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瑋醫療上市在即,是一場資本遊戲的延續還是行業曙光將至?

近些年,普遍推廣的冠脈支架植入、靜脈消融等介入性治療,逐漸成為黃金賽道,在資本的不斷加持下,市場上湧現出一批資本市場明星,港股的微創醫療,市值高達千億港幣,A股的樂普醫療,市值也超過400億元。

在距離遞交招股書近7個月的時間後,心瑋醫療終於發起了招股。

心瑋醫療上市在即,是一場資本遊戲的延續還是行業曙光將至?

8月10日,心瑋醫療開啟了為期三天的招股期,發行660萬股股份,透過IPO籌集不超過11.3億港元。據市場資料顯示,招股首日錄孖展34.27億元,超購近30倍。

與微創醫療一樣,心瑋醫療也是專注於心腦血管介入治療,只不過微創醫療致力於心血管介入,而心瑋醫療則專注於腦血管介入。

作為醫療器械市場的後起之秀,心瑋醫療IPO的訊息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招股首日的超額認購已在逐步驗證。只是目前醫療器械行業,仍然是國外產品當道,國內產品的發展壓力頗大。面對玩家的蜂擁而至,心瑋醫療該如何精準的找到自己的定位?國產醫療器械行業的未來發展究竟如何?

黃金賽道,用“錢”賽跑

招股書顯示,心瑋醫療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腦卒中預防和治療微創介入新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的醫療器械企業。

目前,腦卒中是我國國民死亡原因第一位的疾病,根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顯示,我國現有腦卒中患者約1300萬人,每年有250萬人新發卒中,190萬人死於卒中,國信證券資料顯示,僅按全國1300萬腦卒中的患者存量來看,每年治療的費用就能達到200億元,這也催生了我國相關賽道的發展。

根據市場資料顯示,2019年我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為63億,取栓例數達4萬例,2015-2019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神經介入正迎來蓬勃發展的時期,這也為像心瑋醫療這樣的玩家,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心瑋醫療上市在即,是一場資本遊戲的延續還是行業曙光將至?

迴歸到其本身,從心瑋醫療的盈利能力來看,目前,公司已經擁有3款商業化產品,覆蓋神經介入領域的所有主要腦卒中亞型及手術路徑,招股書顯示,從2020年開始,心瑋醫療開始產生收入,當年營收達到1456.2萬元。

就心瑋醫療的產品而言,公司的產品線主要包括缺血性腦卒中取栓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狹窄治療、出血性腦卒中治療、心源性腦卒中預防、血管通路產品等。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心瑋醫療的產品中,已經有四種缺血性腦卒中治療器械獲得了NMPA批文,形成支架取栓術的完整產品套裝。這也催生心瑋醫收穫了來自資本市場的青睞,目前,公司已經完成了5輪融資,其中有3輪融資是發生在2020年,投資方包括中金浦成、復星醫藥、國投創合等投資機構。

對於從事醫療器械行業的企業來講,藥物研發費用支出幅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這家企業的實力。招股書顯示,心瑋醫療研發支出處於持續增加的趨勢,一直維持在高水平階段。

但研發支出一直維持在高水平階段,對於心瑋醫療來講也有弊端。心瑋醫療目前仍面臨虧損問題,且虧損金額在持續擴大,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0年的淨虧損分別為7549.8萬元、2.16億元,同比上升186.34%。

另一方面,由於心瑋醫療僅在2020年才開始產生收入,費用支出在日漸擴大,也導致心瑋醫療負債總額處在不斷高漲的趨勢,2019年為1020萬元,到了2020年就增加到1.066億元。由此可見,心瑋醫療的經營狀況並不佳。

同時,也能反映出心瑋醫療亟需改變的心態。一方面在於增加在資本市場的曝光度,獲得更懂資本市場投資者的關注度。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融資回血,為持續擴大的負債總額做充足保障。這一點也得到了應證,遞交招股書前夕,心瑋醫療曾在2020年12月完成一筆約4.5億元的交叉融資。

持續虧損、以及負債總額不斷上漲,是心瑋醫療需要持續面對的問題,不過,目前港股對醫療器械股的態度比較友好。與此同時,近年來,醫療器械的國產替代化趨勢也在加強,這讓國內不少玩家看到了一些發展曙光。

搶灘下沉,講新故事 ?

目前,從港股市場已經上市的25家醫療器械公司的股價表現來看,整個醫療保健裝置板塊呈現出上漲的趨勢,資料顯示,在25家公司股價累計變化趨勢中,呈現漲幅趨勢的多達13家,其中漲幅最高的為復銳醫療科技,年初至今,累計漲幅高達496.37%。

開年以來,港股醫療保健裝置板塊,延續2020年的上漲趨勢,雖然股價為跌幅的企業僅比上漲的企業少了一家,但整體上漲的趨勢仍達到了13.03%,25家企業平均漲幅仍是達到了54.23%。

回顧港股醫療保健裝置板塊的股價變動,能夠發現整體已經實現了3連漲,2019—2020年,累計股價漲幅達到154.76%,由此也能看出市場及投資者對醫療器械板塊的看好。

目前,我國國產化率不到20%,缺血與出血類市場國產化率不足10%,但在2015年前後,心瑋醫療等國產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研發製造企業崛起,打破了海外玩家的壟斷,但醫療器械領域國產替代化趨勢正在加強,國產醫療器械具有了明顯的質量競爭優勢。

據灼識諮詢預計,2019-2030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1.0%,預計到2030年市場規模達到489億元,具備龐大市場需求。

另一方面,伴隨下沉市場的發展,下沉市場的醫療需求不斷提升,相比上線城市,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普遍較低,在這方面國內產品比國外產品的市場優勢更強。從市場給出的調研資料來看,國內產品價格平均較進口廠商產品便宜1.5至2萬元;再者,海外玩家的市場更聚焦在一二線城市,要想下沉到國內的低線城市,需要面臨來自使用者、醫療機構的採購能力等方面的多重因素。對下沉市場的覆蓋力不足,是國外產品現階段的一大難點,這也給國產品牌提供了發展視窗期。

儘管二級市場以及環境利好在推動心瑋醫療的發展,但上市也意味著要接受投資者更多的審視,彼時,如何提高自身競爭力、應對市場變化等成為心瑋醫療後續發展的關鍵。

目前,心瑋醫療的產品組合包括神經介入及心臟醫療器械,其中7款產品已上市,6款產品正在註冊中,2款產品處於臨床階段,8款產品處於開發階段。以公司商業化進展規劃來看,到2025年才有望實現23款產品的商業化,包括市場期待的全球首個用於治療顱內動脈狹窄的導管。這也意味著,距離其他產品實現營收最快也將在明年,以目前心瑋醫療商業化產品所產生的營收來看,或很難撐起目前的研發支出以及負債。

從全球及國內神經介入的研發及商業化競爭格局來看,目前相關產品集主要中在國外玩家手裡,美敦力、強生、史賽克等國際公司,掌握著中國神經介入市場的主要市場分額,80%以上的神經介入市場被外資壟斷,美敦力作為絕對龍頭在2020年市佔率超50%,心通醫療、歸創通橋等國內玩家僅佔據小部分市場份額,其中,多數產品還處在研發階段,國外玩家還是佔據一定的研發優勢,給心瑋醫療構成了一定的市場對比壓力。

心瑋醫療上市在即,是一場資本遊戲的延續還是行業曙光將至?

從研發費用,2019年—2020年,美敦力同期的研發費用達到17.36億美元以及17.63億美元,而國內玩家歸創通橋研發支出也達到0.72億元、0.53億元,相比之下,心瑋醫療的研發成本僅為0.43億元、0.20億元,也顯得略有單薄。

結論

目前,國內神經介入行業處於爬坡階段,各個玩家都在透過不同的方式補強自己的產品線,與此同時,國外企業也在全方位提速,未來行業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

心瑋醫療借上市可以有效彌補自身資金方面壓力,不失為尋求行業突破的發展良機,但行業壟斷仍是當前國內市場的主要基調,對於一個需要用技術和資金做後盾的行業,打破市場壟斷並非易事。但長期來看,下沉市場的低滲透率給了國內玩家發展視窗期,國內神經介入行業的國產替代化趨勢在不斷加強,未來或將形成與國外產品分庭抗禮的局面。

文|港股研究社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034 字。

轉載請註明: 心瑋醫療上市在即,是一場資本遊戲的延續還是行業曙光將至?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