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邁股份登陸科創板“首秀”表現不俗,非但未出現“破發”,更在當日盤中一度衝上824元最高價,一度觸發臨停。
財聯社(深圳,記者 吳昊)訊,12月20日,禾邁股份登陸科創板“首秀”表現不俗,非但未出現“破發”,更在當日盤中一度衝上824元最高價,一度觸發臨停。截至12月20日收盤,禾邁股份實現漲幅29.98%,報收725.01元,總市值290億元。
到了晚間,各類股吧忽然瘋傳起一則網帖,其中提到“上交所官網顯示,禾邁股份在申請上市時披露的擬募資額為5.58億元,發行新股數量1000萬股,也就是說,禾邁股份自己預計的發行價大概是55.8元”。
事實上,這個點錯小數點的“傳說”在週日就已瘋傳,今天上午開盤後,朋友圈裡就開始陸續出現“點錯小數點”的貼子。到了晚間,傳言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禾邁股份還於12月20日晚間釋出公告稱,擬使用不超45億元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這則公告也引起了市場的廣泛討論,更有不少投資者質疑,禾邁股份超募逾50億元,是否得當?
點錯小數點,顯然是無稽之談,但自從禾邁股份以557.8元發行價上市發行以來,伴隨著這一高價的質疑聲也從未間斷。
中信證券點錯禾邁小數點?這段子別再傳了
乍看之下,網帖中的說法似乎頗有一番可信度。但實情究竟如何?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明顯的段子,是瞎編的。”網下詢價過程中,機構集中度較高的高報價,是破除謠言的有力佐證。
禾邁股份網下詢價機構報價的分佈,清晰顯示了大部分機構的報價都集中在529.62元-648.9元之間,且以619.08元為最多。而從詢價結果來看,公募基金是禾邁股份的一致看好者,南方基金、易方達等均報出700元的價格。
而禾邁股份在上市發行公告中披露,本次網下詢價機構中,基金管理公司的報價加權平均數達到605.92元,為所有有效網下投資者中最高;其次為證券公司,報價加權平均數為566.75元;私募基金、期貨公司或其資管子公司資管計劃的報價加權平均數也達到了559.92元。
“機構報價的4數區間下限是582.28元,而發行價557.8元,從這個角度來看,實際上本次發行還是主動下調了發行價的。”王驥躍表示。此外,權重最高的30家詢價機構,只有5家報價低於發行價,而另有超過半數報價超過590元。
此外,王驥躍認為,以禾邁股份上市首日的盤中表現來看,更足以證明市場給予禾邁股份價格的理性和公允。
“如果規則允許,只要發行100萬股就行了,而不是1000萬股,這樣原有股東稀釋比例就會少很多。但是100萬股流通股,不符合上市規則要求的社會公眾股比例,所以公司不得不至少發行了1000萬股,從而導致了資金暫時閒置。”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分析稱。
12月20日,禾邁股份在上市首日的開盤半小時內,一度衝上了824元最高價,上市首日實現漲幅29.98%,報收725.01元,“這就足以說明發行價本身並不離譜。換句話來說,發行的股票值那麼多錢,發那麼多股票換了那麼多錢。”王驥躍表示。
45億閒置募資進行現金管理惹爭議
根據此前禾邁股份公告顯示,公司本次擬募集資金淨額5.58億元,實際募集資金淨額54.06億元,超募達48.48億元。
12月20日晚間,禾邁股份釋出公告稱,公司審議透過《關於使用部分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議案》,同意公司及其子公司在保證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專案實施、募集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高不超過人民幣45億元(含本數)的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用於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有保本約定的投資產品(包括但不限於保本型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協定存款等),使用期限不超過12個月,在前述額度及期限範圍內,公司及其子公司可以迴圈滾動使用。
也就是說,基本上本次超募的閒置資金均將用於現金管理。這也讓不少人質疑,既然禾邁股份不需要這麼多的錢,又為何要做如此大規模的募資呢?
王驥躍表示,首先需要釐清兩個概念,一是計劃募資,直白的理解是指公司所需要的錢;二是實際募資,指公司發行股票的對價。
根據新股發行的相關規則要求,發行新股要佔上市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如果發行後總股本超過4億股,則不低於10%。依照公告顯示,禾邁股份在本次發行前的總股本為3000萬股,以此計算,本次發行至少需要發行1000萬股。“因此本次超募的出現,並不是發行價離譜造成的,而是規則使然。”王驥躍表示。
正因為實際發行量有最低法定限額,新股發行常會出現超募或募資不足的情況,“但無論是上述的哪種情況,實際募資規模一定等於相對應數量的股票價值。”
王驥躍表示,當公司價值估出來之後,如果想讓兩者匹配,只能調節發行規模。但發行規模有法定的最低限制,所以一定程度上說,超募問題的是無法解決的。“除非人為壓低發行價格,比如把原本價值550元的股票55元賣掉。但如果真的這樣做,打新的人可能賺了錢,但禾邁股份的原始股東以及禾邁本身,都是損失了的。”
同時,王驥躍表示,大量資金的閒置並不合理,“躺在公司賬上吃理財利息是資源浪費,應該回到市場上去。”
他提出兩點建議,其一,允許公司用超募資金回購股票。他認為,IPO時要求發行新股不低於25%,但上市後只要求社會公眾股不低於25%,而社會公眾股包含一部分尚在鎖定期內的非實控人或董監高持股,因此大部分公司會有些回購空間。另外可以擴股到4億股以上,這樣社會公眾股的比例可以從25%降到10%以上,就有了足夠的回購空間。
其二,允許公司用超募資金認購公募的網下戰略配售基金,用於其他公司IPO。王驥躍表示,網下戰略配售基金風險相對較小,“上市公司可以在風險較小的情況下獲得較高收益,資金也可以再度回到市場去支援其他公司的IPO發行,也算是資金支援實體經濟發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