


基於雙碳目標的儲能市場規模巨大,而隨著新型儲能效能與成本持續獲得改善,加以政策支援,新型儲能的發展前景是非常確定的。預計2025年將進入規模化發展且商業化逐步成熟的階段,2030年左右實現全面市場化。


新能源+儲能已成行業共識,但尚有技術問題與成本問題待解


貝殼財經:作為能源系統轉型中的重要力量,儲能產業涉及的場景極為複雜多樣,其發展相較風光等新能源有何特殊之處,在你看來目前儲能行業發展有哪些亟待解決的難點與痛點?


陳海生:我們提出雙碳目標,提出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將是天下大勢、歷史潮流。但風光等可再生能源,必須要解決兩個技術問題和一個經濟性問題,才能真正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


兩個技術問題,一是風光的能量密度相對比較低,我們需要進行大面積採集,例如大型化風機及大面積光伏板,然後將風光轉化為電等高能量密度的載體。第二個技術問題是可再生能源間歇性、不穩定和週期性的問題。傳統的化石能源是可控的,而風光等是不可控的。只有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可再生能源才能成為一種可控的、高能量密度的能源,從而在效能上與化石能源具有可比性。


解決了技術性能的可比性後,價格也要具有可比性,才能夠實現大規模應用。目前來看,解決經濟性問題,也要依靠兩點——技術進步與規模化生產。


儲能也是同樣。要實現大規模發展,也必須解決技術問題與成本問題。儲能技術上主要的難點,是要針對不同的應用場景,逐步篩選出能夠滿足電網高安全性、大規模、長壽命、低成本、高效率等需求的主流技術。當然針對不同的需求,適用的技術也是不同的,有可能多個主流技術並存。


同時,新型儲能的單位成本需要降低,至少要和抽水蓄能相當。整體上,新能源加儲能,要能夠提供化石能源所能提供的效能相同的可控能源,同時新能源加儲能的發電價格還要不高於化石能源的價格。


除了上面談到的技術與成本問題,儲能價格機制還要進一步完善。前期國家政策對於儲能發展是很支援的,但還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各地也陸續出臺了一些地方性支援政策,但仍然是區域性的、短期的,不繫統的。但全國性的儲能價格機制還未形成共識,明確的、系統的、穩定的價格機制仍然缺失。


最後,在儲能技術示範和商業應用過程中,要儘快形成標準規範,保護技術創新,規範行業高質量發展。


價格形成機制亟需明確


貝殼財經: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和排程運用的通知》,針對當前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的痛點堵點,提出了完善市場機制、價格機制、執行機制等方面的具體措施。就你瞭解,新型儲能參與電力市場尚存在哪些問題,我們該如何解決?


陳海生:從政策層面,最重要的是儘快出臺儲能價格的實施細則。目前電網側抽水蓄能的價格機制透過2021年國家發改委出臺的《關於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得到了明確:以競爭性方式形成電量電價,發揮現貨市場在電量電價形成中的作用,現貨市場尚未執行情況下引入競爭機制形成電量電價,合理確定服務多省區的抽水蓄能電站電量電價執行方式。而對於新型儲能,價格機制的方向是明確的,但實施細則仍尚未明確。


針對發電側,我們需要建立反映儲能價值的電價機制,對電的“品質”進行評估,配備儲能和未配備儲能的發電價格應該是不同的,也即可控的可再生能源與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要在價格上形成差異,這樣才能體現儲能的價值。


針對使用者側,透過拉大峰谷差電價、拉大電力中長期市場與現貨市場上下限價格等措施,可增強使用者側加裝儲能的經濟性,促進使用者側儲能的發展。


貝殼財經:有意見認為,經濟性已成為制約儲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你對此有何看法?接下來儲能產業如要大規模發展,有望採取哪些方式降本?


陳海生:目前整體來看,儲能成本可以說是已處於產業化的拐點。過去十年間,新型儲能的價格下降速度較快,平均每年單位成本下降10%至15% 。到目前,新型儲能的成本總體還在下降的過程中,要對儲能的經濟性有信心。當然這條下降的曲線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當價格發展主要由生產要素決定時,價格下降的趨勢將放緩,並逐步趨於基本穩定。


關於如何降本,我想主要還是依賴技術創新與規模化生產,以及保持一個穩定的產業鏈體系,比如鋰和釩的原材料價格波動較大,曾對行業發展造成較大影響,我們需要未雨綢繆,提前規劃穩定的產業鏈體系。



同題問答:


過去十年您所在行業最大的變化,你有哪些驕傲或難忘的事情?


陳海生:總體上來說,儲能比風光等新能源走過了一條更難的路,光伏與風電在產業發展初期,國家都曾給予政策性補貼。而回顧儲能十年的發展歷程,則主要是靠需求驅動與自身發展。當然,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儲能能夠形成這麼大的市場,獲得這麼快的增長,也從側面說明了儲能的需求是真需求,這個產業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與良好的發展前景。


當前行業發展現狀如何,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


陳海生:2020年之後,儲能產業進入從產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的過渡階段,隨著國家雙碳政策提出,儲能規模獲得了快速增長,且逐步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商業模式,部分儲能技術完成了從跟跑、並跑到領跑的過渡,儲能在發電側、電網側、使用者側應用也逐步展開。預計到2025年左右,儲能行業將形成商業化、規模化發展的局面。


對未來十年或更長時期的展望,怎樣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陳海生: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和能源革命,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是歷史發展的潮流。而風光等可再生能源,要真正實現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必須解決其間歇性、不穩定性和週期性問題,這對儲能提出了重大的需求。但儲能要實現大規模發展,必須解決技術問題與成本問題。新能源+儲能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體能源,已成為行業共識,但必須能夠提供穩定、可控的能源,同時解決成本問題。


展望2030年和2060年,儲能一定會在自身不斷進步的基礎上,獲得高速和高質量發展,從而支撐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併為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做出貢獻。



新京報貝殼財經 朱玥怡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043 字。

轉載請註明: 綠色十年|陳海生:新能源+儲能成主流,尚需解決技術與成本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