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陳超】三和管樁是一家主要從事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其主要產品為預應力混凝土管樁中的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即PHC管樁),是目前最常用於建築物基礎建設的水泥製品。本月3日,三和管樁的中小板上市申請將上會接受稽核。
募投專案投資存疑
招股說明書顯示,此次三和管樁IPO募集資金募投專案之一是“江門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管樁生產基地建設專案”,投資總額41,695.53萬元。專案完全達產後本公司新增年均銷售收入91,946.48萬元。
但據瞭解,該募投專案已經開工建設。但在該專案的開工儀工上,三和集團投資建設副總裁王明華致辭時卻介紹,三和江門新廠專案定位三和管樁產業鏈上的核心製造基地,專案總投資5億元,擬建2條26米長模生產線和1條大樁、特種樁生產線,滿足直徑400-1200mm幾乎全系列管樁的生產需求,達產後預計可實現營收超1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460餘人。
募投專案究竟需要投資4.1億還是5億,達產後年增銷售收入是9.1億還是10億,三和管樁是不是隨意修改了募投資金等相關資料,公司上會時應該予以說明。
另外,三和管樁還表示,之所以要募投大幅擴產,是因為報告期內(2017年至2019年),公司樁類產品產能分別為3348萬米、3337萬米和3282萬米。產能利用率已經飽和。
但環球網記者在三和管樁2019年9月釋出的《研發中心建設專案的環境影響報告表》中看到,公司主要從事OHC管樁生產,年產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管樁360萬米,而這一產能僅為招股書披露產能的十分之一。
三和管樁產能究竟是多少,環球網記者向公司致電求證,但公司方面未予說明。
資訊披露存疑
不僅是募投專案太具隨意性。三和管樁招股書的資訊披露也存在極大隨意性。招股書稱,中山市首匯藍天投資有限公司系公司的發起人股東之一。2014年12月18日,三和有限董事會作出決議,同意引入新股東首匯投資,首匯投資以人民幣500.00萬元投入三和有限,其中相當於32.63萬美元的等值人民幣用於增加註冊資本,剩餘作為溢繳部分。同日,首匯投資與建材集團、裕勝國際、凌嵐科技、德慧投資及諾睿投資就上述增資事項簽署《外資合資經營企業廣東三和管樁有限公司股權變更協議》。
但公開資料顯示,中山市首匯藍天投資有限公司設立於2014年12月19日。即設立日期在上述董事會及簽署協議日後。三和管樁董事會決議是否真實?首匯投資尚未成立如何與各方簽署的股權變更協議?三和管樁資訊披露謎團待解。
高新資質存疑
同樣,三和管樁的高新資質也倍受質疑。公開資料顯示,三和管樁是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稅收優惠。但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三和管樁研發費用佔營收比例不足1%,研發人員佔員工比例不足3%。公司23項發明專利全部是2016年8月以前取得,其中22項取得時間在2014年以前,即近五年,三和管樁沒有申請任何發明專利。
三和管樁是否符合國家對高新企業的認定標準,其技術又是否具有持續競爭力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