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不排除任何有利於公司更快擴張,快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一體化目標,不斷最佳化資本結構的機會。”5月29日,北京物美科技集團(下簡稱“物美”)相關負責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儘管曾在四年前主動退出港股,但近期有訊息傳出,物美正在開始籌備上市事宜。
5月25日,有媒體報道,內地大型超市及便利超市物美計劃赴港上市,上市計劃尚處於初期階段,集團仍在討論哪部分業務該被納入上市資產範圍,集資細節仍可能改變。
“物美存在再次上市的可能性。”5月31日,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物美目前大肆擴張的負債壓力極大,需要進行外部資金補充、緩解流動性緊張。
事實上,從創立初期在華北地區多次併購打下基礎後,物美收購步伐越邁越大,將多家區域零售龍頭收入囊中,其創始人張文中也被外界稱為“併購狂人”。
但激進式擴張背後,引發的資金危機卻敲響了警鐘。
據物美髮布的財務資訊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物美負債合計達到472.2億元,同比增長30.21%,其中,短期借款為151.81億元、長期借款為1.79億元、應付債券超過63億元。
在高負債壓迫下,如何盤活現有資產實現商業化,是物美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傳再戰港股
此次被傳上市前,物美已經有一次上市經歷。
2003年,物美子公司北京物美商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物美商業”)登陸港交所創業板,成為首家在港上市的大陸民營零售企業。
2011年,物美商業從創業板轉板到主機板上市,高峰期時物美商業保持每年50%左右的業績增速。
但入駐港交所主機板不到五年,物美商業就以近31億元完成要約收購,宣佈私有化從港股市場退市。
對於退市原因,物美商業在其退市公告中解釋稱,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投資者對投資回報有不同要求,促使公司更加慎重地對待擴張機會。較大規模的收購兼併舉動,雖然具有戰略意義,但在相對較長時期內確實可能大幅削減每股盈利狀況。
事實上,在上市期間,物美商業藉助資本優勢在併購道路上狂奔。
2006年,物美商業就曾透過託管、收購、重組等方式控制或擁有了北京第四大零售商美廉美超市和上市公司銀川新華百貨、北京懷柔的京北大世界、日本大榮集團旗下的天津大榮。
直至2010年,物美商業已擁有1萬家便利店、1000家綜合超市和100家大賣場。
退市後,物美仍然持續大手筆收購擴張事業版圖。
物美副總裁喬紅兵在2015年10月退市後表示,將集中對零售領域、區域內規模前三名的企業進行併購。
2018年後,物美的收購動作再次加速,目前物美擁有美廉美超市、新華百貨、浙江供銷、百安居、崇菜物美、浙江供銷、英國百安居、韓國樂天、日本大榮、麥德龍等多個知名品牌。
“這些年物美進行了通盤的規劃,在整合擴張方面極為強勢,對未來發展以及戰略思路上制定出行進方向。”5月31日,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但加速擴張風險是一定存在的,首先就體現在資金方面。
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物美在收購方面就已經花費超150億元。
瘋狂擴張的背後,物美的資金從何而來?
據招商證券顯示,物美併購所用資金來源,一般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自有資金方面,公司近三年每年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約20億元;外部資金方面,公司主要透過銀行授信額度、公司債券、超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方式進行融資。
截至2019年9月30日,僅銀行授信額度一項,就達到了151.96億元。
九成淨利靠投資
數年來,併購一直是物美髮展道路上的主題,其創始人張文中也高調炫耀收購成果,打造行業巨無霸形象。
然而,物美的業績卻遠不及外表光鮮,併購專案收入貢獻微乎其微。
從招商證券統計資料瞭解,物美收入處於持續增長的狀態,2019年收入達到了429.77億元,但歸母淨利潤卻不升反降,從2015年近50億元跌落至2019年不到25億元,兩項資料相差頗大。
此外,物美淨利潤主要組成部分也並非商超主業,而是來自對泰康人壽的股權投資。
據招商證券統計顯示,物美合計持有泰康人壽9.22%的股份,是後者第五大股東,其投資收益佔淨利潤比重在2019年已經超過90%。
“物美收購基本都是利用槓桿方式,因此借貸成本和整合新收購資產都需要資金投入,這也對其淨利潤造成減少。”沈萌表示。
5月27日,一位接近物美的業內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零售企業要做整體佈局的話,常規都是先投資後進賬。
但在傳統大型商超整體下行環境下,物美併購的傳統商超是否能發光,仍未可知。
“物美追求規模效應而進行收購,但收購需要進行整合,且收購的資產也並非盈利大的資產,否則對方也不會出售。”沈萌表示。
以一個月前其收購的麥德龍為例。電商興起,傳統實體零售企業萎縮,消費者對麥德龍依賴性持續減弱。公開資料顯示,從2008年至2018年,麥德龍集團的全球營收已從歷史最高峰的655.29億歐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370.82億歐元,而中國地區只佔7%的收入比例。
沈萌坦言,物美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檢驗收購效果是否符合預期。
不僅如此,過分依賴京津冀地區也是物美難創佳績的另一大誘因。
“物美商超主戰場還是在京津冀、華北華東地帶,而其他地區家居、商場百貨更多一些。”李先生表示。
根據智研諮詢在去年5月釋出的《2019―2025年中國超市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地方超市代表企業中百集團、家家悅和京客隆的銷售額複合增速分別為6.26%、5.18%、2.55%,而物美卻只有1.93%,後者難再實現區域深入滲透。
“物美是從華北地區起家,門店多集中於此,但通過後續大規模收購,物美已在向全國擴張。”沈萌表示。
但賴陽認為,即使物美收購了京津冀以外的連鎖商超,但想要突破當地已經形成的商超佈局很難,仍需要長時間去磨合。
數字化轉型解困
如何盤活手頭上的資產成了物美的頭等大事。
去年12月底,在騰訊風雲演講暨2019經濟年會上,張文中表示,“分散式電商是解決實體零售企業全面數字化最好的工具,商場、超市是線上線下流量的聚合點,也是商品供應鏈的聚合點”。
在此理念下,張文中攜團隊在2015年創立了多點Dmall。據官方介紹,多點Dmall是數字零售解決方案服務商,幫助傳統零售企業進行深入到零售全鏈條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多點Dmall其實有兩塊模式,一是為零售企業提供完整的電商解決方案;二是著重幫助門店去提升效率,改善使用者體驗。”2017年10月,多點Dmall合夥人劉桂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介紹。
上述業內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多點Dmall和物美有密切合作,目前前者主要服務物件也是物美系傳統零售,並且在帶動客流量方面已見成效。
今年5月初,張文中對外公開表示,目前已經有100多個零售企業、1萬多家商店在用多點。多點的使用者達到8000多萬,月活達到1600多萬,在2020年1月成為全國排名第七的移動電商平臺。
“多點是物美線上線下結合的平臺,可以緩解百安居、樂天瑪特、麥德龍等新收購的零售標的銷售渠道問題,但想要完全解決傳統零售目前存在的問題,並不容易。”沈萌表示。
“物美應該在渠道升級基礎上,加強吸引消費者的核心競爭力和業態結構,或者適應消費者需求變化,打通兩者聯絡才能真正解決目前存在的危機。”賴陽表示。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影片),除轉載外,均為時代線上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宣告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絡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