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021年,特斯拉股價三年暴漲16倍。但駛入2022年,屢創增長神話的特斯拉開始顯露疲態,僅二季度的股價便跌去38%。上半年不僅未能完成交付量同比增長50%的目標,還丟掉了穩坐4年的全球電動車銷冠王座。
北京時間7月21日,美股週三盤後,特斯拉釋出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營收同比上漲41.6%至169.3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淨利潤同比上漲98%至22.59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
與上季度相比,二季度特斯拉的關鍵詞是下降:
營收環比下降10%;
淨利潤環比下降32%;
汽車毛利率環比下降5%;
交付量環比下降18%。
在特斯拉釋出財報之前,不少投行扎堆下調特斯拉目標股價,瑞穗從1300美元下調至1150美元,摩根士丹利從1300美元下調至1200美元。下調理由基本一致:擔心零部件成本上升、汽車價格下降等因素,將限制特斯拉未來的銷量和盈利能力。
隨著產能復甦,特斯拉6月交付量創新高,但市場對特斯拉的未來仍有擔憂:本應成為產能推動器的兩大新超級工廠成了金錢熔爐。內部產能爬坡困難疊加現金流承壓,外部競爭對手趕超,剛剛從至暗時刻走出來的特斯拉,前方仍是一片晦暗之光。
黑色的“第一次”
被公認為新能源汽車頭狼的特斯拉,在今年二季度迎來諸多黑色的“第一次”:兩年來首次交付量環比下降,4年來首次丟掉全球電動車銷冠,上市12年來股價單季最大跌幅。
據財報披露,汽車業務仍是特斯拉最大的現金牛,營收146億美元,佔比86%。由於二季度交付量遭遇滑鐵盧,特斯拉整體營收受到嚴重影響,環比下降10%至169.3億美元,同比增長41.6%。
與前幾個季度的高速狂奔相比,如今的特斯拉像是被猛踩剎車。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以56.4萬臺的交付成績,不敵比亞迪的64.14萬臺,讓出全球電動車銷冠寶座。
埃隆·馬斯克在Q1財報電話會上設定的目標,是2022年交付150萬臺新車,如今時間過半,特斯拉僅完成了37.6%。這意味著要完成目標,特斯拉下半年要交付近94萬臺新車。
面對這一情形,分析師開始質疑特斯拉全年交付增長50%的目標是否合理。
富國銀行汽車分析師Colin Langan表示,“我對他們50%的增長預測有點難以置信,我認為下半年的情況會很艱難。”不過,特斯拉在本次財報中重申了年交付增速50%的預期。
作為最賺錢的新能源車企,特斯拉在二季度的淨利潤增長也顯著放緩。財報顯示,特斯拉經調整後淨利潤22.59億美元,近5個季度以來首次失去三位數增速,同比增長98%,環比下降32%。
特斯拉連續11個季度盈利背後,全靠高毛利支撐。2022年一季度,特斯拉汽車毛利率高達32.9%。但二季度,這一數字降至27.9%,這還是在特斯拉產品數次漲價之後。
為挽救頹勢,馬斯克也舉起了降本增效的刀。6月,特斯拉宣佈裁員10%,涉及1萬名員工,同時將增加時薪兼職人員。高盛分析師認為,此次裁員將為特斯拉節省每年2.25億~10億美元的運營成本。
陷入產能地獄、營收淨利驟降、波及萬人的大裁員,二季度特斯拉頭頂的新能源車企王冠,已隱去不少光芒,黑暗的背後究竟是什麼?
至暗背後
疫情黑天鵝、供應鏈壓力、成本高企等因素,成為特斯拉狂奔路上的絆腳石。
受疫情影響,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3月底開始屢屢停產,停產超過20天,以每天2000臺的產能計算,特斯拉至少減產4萬~5萬臺。這一情況直到6月才開始緩解。
上海疫情引發的蝴蝶效應,影響了特斯拉的全球產能。
為了爬出產能地獄,3月和4月,特斯拉位於德國柏林和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兩座超級工廠相繼投產。但這兩座工廠目前均不能完全自產電池,得州工廠陷入新電池包提升產能困境,柏林工廠所使用的傳統電池,則仰賴上海工廠和弗裡蒙特工廠的運送,而港口停運導致本應緩解產能壓力的新廠碌碌無為。
6月,柏林工廠周產能僅1000臺,只有原定產能計劃的1/10,遠低於上海工廠的1.7萬臺。而馬斯克在Q2財報會上披露,得州工廠要達到周產1000臺還要在幾個月後。
據《華爾街日報》在7月初的一篇報道,特斯拉二季度表現不佳,不僅是疫情原因。供應鏈壓力和成本高企,也在影響著特斯拉的表現。
得州和柏林工廠不僅產能疲軟,還給特斯拉帶來了高昂的成本。馬斯克曾對媒體表示,“柏林和奧斯汀(位於得州)的工廠現在都是巨大的熔爐,就像有巨大的咆哮聲,這是金錢在燃燒的聲音。”按照他的說法,兩座工廠至少讓特斯拉損失幾十億美元。
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成本高企,也在侵蝕著特斯拉的毛利率。
美國諮詢公司艾睿鉑(AlixPartners)在一份最新報告中表示,截至今年5月,電動汽車的平均原材料成本總計為每輛車8255美元,與2020年3月的每輛車3381美元相比,上漲了144%。
當然,宏觀經濟因素也令矽谷鋼鐵俠頭痛不已。美元升值,讓國際業務佔比較高的特斯拉難免受到影響。
駛過二季度的黑暗崎嶇,特斯拉能迎來光明坦途嗎?
前路晦暗
隨著疫情陰霾消散,特斯拉的產能隨之復甦。據乘聯會資料,特斯拉6月銷量7.8萬臺,同比增長138%,創歷史新高。
但放眼未來,特斯拉前行路上仍有諸多不利因素。
頗具科幻色彩的FSD(完全自動駕駛),撐起了特斯拉的“市夢率”。但如今,FSD遲遲未能落地,裝機率只有11%,特斯拉又開始對自動駕駛部門“動刀”。
7月14日,特斯拉自動駕駛負責人安德烈·卡帕斯宣佈離職,核心部門痛失頂樑柱。據彭博社報道,特斯拉裁減了自動駕駛部門約200人,引起業界譁然。
此外,馬斯克曾承諾的機器人、皮卡、Model 2等均未落地,屢屢跳票。
這意味著,特斯拉作為先行者的優勢正在消減,越來越難以與追隨者拉開身位,而競爭對手們也從未放緩對特斯拉的追趕。
上半年銷量超越特斯拉的比亞迪,正在用“下餃子”式的密集出新和自下而上的打法,在中高階市場與特斯拉直面對抗。均價25萬元以上的比亞迪漢6月銷量(25209臺)與Model 3(25788臺)相差無幾。同樣走中高階路線的造車新勢力“蔚小理”,也已在萬輛俱樂部站穩腳跟,繼續駛向下一個里程碑。
“我們沒有需求問題,但我們面臨生產問題。”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依然強調產能困境。短期來看,得州和柏林兩大新工廠產能仍在爬坡階段,要達到計劃產能尚需時日。
供應鏈問題也依然是馬斯克的噩夢,兩座新工廠都面臨著電池包生產困境、發動機元件供應挑戰。馬斯克表示,“要讓這兩家工廠實現大批次生產,要比最初建造它需要更多的努力。”
艾睿鉑預計,汽車產業鏈的供應限制將持續到2024年,並預計今年全球汽車總銷量將降至7900萬臺(2021年為8105萬臺)。
美國美林證券在年度“汽車大戰”報告中認為,到2025年,特斯拉的電動車市場份額將從目前的70%驟降至11%,原因是特斯拉沒有足夠快地擴大其產品組合。傳統汽車製造商和造車新勢力正在擴大其產品陣容,福特和通用都計劃在2025年前後,在美電動車銷量超過特斯拉。
5月底,馬斯克在矽谷特斯拉車主俱樂部訪談時表示,“糟糕的事情一件接著一件發生,我們還沒有擺脫困境......特斯拉最關心的還是如何讓工廠保持運轉,這樣我們就可以正常給員工發工資而不至於破產。”
此外,馬斯克仍然對全球宏觀經濟感到“超級糟糕”,他認為這可能是“礦井裡的金絲雀”時刻,預示著整個汽車行業的衰退。這也是他裁員10%的直接原因。
除了特斯拉頭頂的陰雲,馬斯克本人最近同樣麻煩纏身。收購推特懸而未決,即將與推特團隊對簿公堂,此事引起不少投行的重視。分析師認為,如果被裁定強制性收購,馬斯克也許不得不賣出更多特斯拉股票以籌資,屆時又將對特斯拉股價造成打擊。
增長神話破滅,鐵王座鬆動,新能源車的中場戰事才剛剛打響。執掌特斯拉方向盤的馬斯克,能否衝破前路的晦暗?
本文源自雪豹財經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