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7月7日國常會提出降準後,央行於7月9日宣佈全面降準,於7月15日實施,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此次降準對銀行、保險、債市、股市、地產市場有何影響?不同領域的專家和業內人士給出了他們的分析解讀。
銀行
降低負債成本 利好小微企業
◎ 記者 曹韻儀
7月9日,央行決定於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自去年4月後,央行再度降準意欲為何,將對銀行產生哪些影響?
某大行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此次降準,主要目的是釋放流動性,支援實體經濟。”且降準對工作不會有太大影響。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空間和必要性上,降準時機都已成熟。本次降準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仍處於合理水平。
從必要性看,降準釋放長期低成本資金,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負債成本。
蘇寧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告訴記者,降準本身是超預期的。“之前市場普遍預期,貨幣政策可能會在四季度或三季度末經濟下行壓力增大時再進行適當放寬。同時,全面降準也超市場預期。近期市場普遍預測此次降準是定向降準,以針對性地繼續幫助薄弱部門復甦。”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告訴本報記者,對銀行而言,將降低部分銀行負債成本,引導部分銀行繼續為實體經濟讓利,為部分銀行降低企業信貸成本拓展空間,對沖工業原材料價格對部分企業經營影響。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全面降準而不是區域性降準,這對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銀行業支援實體經濟十分有必要,也很迫切。“從大中小銀行的情況綜合來看,當前不僅是中小銀行存貸比相當高,大銀行該指標同樣也處在高位。我們認為,三季度有必要全面降準1-2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1.0個百分點,累計釋放長期可用資金約1.1萬億-2.2萬億元”。
“此次降準的目的是最佳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援實體經濟。”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三方面看,一是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同時,增強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二是調整中央銀行的融資結構,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援實體經濟的長期穩定資金來源,引導金融機構積極運用降準資金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三是此次降準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透過金融機構傳導可促進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
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不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準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於金融機構兼顧支援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陶金認為,此次降準的最重要目的,在於繼續幫助薄弱部門復甦。“此次降準在全面釋放資金、輸送彈藥的同時,預計還會配合繼續加大宏觀審慎政策向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傾斜和政策條款細化,長效鼓勵商業銀行去競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他補充,結構性調整意味更強,市場也不應對全面的貨幣或信貸寬鬆抱有太大期待。
連平也認為,按目前銀行的信貸體制和監管政策,全面降準後帶來的信貸增量投放實際上是定向的。降準後釋放的資金將主要流入國家政策支援的重大建設專案和優先支援的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本身缺少流動性,亟待資金支援運營,重點專案也是“等米下鍋”,再加上監管要求明確且嚴格,企業獲得信貸後應該會用於自身需要。
保險
降準對保險或有短期負面影響
◎ 記者 羅葛妹 王瑩
7月9日,央行官網釋出訊息稱,決定於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具體來看,此次降准將給保險業帶來哪些影響?
普華永道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表示,降準是央行貨幣政策調控的一個常規操作,一般每次調整幅度不會太大,對市場流動性和貨幣市場的效果相對顯著,短期影響明顯,但對於長期特性的保險業來說,不管是資產端,還是負債端,對降準的敏感度均不高,所以此次降準影響也相對有限。
“此次降準並不是大水漫灌,也不意味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改變。也就說,這次降準,大家更多地是關注它是不是整個貨幣政策的一個方向調轉或者一個基調的改變,而不是簡單地去關注這一次降準。”周瑾特別提出。
香港精算視覺保險學會會長Alex則認為,降準代表貨幣政策繼續寬鬆,國家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資金來支援實體經濟發展,引導資金使用成本下降。這個訊息將利好資本市場,但對保險業或有負面影響,畢竟短期吸引力都被股市帶走。“當然貨幣政策越寬鬆,能夠長期鎖息的保險產品也越會受到人們的關注”。
有精算師高管向記者表示,降準確實會對保險業帶來影響。因為流動性增加肯定會對投資市場產生影響,但要觀察是普降還是定向降。保險負債端的影響不會那麼快,而且負債端其實是由資產/投資的變化帶動的。
樓市
1萬億降準有利於樓市穩定
◎ 記者 吳典
7月9日,央行官網訊息顯示,為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2021年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9%。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除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部分縣域法人金融機構外,對其他金融機構普遍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有關負責人提及,不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的主要原因是,5%的存款準備金率是目前金融機構中最低的,保持在這一低水平有利於金融機構兼顧支援實體經濟和自身穩健經營。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告訴記者,回溯歷史來看,只要降準,對房地產來說都是利好,能夠緩解資金面的壓力。
對購房者的利好是公認的。多位業內人士在採訪中向記者表示,降准將利好購房者,能夠緩解當下的房貸收緊,對於購房者按揭來說也能夠獲得相對平穩的信貸價格。
今年以來,過熱的樓市導致購房者對房貸的需求已經超過了供應,近期多個熱點城市均出現了二手房貸款額度不足的情況。
貝殼研究院資料顯示,6月份,全國72個重點城市中,有46個城市的房貸放款週期延長,佔比超過六成,其中廣州較5月延長14天,至98天。目前,佛山、東莞、中山、惠州等城市放款週期均在100天以上。
而降準對銀行流動性有較大支援,有助於後續銀行貸款政策的寬鬆。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李宇嘉表示,降準可以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緩解積壓的房貸投放,降低房貸利率上升趨勢。
在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看來,降准將影響購房者的預期,“部分購房者會把握降準後流動性增加帶來的通脹效應,加快購房的節奏來為資產保值升值。”
張大偉則稱,降準後經濟活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升溫,對於人口密集、已經進入調整期的一二線城市來說,資金會有所好轉,再加上巨大的剛需人口,有望有止跌的表現。但對於人口平穩或者外遷區域來說,房地產市場很難走出低迷。
“總體來看,降準有利於樓市穩定,但分化依然存在,市場不會被全面刺激”,張大偉補充說道。
除了利好購房者外,降準對開發商影響或許並不大。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稱,此次降準的目的主要用於最佳化金融機構的資金結構,提升金融服務能力,更好支援實體經濟。
其表示,在房地產調控側沒有明顯放鬆的背景下,房企的融資難度降低空間依然有限。今年上半年房貸整體透過金融機構融資的規模已經減小,同時從“三條紅線”+“兩條紅線”的金融供給兩側的調控來看,目前沒有絲毫放鬆的跡象。
李宇嘉也稱,降準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有利於開發商回款,適度增加開發商拿地、開工的積極性,修正房地產金融加速器效應,阻止社融過快下降。但貨幣政策的總基調不會大轉,不可能從一輪中性偏緊轉為寬鬆,最多轉為中性略寬。同時,有貸款集中度管控,地產資金面緊縮的趨勢不會改變。
宋紅衛亦持有相同觀點。其表示,目前降準更多的是定向目標很明確支援實體產業,房地產投融資政策仍然在收緊,即使降準也不會到房地產行業中來,房企融資成本和難度不會跟之前有明顯變化。
債市
債市前期已充分反映預期
◎ 記者 吳林璞
7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於7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將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降準的宣佈已在投資者預料之中,但是7月7日國常會釋放降準信號超出投資者意料。如果結合一系列的經濟金融資料看,央行降準又是情理之中的事。
“全球經濟復甦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國外疫情也時有反覆。在這種情況下,適度擴張貨幣也是相機抉擇的正常體現。”吳照銀表示。
談到降準對債市的影響,有債券從業人士告訴記者,從本次宣佈降準的相關資訊來看,降準的時間和幅度在一定程度上超出預期。
“基於政策訊號,有認為權益市場存在向上趨勢的聲音發出,不過需要注意這也有可能是暫時性反應,在一定程度上,這次降準信號的釋放對股債市場的影響或被高估。”該人士進一步指出。
“由於降準並不代表中國貨幣政策有明顯變化,因此對中國的資本市場影響不大,無論是股市、債市、商品還是外匯都是如此。”吳照銀對記者強調,由於中國貨幣政策基調並沒有變化,中國整體的利率仍高於美國等國家的利率水平,因此人民幣匯率也不會因為降準而貶值。
江海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屈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宣佈降準之前,也可以看到,基於相關預期,債券市場利率下行的幅度並不小,可以說充分反應了降準的預期。雖然依然看好中期內利率的下行趨勢,但是短期內,市場需要消化和整固利率已經開始下行的事實。
“因此,估計後面利率或將重新步入震盪的局面。”屈慶表示,投資策略方面建議欠配的機構要積極入場配置;倉位較高的機構,可以適度止盈。
“短期內降準已經兌現,這個事情對市場的影響告一段落,後期需要關注資金面的變化,基於對經濟走弱的預期和央行逐步放鬆的預期,我們認為利率下行趨勢依然沒有結束,依然建議持券不折騰。”屈慶補充道。
展望未來,屈慶指出,今年還有超過4萬億MLF(中期借貸便利)到期,如果央行希望降低銀行成本,並進而降低貸款利率惠及實體經濟,那麼或需要採取更多降準的方式來置換到期的MLF,因此,傾向於認為後續進一步降準或可期待。
股市
股民大呼超預期
A股後市怎麼走
◎ 記者 王媛媛
降準預告剛剛釋放,7月9日便迎來央行正式公告,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股民直呼:央媽這波操作高效率,降準落地速度堪比“百米衝刺”!訊息釋放後,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一度漲超1%。
分析人士表示,此次降準落地速度和幅度超預期,且並非定向降準,而是全面降準的性質,主要考慮穩定市場流動性的需求,提升政策的獨立性與主動性等。降準對股市影響偏向正面,但無需過於誇大對市場風險偏好的提振作用。
低估值價值股或迎修復
央媽降準之後,對股市將會產生何種影響?
“降準對股市影響偏向正面,打消了三季度貨幣收緊擔憂預期,但中期仍需要警惕美聯儲加息風險,國內市場防風險壓力仍然不小。”郭施亮分析稱。
開源證券策略分析師牟一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降準體現了政策決策者在能源轉型過程中,應對長期通脹中樞抬升的政策嘗試。這無疑是對市場的一種利好。”
牟一凌表示,當下在對地產信用創造功能的抑制環境下,需要關注傳統地產投融資體系中為追求穩定投資收益的資金提供回報的功能欠缺。而相對寬鬆的流動性環境可能加速此類資金需求回報資產的過程,這為低估值的價值股提供了修復的空間。其中,同樣由於“承認通脹中樞上移”,週期類的價值股的長期盈利預期正在被修正,正在進一步符合該類資金的需求,價值重估具備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華西證券策略首席李立峰認為,此次降準對A股市場的影響趨向於中性,不需要過於誇大此次“降準”對市場風險偏好的提振作用。
此外,降準對於離股市較近的券商行業亦有間接影響。“降準開啟後,對股市產生正面影響,投資者信心上升,交易量隨之提升,券商的經紀業務也會直接獲益。”某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建議“輕指數重個股”
降準之後,A股市場將會怎麼走?
“短期更重結構,而非倉位。短期來看流動性和基本面都未出現明顯的邊際變化,判斷7月市場仍是震盪格局,當前配置重點仍是倉位,成長風格有望延續到8月初。”東吳證券認為。
安信證券認為,此次政策降低了市場對於貨幣政策收緊的擔憂,但提升了市場對於經濟下行的憂慮。整體市場仍然定義為整固期。市場大機率仍處於區間震盪。行業配置上推薦長週期、高景氣、高增速的成長板塊。
光大證券表示,一般而言在降準預期的背景下,金融股往往有超額收益的表現,但近期銀行板塊成為拖累市場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建議投資者“輕指數,重個股”,預計後市仍以結構性行情為主。策略上,隨著半年報預報進一步披露,優選業績高增長且行業處於高景氣賽道的標的,例如消費電子、鋰電池以及半導體等。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