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園區是化工產業發展的主戰場。目前長江經濟帶沿線分佈著約250家化工園區,在推動化工產業安全生產、節能減排、發展迴圈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應以系統思維加強化工園區整治、以規範管理加強化工園區建設、以協同理念促進化工園區發展為發力點。
目前,我國部分化工園區仍存在佈局規劃相對不夠科學、配套設施相對不健全、安全環保隱患較大、專案監管不到位等問題。部分省份正積極探索推動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舉措。由此,遵循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化工園區高質量發展,應特別重視以下三個方面。
以系統思維加強整治
一是堅持分類施策。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實施最嚴格的資源能源消耗、環境保護標準,對現有化工園區進行分類整合、改造提升、壓減淘汰。實施差異化、精準化治理措施,委託專業機構建設“一園一檔”資訊管理平臺,對化工園區進行綜合評價,杜絕僅以關閉園區數量作為整治目標,切忌“一刀切”做法。依據法律法規和環保、質量、安全、能效等綜合性標準,對不符合產業佈局規劃、產業關聯度低、安全環保基礎設施配套不夠完善、安全衛生防護距離不足的化工園區實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對持續整改仍不達標的化工園區,取消化工園區定位,做好減量置換,為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機會。
二是著力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正確把握化工園區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安全與速度之間的關係,構建分工明確、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全面提升化工園區本質安全水平。科學評估園區風險等級和風險容量,修編園區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重點開展危險化學品風險定量評估,建立系統、超前的事故預防體系,提高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等綜合保障能力。全面實施化工園區封閉式管理,與城市建成區、人口密集區、重要設施、敏感目標之間保持足夠的安全防護距離,將園區安全與周邊公共安全的相互影響降到最小;合理佈置園區內功能分割槽,確保各分割槽之間滿足安全防護距離要求。設定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各類公共消防站和企業自建消防站。
三是強化環境風險管控。貫徹落實《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1公里範圍內新建化工園區,禁止產能過剩、汙染嚴重的新建化工專案。提升化工園區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資訊化水平,綜合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對化工園區及周邊大氣、地下水和土壤進行監測和評估,及時排查風險隱患,防止各生產環節對環境造成汙染。圍繞重點汙染物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大幅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廢水排放總量及化學需氧量、氨氮等汙染物排放強度,從源頭減少汙染物產生,配置一定比例的靜脈產業,大力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以規範管理加強建設
一是完善園區評價機制。由相關政府部門牽頭,明確歸口管理部門,統一加強化工園區管理,從規範建設、產業發展、資源利用、環境績效、綠色管理等方面,建立一套自我評價、社會評價與政府引導相結合的化工園區評價體系,將考評結果作為化工園區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環保管理能力、節能降耗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嚴格化工園區准入標準,規範化工園區申報、命名和監管程式,對新建園區的土地利用率、工藝先進性、安全風險、汙染控制、能源消耗、資源利用、經濟效益等進行綜合評估。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有力的化工園區發展體系,強化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常態化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健全化工園區退出機制,強化園區評價結果應用,對評價結果不合格的化工園區實施限期改造或依法退出。
二是加強一體化管理。建設全方位一體化的執行體系,強化產品專案、輔助工程、物流運輸和應急保障等一體化管理。明確園區產品專案方向,建設企業間協作配套、互聯互供的專業化分工體系,促進上下游企業間生產要素合理分配和有效連結,充分發揮園區內產業、企業、技術、人才集聚協同發展的綜合競爭優勢。加強集中供水、供熱、供氣等配套工程建設,構建一體化綜合能源供給體系,實現園區能源統一規劃、協同供應,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按照《化工園區公共管廊管理規程》,完善公共管廊物流體系,建設園區物料傳輸的“大動脈”,將危化品運輸車輛納入物流管控系統,實現人流物流管控一體化。建設園區應急指揮平臺,對重點區域、關鍵崗位進行實時監控,建設環保監測預警系統,科學、及時處置各類突發事件。
三是開展園區試點示範。堅持政府主導、行業協會助推,結合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推廣智慧化工園區、綠色化工園區、迴圈經濟示範園區等建設示範工程。透過物聯網、大資料、雲計算、先進過程控制等技術應用,全面整合資訊化資源,實現化工園區管理數字化和精細化,打造集安全、環保、管理於一體的園區“智慧大腦”,建設一批“中國智慧化工園區試點示範(建立)單位”。培育、建立和提升一批優質產能綠色品牌,推動園區走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發展道路;加快綠色化工園區標準制定與實施,提高能耗、水耗、清潔生產等標準,力爭達到國際生態工業園區標準,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主導或參與制定國際標準,打造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綠色化工園區。大力發展“企業內小迴圈、企業間中迴圈、園區內大迴圈”一體化迴圈經濟,促進園區水資源、能源梯度最佳化利用,實現“三廢”綜合利用和資源無縫對接,形成橫向耦合、生態連結、原料互供、資源共享的生態鏈,推動形成一批迴圈化改造示範化工園區。
以協同理念促進發展
一是加強總體佈局規劃。當前,各地化工園區發展各自為政,產業同構、產能過剩等現象較為突出。應加強總體規劃引導調控,明確各化工園區產業發展方向和開發強度,提前規避產能過剩、同質化競爭等問題,實現上中下游地區化工園區差異化、聯動發展,促進化工園區佈局與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相協調。依託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促進化工產品結構調整,延伸煉化一體化產業鏈,形成價值鏈分工合作、產業鏈配套協同、創新鏈流域耦合的化工園區發展新格局。
二是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加快構築化工園區創新體系,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價值鏈,將化工園區打造成為特色產業叢集、創新資源集聚發展區。統籌協調上中下游地區創新主體,建立共同參與、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化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突破共性關鍵技術,推動基礎化工向化工新材料、專用化學品升級,化工產業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業延伸,發展專用化、特色化、功能化、精細化、差別化的具有高技術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不斷增強產業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搶佔未來化工產業制高點。
三是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承接。落實《長江經濟帶產業轉移指南》,根據環境因素和產業承接能力,建立跨區域的產業轉移協調機制,引導上中下游地區化工園區有序轉移和科學承接化工產業。推動上游地區化工園區根據環境容量和產業承接力,高標準承接化工產業轉移,促進化工產業叢集式、鏈條式、配套式發展;推動中游地區化工園區加快化工產業轉型升級和集聚發展,構建具有區域特色的化工產業體系;推動下游地區化工園區加快綠色化、精細化、集約化轉型,將產業鏈向高階、高效、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打造高階精細化學品生產示範基地。堅持產業轉移與轉型升級相結合,創新園區合作模式,探索建立飛地化工園區,以產業轉移倒逼化工園區提升科技創新、安全環保、清潔生產水平;堅持產業轉移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加強對化工園區新增產能的協同控制,嚴禁國家明令淘汰的化工專案向長江中上游轉移,避免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出現汙染轉移和環境風險聚集。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