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東會見聞錄 | 建議向文旅靠攏 華僑城股東希望信披像旅遊企業

觀點地產網 4月20日,深圳天氣多雲、微風,華僑城在總部舉行週年股東大會。

與去年一樣,股東大會採用了兩個分會場連線的形式舉辦,一個會場在集團總部,另一個佈置在了50米外酒店的會議廳。

不同的地方在於,去年因為疫情只有寥寥數人,而今年兩個會場坐得滿滿當當,不少股東從外地特意趕到,地域已不止廣東省內,也有不少來自福建、上海、北京等地的投資者。

“今年比往年多了好多股東來現場”,華僑城方面的工作人員稱。

會議依舊是從一一宣讀議案開始,在正式流程結束後,很快便進入交流環節。股東們關注時下熱點內容華僑城的動態,如物業、集中供地、毛利率下滑、標準化等等。

只是,核心的矛盾點在於,股東們希望市場將華僑城看成一家文旅公司,而非地產公司。

向文旅靠攏

“華僑城股價未來大漲肯定離不開市場對華僑城文旅屬性的認可”,有股東如是點評。

“如果長期不披露文旅資料,引來的分析師全是房地產分析師,按照房地產估值,PE就只有5倍、6倍。”現場有股東強調,希望華僑城多披露文旅專案的業績,如入園人數,門票收入等,對標文旅上市公司,估值就不是個位數,而是幾十倍了。

事實也是如此,在經營資料上,華僑城始終將文旅收入歸為旅遊綜合收入。其2020年報具體的描述為去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4.14億元,其中旅遊綜合收入431.75億元,房地產業務收入372.39億元。

有關旅遊專案的經營情況,華僑城僅披露了部分總資料,包括其旗下24家景區、24家酒店、1家旅行社、4家開放式旅遊區,共接待遊客4282.5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82%。除此之外,便再無其餘描述。

此外,華僑城逐漸新增的月度資料披露中,亦沒有針對文旅資料進行解析,而是採用當月在哪個專案舉辦什麼活動,下個月將舉辦什麼活動的形式進行披露。

“開個餐館,每天來了多少人,那就多少人,這有什麼不能披露的嗎?”股東對沒有旅遊方面具體資料披露的現狀甚感無奈。

亦有股東指出,以前華僑城債券報告中,是有提供過各個歡樂谷入園人數,門票收入等資料。“我們不是強求區分羅列,而是華僑城現階段發展比較好,提供同比增長情況,我覺得對市場是一個很好的增強對文旅認知信心的方法。”

顯然,對於股東而言,需要更多的文旅資料,進而讓市場認識到華僑城是文旅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是最重要的工作。因為反映到股價上,房地產公司因為行業“天花板”等因素,普遍估值較低,而旅遊企業,幾十倍的估值還是有的。

“我們希望引導市場去認可我們的綜合開發能力”,華僑城管理層對於上述問題這樣表示。“與華僑城業務型別一樣的,市場上沒有,如果市場上沒有,硬要向地產公司,或者文旅公司靠攏都是很難做到的。”

“從2017年到現在為止,我們綜合旅遊收入佔比越來越高,這就是華僑城整個管理團隊想向市場傳遞的資訊,就是希望綜合開發業務有能力得到市場認可”,管理層強調。

而針對沒有披露文旅專案具體經營資料,華僑城管理層表示是行業目前沒有共同認可的統一標準。

同時,華僑城管理層強調,因為公司是行業領頭羊,會參與國際行業評比,若披露實際資料,行業會在資料上做加減法,進而會引起一些爭議。

“所以在旅遊資料上,我們是持保留態度的”,管理層如是稱。提出上述意見的股東很快表示並不能接受這一說法,但也並未再糾纏。

不過亦有股東表示理解,稱管理層的大意此為商業機密,公佈後有其他公司競爭,在資源獲取時,就失去了一些談判優勢。

關鍵詞:物業、毛利率

拋開信披問題不談,股東們關心的內容不算提多,基本集中在時下熱門話題:物業、毛利率、集中供地等,管理層也一一作出解答。

有股東非常細心,指出在2019年和2020年年報中,物業管理業務被華僑城單獨拎出來作為一項與文旅綜合開發業務、房地產業務並列的業務。

“今年單獨拎出來,因為物業在集團是非常重要的兵種,近年來也特別關注物業的專業能力建設。”管理層表示,華僑城物業不僅有住宅專案,也有商業專案,還有工業,公園,文旅等,在各方面物業都有管理經驗,所以就把物業作為特別重要的兵種建設。

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華僑城物業公司全年新增管理建築面積312萬平方米、儲備管理面積431萬平方米。目前整體管理專案佔地面積超過200平方公里,在管建築面積近2000萬平方米,業務範圍覆蓋深圳、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武漢等超50個城市。

“華僑城也在內部整合和推動,有意進行下一階段計劃”,管理層稱,未來物業會是華僑城重要的流量平臺入口。“我們會有公開的計劃,合適的時候會對外。”

由這個問題引入,股東關心起華僑城未來的戰略是否亦會有所調整。對此,管理層表示在可以預見的的一段時間內,都將繼續保持目前的格局。“因為文化和旅遊需要時間培育,需要反覆有資源去支撐。”

“文旅其實是華僑城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大量資源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建設”,管理層稱,“華僑城前幾年成立專業兵種,專門把所有運營經驗累積在一起,這樣護城河就非常寬。”

這種護城河也為華僑城提供了保持高盈利水平的能力。資料顯示,在2020年,華僑城毛利率50.03%,其中,旅遊綜合毛利率42.02%,同比增加1.39個百分點,房地產業務毛利率59.32%,較上年同期減少15.28個百分點。

華僑城管理層表示,公司主業有旅遊和地產,相對來說旅遊及相關行業的毛利率比較平穩,房地產業務則因為限價、限貸、限購等政策,毛利率整個行業都有下滑趨勢,華僑城也改變不了。

“綜合開發能力是我們的優勢,包括拿地優勢,未來會盡全力在毛利率方面力爭達到行業有競爭力的水平。”

延展到集中供地,管理層表示,華僑城更多是和政府溝通綜合用地,相對來說影響較小。“當然招拍掛肯定會有一些影響,但國家政策肯定是希望地產發展更規範,所以對我們影響還是有限。”

顯然,如今的華僑城已經走出一套屬於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模式。有股東歸功於華僑城集團現董事長段先念,因為他在2015年提出華僑城三個轉型思路:一是繼續推進“旅遊 地產”的創業模式;二是創新“旅遊 網際網路 金融”的補償模式;三是深耕“文化 旅遊 城鎮化”的發展模式。

明顯,在“十三五”期間,華僑城完成了跨越式的發展。

“我們股東非常擔心段總離任,華僑城就又變成平庸的公司”,有股東私下向工作人員反映,希望段先念留任華僑城,因為是他激活了企業經營思路。

該股東甚至直言,雖然段先念今年63歲,離退休年級不遠,但是格力董明珠已經67歲了,李嘉誠也很晚才退休。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25 字。

轉載請註明: 股東會見聞錄 | 建議向文旅靠攏 華僑城股東希望信披像旅遊企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