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疫情下的經濟復甦,各國紛紛交出了長達5年甚至10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方案,不僅內容花樣百出,資金規劃也一個比一個大手筆。以美國為例,一開始拜登的提案高達3萬億美元,後來遭到反對之後才灰溜溜地降至1萬億美元。
印度則在8月24日當天宣佈,未來5年內(2026年以前)將拿出100萬億盧比(摺合約8.8萬億元人民幣)的資金髮展基建。據悉,在2008年-2017年,印度政府在基建方面僅僅投1.1萬億美元的資金。此外,印度的基建方案几乎和美國一樣“財大氣粗”,但外界也在質疑,印度要去哪裡搞到這麼多錢?
按照印度的規劃,這個新的基建方案將分成三大板塊,分別是7000億美元用於鐵路建設,希望這能成功拉動經濟增長的“引擎”;然後再用8025億盧比升級改造農村公路,以改善農村物流現狀,帶動農產品出口和農民增收;剩下的錢就用來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爭取早日成為綠色氫能的製造和出口中心,還有達到碳排放目標。
然而,資料顯示,印度在2020-2021財年(截至2021年3月末結束)的財政赤字率大幅飆升至9.5%。同期他家政府欠下的債務在GDP的佔比也接近90%,這在往年大概只有70%左右的水平。而進入2021年之後,印度一直飽受疫情的摧殘,各行各業的復工無法順利開展,大部分的商品都依賴進口,估計今年的經濟收入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
2020年,印度首次公佈的名義GDP總額為194.15萬億盧比,折算為人民幣約為18萬億元左右,同比縮減了7%。基於2020年的低基數下,2021年二季度,印度GDP實現了將近20%的同比增速。但專家卻分析稱,這個經濟恢復速度具有“虛幻性”,還估計印度無法完成2021年的經濟增長目標。據悉,印度央行已經將該國的經濟增速預期,從10.5%下調至9.5%。
然而,似乎是知道自己手裡的錢不夠用,債務還越堆越高,印度想出了賣基建“籌錢”的辦法。據環球網8月24日援引美國媒體報道,印度計劃在2025年之前賣出部分國有基礎設施資產,希望因此籌得6萬億盧比(約合5264億元人民幣)的資金。
報道指出,像公路、鐵路、機場、天然氣管道、電信裝置等等,都是印度準備割捨的基礎設施。按照印度的說法,這部分資金,將能夠填補因疫情導致的稅收收入缺口,目前印度透過賣公路(指代基建)已經拿到了1.75萬億盧比的資金。
而在2020-2021財年的政府預算赤字(9.3%)創下歷史新高後,印度財政長官——西塔拉曼預計,新財年的政府預算赤字在GDP的比重將降至6.8%。
分析完印度的經濟發展情況,以及印度的債務佔比,最後說回印度的基建計劃,究竟他們的方案是一紙空談,還是真的能夠帶領印度走向新時代呢?這還得打上問號。日前印度重工業的代表人士就出來說話了,這次搞基建是為了讓印度將製造業推上一個臺階——力爭將製造業在GDP的佔比提升至25%,還有爭取在5年內將印度汽車出口總額提升至300億美元。
文 |廖力思 題 | 曾藝 圖 |盧文祥 審 |呂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