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金報 泰勒
好傢伙。18日晚間,金融圈集體炸鍋了。
中國華融,財政部成立的國有金融企業,中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月1日的時候宣佈延遲釋出年報,直到2021年的8月,也就是18日晚間,才出2020年財報資料。
結果一出,就爆了個大的,2020年鉅虧超1000億!
截至2020年6月末,中國華融第一大股東為財政部,持股61.41%;社保基金為第二大股東,持股6.34%,其餘股東持股均在5%以下。
財報還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中國華融總資產為17315.14億元,總負債為15634.87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0.3%;負債中,借款為7660.81億元,應付債券及票據為3388.58億元。
中國華融預計2020年虧損超千億
2021年8月18日,中國華融釋出《盈利警告》。
其中顯示,經初步測算,本集團2020年度經營業績預計將出現虧損,歸屬於本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預計為人民幣1,029.03億元。
從上年同期業績看,2019年度,歸屬於該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人民幣14.24億元,2019年度,基本每股收益為人民幣0.04元。
鉅虧1000億,什麼概念?平均一天得燒掉2.8億元人民幣,節假日不停的那種,而中國華融的港股市值也才330多億人民幣。
另外,再來對比一下,去年A股虧最多的還是海航的近700億。
中國華融成立於2012年9月28日,是四大AMC之一,主業為經營處置不良資產。截至2020年6月末總資產超過1.7萬億元。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99年的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
1999年11月1日,中國華融前身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四大AMC之一,設立的初衷旨清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轉軌過程中所積累的呆壞賬,其中商業銀行過度放貸產生的大量不良資產更是四大AMC所要剝離處置主要內容。
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四大AMC業務早已不限於不良資產的處置。
2004年,財政部即釋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業務風險管理辦法》,四大AMC業務逐漸由政策化轉向商業化。也正是在此期間,四大AMC均開啟了金融版圖擴張的過程,其中又尤以中國華融發展最為迅猛。
2015年10月30日,中國華融在香港上市後,開始在主業之外大力發展其他業務,迅速成為了擁有銀行、證券、租賃、信託、期貨、消費金融等金融牌照的大型金控集團。2017年,中國華融被評為“最會賺錢的前30家中國企業”之一。
2009年淨利潤只有4.03億元,但2017年達到265.88億元,9年間利潤翻了近65倍。但是,激進的擴張步伐也讓中國華融逐漸偏離主業,風險暗藏。財報顯示,自2017年後,中國華融主業盈利能力轉弱,信貸類、海外投資等高風險專案佔比較大。
沒想到,幹不良資產的最後把自己變成不良資產。
怎麼虧了1000億?華融的公告也給出了答案。
公告顯示, 2020年,隨著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貪汙、重婚案的開庭審理和宣判,本集團對其任職期間激進經營、無序擴張造成的風險資產持續清理和處置,在此同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場衝擊,部分客戶履約能力下降,當期部分資產質量加速劣變。對此,本集團對風險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及減值測試,當期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經營業績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一是對集中處置存量風險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在2019年海外業務整合基礎上,由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融華僑)在中國華融集團範圍內整合分、子公司部分存量資產,進行集中管理處置,完成了華融華僑股權轉讓的立項審批,於2020年4月8日釋出了潛在出售事項的公告,但至2020年末,該項轉讓未能按計劃實施。華融華僑對集中管理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二是對當期資產風險審慎評估信用減值損失。2015年至2017年快速增長的收購重組類專案和固定收益類專案於2020年集中到期。資產形成的歷史原因和當期市場影響交織,疊加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和市場“爆雷”事件,客戶履約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相關資產質量也較前期承壓。經全面審視和評估風險,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
三是部分附屬公司風險衝擊了集團經營業績。相關金融服務附屬公司資管計劃底層資產風險加速暴露。資產管理與投資分部中的部分附屬公司風險資產劣變。經全面審視和評估風險,此部分子公司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2009年1月,賴小民上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等職,2012年9月起任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將自己來到華融以後的心態概括為“既來之,則安之,則幹之”。
2021年1月5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貪汙罪和重婚罪,判處賴小民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賴小民上訴後,天津市高階人民法院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並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經複核確認:賴小民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利用職權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條件,透過其他國家工作人員職務上的行為,為他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共計摺合人民幣17.88億餘元;賴小民身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非法佔有公共財物共計人民幣2513萬餘元;賴小民有配偶而長期與他人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
2021年1月2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式對賴小民執行了死刑。
擬引入中信集團等戰略投資者
中國華融在港交所釋出公告顯示,該公司董事會宣佈,8月18日中國華融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
中國華融同時稱,受限於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和同意且不影響其在港交所的上市地位,這5家公司擬透過認購該公司新發行股份的方式對其進行戰略投資,潛在戰略投資倘獲實施將有效補充公司資本,進一步夯實可持續經營的基礎,保證其滿足監管要求。
中信股份在港交所釋出公告稱,就中國華融擬引入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的公告,該公司與控股股東中信集團瞭解,潛在戰略投資倘獲實施,中信集團將成為中國華融之主要股東。
市場人士分析,中信集團參與本次潛在戰略投資,一方面應該是看好不良資產管理的行業賽道。在當前經濟轉型升級和監管趨嚴等背景下,不良資產管理市場需求大,行業進入景氣上升週期。華融公司在不良資產管理領域的行業經驗、專案資源、客戶資源等方面也已有一定積累。另一方面,中信集團已具有較為明顯的綜合金融優勢,此舉可進一步完善中信集團在不良資產管理領域的戰略佈局,提升其在國家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服務能力。
談及引進戰略投資者後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戰略,前述新聞發言人表示,未來中國華融將堅決落實中央金融工作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大股東、監管機構的指導下,立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功能定位,堅持迴歸主責主業,加快推進業務轉型,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運用“投資+投行”的手段,大力拓展實質性問題企業重組,積極開展國企主輔業剝離、大型實體企業紓困、城市更新、違約債券收購、破產重整以及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業務,不斷提高主業發展質量和內部管理水平,增強逆週期調節工具和救助性金融功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就近期媒體關注問題答記者問
2021年8月18日,中國華融釋出《內幕訊息 潛在戰略投資》《盈利警告》,引起媒體關注。中國華融新聞發言人就有關問題答覆如下。
問題一:中國華融釋出《盈利警告》,預計2020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虧損預計人民幣1029.03億元。請問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2020年,隨著原董事長賴小民受賄、貪汙、重婚案的開庭審理和宣判,中國華融對其任職期間激進經營、無序擴張造成的風險資產持續清理和處置,在此同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新冠疫情”)造成的市場衝擊,部分客戶履約能力下降,當期部分資產質量加速劣變。對此,我公司對風險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及減值測試,當期確認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對經營業績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一是對集中處置存量風險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在2019年海外業務整合基礎上,由華融華僑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華融華僑”)在中國華融集團範圍內整合分、子公司部分存量資產,進行集中管理處置。我公司完成了華融華僑股權轉讓的立項審批,於2020年4月8日釋出了潛在出售事項的公告,但至2020年末,該項轉讓未能按計劃實施。華融華僑對集中管理資產進行了全面審視評估,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二是對當期資產風險審慎評估信用減值損失。2015年至2017年快速增長的收購重組類專案和固定收益類專案於2020年集中到期。資產形成的歷史原因和當期市場影響交織,疊加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和市場“爆雷”事件,客戶履約能力受到較大影響,相關資產質量也較前期承壓。經全面審視和評估風險,我公司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
三是部分附屬公司風險衝擊了集團經營業績。相關金融服務附屬公司資管計劃底層資產風險加速暴露。資產管理與投資分部中的部分附屬公司風險資產劣變。經全面審視和評估風險,此部分子公司計提了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
需要說明的是,當期計提的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增強了公司風險資產處置的財務基礎,並不代表終級損失。
問題二:公司目前經營狀況如何?是否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
答:目前我公司經營正常,各項業務穩步開展。同時,公司實施資本補充規劃,已刊發潛在戰略投資公告,擬主動引入戰略投資者,有效補充資本,提升風險抵補能力,確保可持續經營基礎。
在各有關方面的堅定支援下,我公司有能力、有條件、有信心繼續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銀保監會各項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國家對資產管理公司的功能定位,按既定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化險瘦身,加快主業轉型,加快存量風險攻堅。健全公司治理,強化風險內控機制,增強內生髮展動力,持續將高質量新華融建設向縱深推進。
問題三:公司業績大規模虧損對公司流動性造成多大影響?未來到期的公司債券能否如期足值兌付?是否會對存量債務進行重組?
答:我公司把握貨幣政策和監管政策導向,密切監測市場流動性狀況,嚴格開展風險監測和控制,與金融機構保持正常穩定資金往來,流動性充足,境內外債券按期兌付,流動性風險可控。
中國華融始終以負責任態度認真履行債務償付義務。4月1日至8月18日,中國華融及旗下子公司已如期足額兌付到期境內外債券共94只,金額共計633.44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公司目前資金狀況良好,對未來到期債券兌付已做出妥善安排和充足準備。
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引進戰略投資事宜,擬透過發行新股份的方式引入多個投資者對公司進行增資,僅涉及資本重組,並無計劃進行債務重組。
問題四:公司本次大規模計提撥備後的資產質量如何?
答:我公司嚴格執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的要求,全面審視評估經營資產風險,持續最佳化減值計量模型,合理計提減值準備。公司撥備計量結果符合會計準則要求,合理反映當前的資產質量和風險狀況。
2020年,我公司確認信用減值損失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夯實了資產價值,增強了風險資產處置的財務基礎。下一階段,我公司將在此基礎上,持續開展化險清收,挖掘存量資產價值,抓住市場機遇加快處置,全力減少終極虧損金額。
問題五:公司釋出公告稱將引進戰略投資,請問目前引戰進展如何?是否已確認戰略投資者名單及增資金額?
答:我公司於2021年8月18日分別與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中保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遠洋資本控股有限公司 簽署了投資框架協議。上述機構擬透過認購我公司新發行股份的方式對我公司進行戰略投資。潛在戰略投資倘獲實施將有效補充公司資本,進一步夯實我公司可持續經營的基礎,保證我公司滿足監管要求。
框架協議不屬於具有約束力的正式股份認購檔案。引進戰略投資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中,有關交易確定後,公司將遵照資訊披露規則適時公告。
問題六:中國華融前期公告擬轉讓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股權,並重組華融信託股權,請問轉讓子公司股權的主要考慮是什麼?是否會對公司經營產生較大影響?幾家子公司目前是否已有意向入股機構?未來是否還有轉讓其他子公司的打算?
答:近年來,在監管部門“迴歸本源、聚焦主業”的指導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積極研究迴歸主業,有序推進機構瘦身。我公司擬轉讓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股權,重組華融信託股權,均是落實監管要求、突出不良資產主業的具體舉措,是公司穩步推進機構瘦身的正常股權轉讓行為。轉讓上述子公司股權,對公司經營的影響是正向的、積極的。目前,上述子公司股權轉讓或重組專案正在推進中,後續進展情況,請以公司公告為準。
按照監管迴歸主責主業要求,公司對非主業、無優勢、無業務協同的相關子公司最佳化整合方案也在進行研究,後續如有實質性進展,會遵照資訊披露原則適時公告。
問題七:請問引進戰略投資者後,公司未來業務發展戰略是什麼?
答:未來,中國華融將堅決落實中央金融工作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及大股東、監管機構的指導下,立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功能定位,堅持迴歸主責主業,加快推進業務轉型,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需要,運用“投資+投行”的手段,大力拓展實質性問題企業重組,積極開展國企主輔業剝離、大型實體企業紓困、城市更新、違約債券收購、破產重整以及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等業務,不斷提高主業發展質量和內部管理水平,增強逆週期調節工具和救助性金融功能,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
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