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逐步恢復 老百姓消費升級
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吳 倩
夏季是牛肉消費的淡季,但今年牛肉價格卻一反常態。資料顯示,自6月份第二週開始,全國牛肉價格止跌回升,連漲10周累計漲幅2.0%。近年來,中國牛肉消費量逐年遞增,目前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牛肉進口國。中國學者趙萍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國內市場肉類本身的投機因素並不明顯,最主要的還是供求關係推升價格。從長期看,隨著百姓肉品消費結構的升級,牛羊肉的消費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從供應鏈看牛肉價格上漲
根據商務部發布的監測資料,8月第三週(8月13日至19日),牛肉批發價格繼續走高,為每公斤52.83元,相比上週上漲0.1%。自今年6月以來,家住北京的潘先生能明顯感覺牛肉價格的變化。他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前我每次購買牛肋條,價格都在七八十塊左右,但最近幾次,差不多分量的牛肋條,價格已經漲到90多,最近一次甚至突破100塊”。
對於牛肉價格連漲這一現象,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26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認為,豬肉價格上漲產生替代效應,是推升牛肉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據澳大利亞肉類及畜牧業協會網站25日報道,6月的中國肉類進口資料顯示,中國對動物蛋白需求持續旺盛。由於非洲豬瘟導致豬肉短缺,進口需求自2019年初開始加速增長。據估計,非洲豬瘟已摧毀中國約40%的生豬,行業恢復或需要數年時間。
還有業內專家認為,牛肉價格連漲主要是受供應趨緊、需求增多、養殖成本居高不下等因素共同推動。在需求端,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全國餐飲行業逐步恢復正常營業,牛肉消費需求增加;在供給端,肉牛供應緊張的情況沒有發生根本變化。當前,我國肉牛存欄和產量增長有限,牛肉供給一直趨緊。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全國牛肉產量下降3.4%。進入汛期後,多地出現強降雨過程,這對肉品調運產生不利影響。此外,肉牛養殖成本居高不下,牛犢價格逐年上漲,推高出欄活牛價格。
“養牛企業”同比大增95%
隨著國內市場對於牛肉製品的需求增加,國內企業也迅速掀起一股“養牛熱”。天眼查專業版資料顯示,截至8月20日,我國年內共新增牛養殖相關企業多達7.8萬家,同比大增95%,新增數量已超過2019年全年新增企業總和。
但在“養牛企業”蓬勃發展的背後,市場也被爆出亂象。受“牛肉價格連漲10周”訊息刺激,涉足肉牛育肥業務的天山生物遭遇遊資爆炒,股價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26日晚間,深交所向天山生物發出關注函,要求天山生物對子公司“目前存欄量育肥牛596頭,尚未出欄,未對公司收入和利潤產生貢獻”等相關情況進行說明。
“國內肉類本身的投機因素並不明顯,”趙萍表示,從短期來說,養牛企業投資規模的擴張,會在一定程度上引導或抑制價格上漲的預期,那些希望在價格波動當中牟利的部分人的這種預期受到抑制和打擊後,實際投機行為會有所減少,市場會更加趨向理性。
趙萍認為,推動牛肉長期上漲的背後原因,是中國人消費升級步伐加快。資料顯示,近些年來,中國居民肉類消費總量呈下降趨勢,但結構變化明顯,牛肉消費增加而豬肉減少。中國人均牛肉消費佔比已從1987年的4.08%上升到2018年的11.22%。
香港《南華早報》稱,牛肉消費迅速增長是因為中國消費者收入水平日益增長,以及對高質量肉類需求上升。以2015年為基期,2019年中國牛肉消費量增加34.15%,而雞肉和豬肉分別減少1.44%和14.47%。
對進口牛羊肉依賴增加
統計顯示,中國肉牛養殖以小規模散養為主,養殖規模在10頭以下的散戶數量佔比高於95%,100頭以上規模的養殖戶佔比不到0.5%,行業集中度十分低。由於無法形成規模經濟,肉牛整體的養殖效率低下,牛羊存欄提升緩慢,國內供給長期不足,對進口的牛羊肉依賴增加。
目前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牛肉進口國。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2019年全年,中國牛肉進口量為165.90萬噸,同比增長59.61%。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牛肉99.7萬噸,同比增加42.9%。目前,中國牛肉進口數量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為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巴西取代澳大利亞成為中國主要的牛肉採購來源。
有分析稱,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牛羊養殖成本高,養殖戶抗風險能力弱。同時,上市牛羊肉多為無品牌的低端初級產品,加工水平及產品質量均存在較大差異。
趙萍認為,對於中國養牛企業來說,目前最主要問題在於對市場價格波動的前瞻性研究不夠,經常處於被動狀態,“等價格已經漲上去才想到擴大市場規模,而不是前瞻性地擴大市場規模,剛好使自己的生產週期與價格波動週期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