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得益於高精尖航空裝備的快速放量和軍工板塊整體的強勢拉昇,聚焦於高階碳纖維市場的中簡科技,股價有持續走強的態勢。但自2019年上市以來就在新材料風口中迎風飛翔的中簡科技,今年業績表現只能說差強人意。
01“專精特新”小巨人對軍事飛機有了解的投資者們多少都聽說過美國的幾款主流戰機,但對於美國戰機用料可能鮮有了解,而這次給大家介紹的新材料之王-碳纖維,可是享有非常響亮的名號——21世紀的黑黃金。
以美國 F-22 和 F35 為代表的第四代戰鬥機上碳纖維複合材料用量達到 24%和 36%,B-2 隱身戰略轟炸機用量佔比超過了 50%,“全球鷹”無人機用量超過65%的碳纖維材料,X-45C、X-47B、“神經元”、“雷神”上都運用甚至超過 90%的碳纖維複合材料。
我國的目前尖端戰機殲-20機身中也超過27%的部件需要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C919機身中也有12%使用了該種材料。素來以速度著稱的F1賽車,車身大部分結構都用碳纖維材料,同時頂級跑車的一大賣點也是周身使用碳纖維。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質量不到鋼的1/4,但拉伸強度卻是鋼的7-9倍,不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徵特性,又兼備紡織纖維的柔軟可加工性,高階的碳纖維材料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和高精尖領域的裝備製造,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在保證強度的同時,最大化的降低裝備的重量!
碳纖維市場也有高階和中低端之分,主要取決於碳纖維的強度等級(T)和韌度等級(M)。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特性對碳纖維的等級要求很高,因此屬於高階碳纖維的主要應用市場,低強度/韌度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則更廣泛的應用於生產風電葉片和休閒體育領域中。
事實上,大部分應用場景只要使用T400級別的碳纖維就可以滿足效能要求,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則需要用到T700級以上的級別的碳纖維。
圖源:招股說明書
今天的主角中簡科技,成立於2008年,聚焦於研發生產高效能碳纖維,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高階碳纖維的穩定批次供應商,被譽為“專精特新”小巨人,技術團隊可以說完全掌握了設計、工藝、控制綜合等碳纖維製造核心技術;2012年研發的ZT7系列(強度略強於T700)碳纖維透過航空領域實驗驗證,開始穩定批次供應,一舉打破了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的戰略封鎖;2018年T1100碳纖維技術(目前全球最高級別的碳纖維)取得突破性進展,具備了工業化生產能力;2019年在創業板上市至今,市值已經突破兩百億。
“碳中和”提出要加快綠色低碳科技革命,加強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這必然離不開新能源中的光伏、風電葉片、汽車輕量化等,而這些低碳零部件重要組成部分正是碳纖維。
除了行業整體之外,“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明確提出要加強碳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研發應用、加快先進航空發動機關鍵材料的技術認證,推動國產大飛機與支線客機的系列化發展。而這個領域,正好是中簡科技持之以恆、重點深耕的領域。
根據預測報告,我國對碳纖維需求在2025年將可能達到8萬噸,而目前國產碳纖維供應量僅為1.85萬噸,同時我國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滲透率僅為3.5%,遠遠低於國際碳纖維在航空航天領域的15.4%。
市場發展的嚴重滯後和雙重的利好政策形成的巨大反差為聚焦碳高階纖維行業的中簡科技提供了巨大想象空間。同時,其作為國內最先進戰鬥機殲-20碳纖維唯一的供應商,隨著規模化量產能力的穩步實現,中簡科技長遠發展將十分值得期待。
下面我們看一下中簡科技最新一季度的基本面表現。
02產能瓶頸難以突破,不太好看的業績表現1. 營業收入和淨利潤
中簡科技2021年三季度營業收入3.00億元,較2020年三季度增加0.40億元,銷售收入單季同比增加8.32%;2021年三季度毛利潤2.36億元,較2020年三季度增加0.18億元,但毛利率佔比78.70%,下滑5.15個百分點,降幅6.14%;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慧分析系統
三季度核心利潤1.53億元,較2020年三季度增加0.13億元。但整體來看,中簡科技核心利潤率50.84%,與2020年三季度相比,核心利潤率下滑2.70個百分點,降幅5.05%,經營活動盈利能力降低。核心利潤率降低主要源於毛利率的降低。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慧分析系統
2. 應收賬款
2021年三季度中簡科技核心利潤獲現率3.48%。較2020年三季度48%核心利潤獲現率,變現能力堪稱“大變天”,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簡科技對於下游使用者議價能力減弱導致應收賬款的大幅度增加。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慧分析系統
從商業債券也能得到同樣的結論,中簡科技三季度的商業債權4.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1億元,規模快速擴張,同比增長達到27.75%。應收賬款快速增加導致佔比達66.37%,同比增加6.51個百分點。
應收賬款的產生主要由於賒銷為主的銷售模式,與2020年三季度相比,賒銷規模擴大了1.01億元,應收賬款佔比明顯提高,應收賬款佔流動資產比率高達48.6%,變現速度嚴重下滑,而同期光威復材(光威復材生產的部分 T300 級、T800 級、M40J、M55J 高效能碳纖維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其他產品主要分佈於風電、體育休閒等工業領域,屬於軍民兩用的企業)應收賬款佔比14.1%,週轉率為5.89次,應收賬款佔比接近光威復材的3倍,而週轉率卻不足光威復材的1/5。
從資料表現上來看,中簡科技壞賬損失風險確實非常高。但是考慮到通威復材的市場更多的集中於民用的低端碳纖維市場,只有部分的航天級碳纖維市場,其應收賬款週轉率高而佔比低於中簡科技,也是在情理之中。
同時由於中簡科技前五名客戶(合併口徑)的銷售收入構成了同期公司營業收入的絕對佔比(均超過95%),這些客戶構成主要為國內大型航空航天企業集團,正常情況下信用都比較良好,雖然不付貨款的可能性相對很低,但是往往要拖很長一段時間的貨款。
3. 存貨
中簡科技三季度存貨規模0.28億元。較去年同期存貨減少502.54萬元,規模有所收縮。存貨週轉率10.64次,上年同期存貨週轉率15.86次,週轉率下滑嚴重,卻仍高於同期光威復材的存貨週轉率5.74,整體而言中簡科技的存貨還是存於一種供不應求的狀態。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慧分析系統
明明處於存貨供不應求的狀態,產能也已經超負荷利用,那為什麼還會出現存貨週轉率下降的情況呢?
這和中簡科技主要客戶從事航空航天類產品生產有一定關聯,此類產品質量要求嚴格, 通常與中簡科技約定質量標準和檢驗條件,主要客戶只有在產品複驗合格或者約定的質量異議期滿後,中簡科技才能確認銷售收入的實現,並將存貨結轉為成本。
從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簡科技的存貨週轉率會下降了,反過來想,存貨週轉率的下降是因為向客戶交付的產品數量增加而成本不能及時結轉導致的,也正表明銷售和交付量其實是上升的。
4.研發費用
中簡科技三季度研發投入0.27億元,較去年同期研發投入增加731.65萬元,佔營業收入8.99%,同比增加1.42個百分點,研發費用率基本穩定。但相比較於光威復材三季度發生的1.51億元的研發費用,中簡科技研發投入不足光威復材研發投入的1/5。
圖源:「財報羅盤」上市公司財報智慧分析系統
光威復材作為目前中簡科技在高階碳纖維市場最有潛在威脅的競爭對手,目前也基本實現了T800級別產品的小批次穩定供應,其在研發上如此大手筆的投入,擠壓中簡科技高階碳纖維市場的能力可能正在慢慢形成。
03想象空間巨大,產能真心跟不上1. 前景廣闊,想象空間巨大
目前我國碳纖維在需求端仍以進口為主,雖然國產碳纖維佔比不斷提升,從2016 年我國進口碳纖維佔總體需求量的 81.6%,下降至2020 年的 62.1%,但可以看出進口占比仍非常巨大,尤其在高階碳纖維市場一度被美、日、德企業扼住了咽喉的情況之下,國產化之路還很漫長。
從中簡科技的發展戰略中可以知道,其主要針對是航空航天需要的高效能碳纖維市場,所生產的產品頻譜覆蓋的也基本都是T700以上級別,定位十分清晰,基本放棄了休閒體育和風電扇葉中的低端碳纖維市場。
一方面是國產軍機戰鬥效能提高的需求迫在眉睫。從國內外軍機碳纖維複合材料用量對比中可以看到,我國軍用飛機碳纖維用量顯著低於國外。在當下大國博弈的時代大背景下,軍事實力的提升,必然催促著軍用飛機的迭代更新,對更高效能要求的新型軍機的需求都為我國未來航空航天碳纖維的發展預留了非常廣闊的成長空間。
一方面是國內民用飛機商業化過程中降本增效的需求不斷提升。而且民用飛機高效能碳纖維應用比例同樣遠低於國外,我國國產商用 C919 大飛機複合材料用量僅約 12%,而波音 787 複合材料用量已經佔到 50%。目前 中簡科技C919 訂單也已突破千架,按單架空重 42 噸計算,則 C919 帶來的複合材料需求接近5000噸。加上中國商飛正在聯合俄羅斯研發CR929寬體遠端飛機,CR929 客機複合材料佔比按計劃將高達 50%,這同樣能為國產碳纖維帶來巨大需求空間。
行業景氣,訂單也拿到手軟。今年7月14日,中簡科技簽訂一份重大銷售合同,與下游客戶簽署價值6.36億元的銷售合同,這份合同價值是去年簽訂大額金額合同的2.4倍,足足是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的1.63倍。
2. 批次生產能力不足
不論是全球還是中國市場,高階碳纖維的需求都是無需質疑的,但是作為國內屈指可數能夠穩定生產ZT7系列(高於T700級)、ZT8系列(T800級)的企業,中簡科技在ZT9系列(T1000/T1100級)上仍然無法實現穩定的批次生產(目前國內沒有企業可以穩定批次生產ZT9系列,ZT9系列主要產品主要用於航空、航天、核工業、兵器等領域的主承力結構件,是目前碳纖維市場上的最高等級)。儘管行業前景非常廣闊,市場需求加速膨脹,但是中簡科技的產能卻遠遠跟不上市場成長的速度。
就ZT7系列而言,中簡科技現有一條設計產能50噸/年(3K)高效能碳纖維生產線,近年來隨著技術不斷改進,雖然其產量已超過100噸/年,產能利用率超過100%。
而中簡科技的千噸級規模氧化碳化生產線已於2020年轉固,在今年11月1日中簡科技宣佈千噸線已具備穩定批次生產相關產品的能力,將根據與客戶的交付計劃及其他相關生產任務逐步釋放產能。
但2020年我國航空航天碳纖維需求就達到了1700噸,中簡科技所能提供的產能不到1/10需求。這樣長期產能的嚴重不足,很可能給目前中簡科技最大的競爭對手--光威復材創造切入機會。
光威復材雖然目前仍以供應T300級別的碳纖維為主,但從光威復材的絕對研發投入可以看到,高效能碳纖維正在逐步發力,目前也基本實現了T800級別產品的小批次穩定供應。加上光威復材在低端碳纖維市場良好的市佔率和市場敏感度,能夠給其提供充分的現金流和技術人才支援,如果光威復材在研發上取得突破進展,可能會對中簡科技的市場份額產生一定影響。
04價格雖合理,市場卻熱不起來一方面北上資金並沒有太大動作,基金持倉數量也從二季度的84家下降到三季度13家,資金紛紛逃離。
圖源:「市值羅盤」股票智慧投研評級系統
但另一方面在國家政策多重利好,產能逐步釋放,技術壁壘高企,研發週期長,國內高階市場幾乎沒有同等實力的企業,市場前景可穩定預測的情況下,目前中簡科技的估值處於合理水平,雖然需要考慮中簡科技在完成1億股票定增之後,其股價可能發生一定的波動,但長期看來其前景發展將十分可觀。
結語
總體來說,中簡科技今年的業績表現相較於與2020年略有遜色,和同行業龍頭光威復材相比,基本面資料上都處於劣勢地位,但是考慮到中簡科技的產品定位和客戶重心基本集中在高階碳纖維領域,這些指標相對來說比較符合其戰略定位和市場定位。
在中簡科技的千噸線正式投產之後,企業績瓶頸短期內將會被突破,隨著1500噸產能線在4年後的投產,新成長動力的注入,中簡科技的那一天才更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