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度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 新京報專欄

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度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 新京報專欄

2022年4月19日,印度旁遮普邦阿姆利小麥收穫的場景。圖/新華社

當地時間5月14日,七國集團(G7)農業部長譴責了印度臨時禁止小麥出口的決定。此前一天,印度釋出小麥出口臨時禁令公告,聲稱俄烏軍事衝突導致的國際糧價大幅上漲,已經威脅到印度及周邊國家的糧食安全。

國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也因此,糧食安全成為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問題。但就在這個多事的夏天,糧食安全成為了全球性問題。這種安全不僅體現在總體上糧食供給趨緊,更加體現在糧食種類供給的不均衡,特別是小麥供給出現大規模缺口。

因飲食習慣和貿易結構等,不同種類的糧食並非可以隨時、隨地、隨意替換。這導致某一種具體作物的供給短缺將會加劇糧食危機。而作為傳統糧食出口國的印度此次突然宣佈禁止小麥出口,不僅將進一步加劇全球糧食安全的嚴重性,同時也將對國際關係和地區局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今明兩年全球將遭遇嚴重的糧荒

導致全球將面臨糧荒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氣候變化、俄烏衝突和新冠肺炎大流行所造成的供應鏈中斷。

氣候影響方面,北美大草原和南美潘帕斯草原作為全球最重要的糧食產區,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乾旱。布宜諾斯艾利斯糧食交易所表示,由於2021年至2022年的乾旱,阿根廷大豆預計產量將下降約1500萬噸。美國CNN報道稱,從去年10月開始,美國國內最大的小麥產地堪薩斯州就沒有降雨降雪,預計小麥會歉收。

據美國國家乾旱減災中心(NDMC)透露,堪薩斯州一半以上的土地被劃為5級乾旱中的3級“嚴重乾旱”或更糟糕狀態。此外,俄克拉何馬州四分之三的麥田和得克薩斯州三分之二以上的農田處於嚴重乾旱狀態。

與此同時,軍事衝突大規模削弱了烏克蘭和俄羅斯作為“歐洲糧倉”的作用。以出口價值計算,2020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分別為全球第一大和第五大小麥出口國。根據烏克蘭農業部的說法,該國85%的作物出口依賴亞速海和黑海的航線海運。因為軍事衝突,大量小麥滯留港口,不能出貨。烏克蘭農業部指出,陸上運輸只能滿足25%至30%的貨運需求,而且因為烏克蘭鐵路與歐盟規格不同,邊境換車成本使作物出口價再提高10%至15%。

同樣需要使用黑海貿易航線的俄羅斯農作物,不但面臨與烏克蘭一樣的問題,而且因為遭遇美西方國家的金融制裁而被踢出了國際糧食市場。事實上,俄羅斯政府為了應對制裁、保護國內食品市場,也已經宣佈自我限制糧食出口。

如果軍事衝突持續下去,全球糧食供應量還將繼續下降。一方面,更多的青壯年應召入伍,導致烏克蘭出現農業勞動力不足。另一方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分別是全球最一大和第六大化肥出口國,軍事衝突也造成烏克蘭乃至世界多個國家化肥短缺。而耕作機械所需的燃料,也因此嚴重不足。

美國農業部預測,2022-2023年度全球小麥總產量為7.748億噸,這是自2018-2019年度以來的首次下降。全球緩衝庫存預計為2.67億噸,連續第二年下降,為六年來最低水平。今明兩年的全球糧食危機,已經迫在眉睫。

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度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 新京報專欄

2022年5月7日,在斯里蘭卡霍馬格默,一名農民在田地裡播種。圖/新華社

糧荒將引發政治危機和社會動盪

糧食是人類生活的剛需,供給端的輕微波動都可能引發消費端的價格劇烈波動。2022年3月份,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期貨價格,就已經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達到每蒲式耳13.63美元。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總幹事大衛·比斯利說,“由於新冠疫情,全世界的飢餓人口增加了18%,烏克蘭衝突可能導致760萬-1310萬人因飢餓遭受煎熬,陷入了超越災難以上的災難狀態。”路透社報道則稱,“超過非洲大陸總人口四分之一的3.46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動盪局面。”

短缺的糧食和不斷上漲的糧價,無疑將在很多貧窮和落後國家與地區導致政治危機和社會動盪。比如,身陷經濟危機多年的黎巴嫩,其小麥進口80%來自烏克蘭、15%來自俄羅斯。如今,一直對糧食進口進行補貼的黎巴嫩政府已無力承受不斷上漲的小麥價格,瀕於財政破產。

埃及同樣面臨類似的財政危機。對面包進行補貼,一直是埃及政治穩定的根本,其財政支出佔該國GDP的比例達到驚人的1%。而目前正陷入1948年以來最嚴重經濟危機的斯里蘭卡,如果解決不了糧食問題,大規模暴力事件和政局動盪必然加劇。

世界範圍來看,如果越來越多的政府無法承受糧食價格上漲所帶來的財政開支,類似2011年“阿拉伯之春”那樣的社會動盪與革命很可能在更多國家出現。

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度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 新京報專欄

2022年4月8日,顧客在匈牙利布達佩斯的一個市場內購物。圖/新華社

印度試圖藉機將糧食出口政治化

印度是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和大米生產國,也是全球重要的糧食出口國之一。但印度的糧食出口以大米為主,長期居於世界出口總量的第一位,其小麥出口量在2021年僅佔全球3%,而且50%以上都出口到了孟加拉國。

從資料看,印度擁有較大規模的大米和小麥儲存,兩者庫存總量為7400萬噸,其中2100萬噸用於戰略儲備以及公共分配系統,為該國7億多貧困人口提供廉價食品。印度國際經濟關係研究委員會的農業教授古拉提表示,理論上印度在本財政年有能力出口2200萬噸大米和1600萬噸小麥。

俄烏軍事衝突爆發後,因為價格刺激,印度小麥出口量開始大幅度增加。但是,3月以來持續的乾旱、化肥短缺和能源價格上漲,正在削弱印度政府對於未來糧食自給能力的信心。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印度政府宣佈禁止小麥出口,優先保證國內需求。

與此同時,將糧食作為地緣政治工具也正在成為印度政府的考慮。印度外貿總局(DGFT)在5月13日晚間釋出的一份官方通知中表示,“印度政府致力於滿足印度、周邊鄰國和其他脆弱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需求”,在印度中央政府批准下,其可以應其他國家政府的要求出口一部分小麥。

此前,印度總理莫迪也曾向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如果世界貿易組織允許,印度可以從“明天起就準備好為世界提供庫存糧食”。所以,當前禁止小麥而非大米出口,也可以視作印度將糧食出口政治化的一個重要工具,試圖用廉價糧食鋪就其通往國際政治權力中心的道路。

事實上,隨著糧食危機加劇,很多國家都在收緊糧食出口的政策。這毫無疑問將進一步收緊全球的糧食供應彈性,甚至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造成人道主義災難。而這也必將使有能力出口糧食的國家掌握更多的國際話語權。

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經指出,誰控制了石油,誰就控制了所有國家;誰掌握貨幣,誰就控制了全世界;而誰掌握糧食,誰就控制了全人類。

簡單而言,目前全球大概只有33個國家能夠實現糧食自給自足,即大部分國家的糧食依賴進口。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2022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2021年有53個國家或地區約1.93億人經歷了糧食危機或糧食不安全程度進一步惡化,創歷史新高。

在未來,糧食可能將成為與石油一樣具有地緣政治意義的戰略物資。在未來的國際政治格局中,糧食出口國或將佔據更加優勢的地位。這些國家既包括傳統霸權國美國,也包括新興崛起國家印度。小小的糧食中,就這樣隱藏著國家意志。對此,中國也不可不引起警惕與重視。

撰稿/梁亞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教授)

編輯/劉昀昀

校對/吳興發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869 字。

轉載請註明: 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度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 新京報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