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紅火景氣的時候,這個行業中的每一個角落都能賺到錢;而當汽車市場不再高速增長,從這艘大船上掉下去的不幸者就變得越來越多——從供應商、主機廠到經銷商,都是如此。
龐大集團曾經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經銷商集團之一。從日本原裝進口的汽車品牌斯巴魯,在中國市場幾乎被龐大壟斷銷售。就從這樣一個細節,就能看出龐大集團的實力曾多麼雄厚。
然而,從2017年以來,龐大一直舉步維艱,直到2019年6月,龐大宣佈破產重組。此後,處於破產重整之中的龐大集團,依然訊息不斷、頗受關注。而就在兩個星期前的2月25日,龐大集團釋出了公告,宣稱將投資1000萬元認購量子出行1.903%的股權,再一次大手筆押寶出行領域。
在汽車行業,不僅主機廠幾乎已全員加入出行領域的競爭,如今就連經銷商也紛紛進軍出行,這不禁讓人疑惑:對於那些本已舉步維艱的經銷商來說,出行真的能成為救命稻草嗎?
對於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龐大集團此番押寶的量子出行,似乎並不像滴滴、曹操、神州那麼出名。事實上,這是一家僅有兩年曆史的新銳公司,它定位於高階網約車領域的出行公司,其母公司為新變數科技公司。
滴滴、高德、百度、騰訊——雖然,量子出行依然名不見經傳,但羅列其合作方名單,卻不難找到諸多“大佬”級公司的名字。2019年10月,新變數科技獲得滴滴出行的投資。2020年11月,量子出行在Pre A輪融資中獲得近億元投資,領投者為國內最大的連鎖租車服務商一嗨租車。至今,量子出行已透過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線上服務資質認定,並獲得包括廣州、上海、太原等城市的網約車經營許可牌照。
其實,汽車經銷商進軍出行市場的案例早已有之。截至目前,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評定的百強汽車經銷商集團之中,有剛好三分之一(34家)已經成立了融資租賃公司,參與到這一行業——廣匯汽車旗下有匯通信誠租賃公司,利星行汽車旗下也有兩家租賃公司,中升集團、寶信汽車、恆信汽車、廣物汽貿、上海永達、正通汽車、元通汽車、潤東汽車、和諧汽車、廈門國貿、百得利等經銷商旗下均有汽車租賃公司。
一方面,出行市場潛力巨大。從西方發達國家汽車社會發展歷史來看,在中國方興未艾的汽車租賃,確實大有可為。但與此同時,租車在中國始終未成為主流,大多數租車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成問題。就連處於頭部的一嗨租車,在過去幾年也屢屢出現全年虧損的情況;租車行業的鼻祖、全球巨頭赫茲租車,更在去年申請了破產保護。
而與整車企業或其他領域的租賃公司相比,汽車經銷商旗下的租賃公司的最大優勢是渠道網路優勢——經銷商旗下遍佈各地的4S店本身,就可以代理這些內部融資租賃公司的以租代購業務。如此一來,能夠透過降低購買門檻,加快銷售週轉,也可以集批次優勢來獲得上游整車廠的促銷支援;同時,還可以將保險收益、金融手續費等監管趨嚴的業務收益統一納入租金名下,規避監管風險,保證綜合收益;而且,由於汽車經銷商的本地化屬性,車輛租賃之後,其維修保養的很大一部分收益也將落入汽車經銷商囊中,併為其未來開展二手車業務儲備了潛在的車源。
但這一切,也只是“看起來很美”。
分時租賃,過去幾年,已經成了汽車企業的必修課了。到目前為止六大國有車企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出行公司,吉利的曹操專車也已行走多年,就連造車新勢力,也加入了這場混戰,像蔚來的“樂享”,威馬的“極客行”,小鵬的“有鵬出行”等等。國外的汽車巨頭更是如此。從2016年開始,他們就紛紛向出行服務提供商轉型。就連寶馬和賓士這樣的老對手甚至都走到了一起,成立新的合資公司。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也曾提出,想把豐田從一家汽車公司轉型成一家移動出行公司。
“造車、賣車不如做出行”這一理念在主機廠和經銷商中似乎已經達成共識。確實,當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賣車越來越難的背景下,成為出行服務商,似乎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然而,如今向出行市場轉型,並非光有決心與想法就能成功之事。
如若沒有雄厚的資金底氣,幾乎不可能成功突圍。在如今國內的出行市場,幾乎沒有一家有持續的盈利。即便是一家獨大的滴滴出行,也是在7年間燒光了500億之後,才逐漸實現盈利。
相比較經銷商,主機廠玩出行的也不在少數。力帆汽車曾是國內較早涉足分時租賃業務的主機廠之一,但盼達租車不但沒能救活力帆汽車,反倒在力帆破產之際用一紙訴訟將力帆汽車告上了法庭……
觀致汽車在被奇瑞出售給寶能之後,寶沃汽車在被福田出售給神州優車之後,也分別被投入分時租賃和傳統租車市場,但幾頓猛如虎的操作之後,不但沒有出現立竿見影的轉機,反倒讓神州優車陷入了資金鍊斷裂的困局,如今已經從新三板摘牌。
既然連實力更加雄厚的主機廠也很難玩轉出行,對經銷商來說,出行不見得是一劑靈丹妙藥,反倒可能成為拖累。
事實上,經銷商、車企向出行市場轉型已經出現了“隨大流”的跟風,一些企業都沒有認真進行市場和財務分析,就急於轉型,很容易因此陷入更大的困局之中。盲目跟風,等同於巨大風險——前些年,當新能源汽車市場機遇隱現時,大量的資金、人力、物力湧向這一市場。等大潮退去,裸泳者紛紛現形。
前車之鑑如此,經銷商一窩蜂投入出行,並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