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戰線,創新藥企們囤糧過冬

研發投入的回報率與商業化一直是擺在創新藥企面前的難題。日前,和鉑醫藥宣佈結束其特那西普(HBM9036)III 期臨床試驗,不再入組新受試者;同時將旗下巴託利單抗(HBM9161)大中華區權益以10億元賣給石藥集團。從2021年中期以來,創新藥領域面臨募資難、二級市場遇冷等情況。透過暫停部分在研管線,不少創新藥企開始調整戰線囤糧過冬。

收縮戰線,創新藥企們囤糧過冬

和鉑醫藥研發進展最快的兩個核心產品一個被叫停,一個被出售。其中,特那西普(HBM9036)在中國的臨床Ⅲ期試驗不再入組新受試者。公告稱,基於觀察到的療效不足趨勢,獨立資料監察委員會(IDMC)建議公司根據臨床試驗方案終止該試驗。

另一款產品巴託利單抗(HBM9161)被授權給石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恩必普藥業。根據公告,和鉑醫藥將巴託利單抗(HBM9161)在大中華區開發、製造及商業化的獨家權益轉讓於恩必普藥業。根據協議,和鉑醫藥將獲得最高總額超10億元,包括1.5億元預付款及其他潛在里程碑付款;此外,和鉑醫藥還將根據產品年度淨銷售額獲得分層銷售提成。

對於此次與石藥集團的合作,和鉑醫藥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雙方一直是友好的關係。感謝石藥對巴託利單抗的肯定,我們也相信憑藉石藥的實力,可以幫助最大化巴託利單抗的價值”。

停止與轉讓間,或為了更多的現金流。2020-2021年,和鉑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末期餘額分別為2.57億美元、5630.4萬美元,虧損額分別為2.97億美元、1.38億美元。根據半年報資料,截至2022年6月底,和鉑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763萬美元,同比增長1149.1%,但淨虧損7305.1萬美元,虧損同比擴大18.67%。與此同時,和鉑醫藥的研發成本達8360萬美元。

和鉑醫藥於2020年12月10日在港交所上市,全球發售籌得的所得款項淨額為約16.566億港元,當中的4.804億港元用作開發巴託利單抗(HBM9161)的資金。和鉑醫藥方面稱,鑑於公司訂立授權協議將授權產品對外授權,董事會已議決重新分配其撥付開發巴託利單抗(HBM9161)的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並更改有關未動用所得款項淨額的用途。

根據和鉑醫藥的安排,此次授權收入和巴託利單抗的未動用的所得款項淨額將重新分配至開發HBM4003、HBM7008、HBM9378等其他專案,以擴充產品組合。其中,約5000萬港元用作開發HBM4003;約2500萬港元用作研發HBM7008及其他尋求研究性新藥(IND)批准的候選藥物的資金。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表示,創新藥研發週期長,投資規模大,運營成本高,尤其生物創新原研藥的研發過程極其艱難,存在著“三十效應”,即:研發耗時十年以上,投入超過10億美元,成功率不足1/10。企業希望投入後要有產出、有回報,這個時間週期還不能太長,而藥物的研發最終能不能成功還需要打個問號,90%以失敗告終。資金投入大、投資風險高、研發週期長,需要研發人才、研發資金、研發空間、軟硬體等方面資源保障,對臨床效果不佳、市場前景不明、投資實力不足的新藥管線,藥企往往只能忍痛割愛,要麼暫停研發,要麼轉讓出售,可以回籠資金,集中資源於成功率更高的專案上。

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醫藥行業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遭遇寒潮。據醫藥魔方InvestGO資料庫統計,2022年上半年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融資趨勢整體放緩。整體看,2022年上半年,一級市場投融資事件數同比降低46.7%,環比降低45.9%;IPO事件數同比降低45.5%,環比降低55.2%。二級市場方面,以港股18A企業為例,截至2022年5月,超過90%的生物科技公司股價破發,平均跌幅達42.91%。

透過暫停部分在研管線,不少創新藥企開始節流“續命”。今年6月,於2021年10月登陸港交所的創新藥企業三葉草生物公告稱,為全力推進新冠疫苗成功上市,暫停一個腫瘤專案和兩個生物類似藥專案的繼續投入。8月,創新藥企雲頂新耀釋出公告稱,公司及全資子公司Everest Medicines II、Everest SG與吉利德全資子公司Immunomedics簽訂終止及過渡服務協議。雲頂新耀將戈沙妥珠單抗在大中華區、韓國和部分東南亞國家的開發和商業化獨家權利退回給Immunomedics。為此,雲頂新耀將獲得總額4.55億美元的收益,其中包括預付款2.8億美元和未來潛在的里程碑付款1.75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0.7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32 字。

轉載請註明: 收縮戰線,創新藥企們囤糧過冬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