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車柯蒙)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瞭解到,近期出爐的2020年全國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本次參評的近3000萬戶企業納稅信用狀況持續向好,其中A級企業數量增速明顯,B級和M級企業數量穩中有升,C級和D級企業數量持續減少。
納稅信用是衡量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我國納稅信用管理制度不斷完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應用向多領域擴充套件,優質的納稅信用日益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金名片”。
據瞭解,按照國務院印發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總要求,自2014年7月起,稅務總局先後印發《納稅信用管理辦法》《納稅信用評價指標和評價方式》等一系列納稅信用規範性檔案,形成了涵蓋資訊採集、級別評價、結果應用、異議處理、信用修復等“全環節”的納稅信用制度框架體系,逐步推進納稅信用由靜態評價向動態管理過渡。
目前,納稅信用評價基本覆蓋了全部企業納稅人。稅務部門每年依據主觀態度、遵從能力、實際結果和失信程度4個維度、近100項評價指標,對企業納稅人信用狀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由高到低分為A、B、M、C、D五級。稅務部門按照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原則,對不同信用級別的納稅人實施分類服務與管理。
2020年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顯示,我國企業整體納稅信用狀況持續向好並呈現三大特點:
一是A級企業數量大幅上升。2020年共評出A級企業172萬戶,較上年增加46萬戶,增長37%,A級企業在評價總戶數中的佔比比上年提高了0.96個百分點。這表明納稅人對納稅信用越來越重視,依法誠信納稅意識不斷增強。
二是B級和M級企業總量穩中有升。2020年B級和M級企業總量達到2489萬戶,佔評價總戶數的84.67%。其中,B級佔比提升近2個百分點;M級佔比下降0.84個百分點。這“一升一降”表明守信群體內部結構也在向好發展。
三是C級和D級企業總量持續減少。C級和D級企業共計279萬戶,較去年減少近19萬戶,在評價總戶數中佔比9.48%,較上年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連續2年保持下降。
國家稅務總局納稅服務司副司長張維華表示,從今年評價結果看,納稅信用A級和B級納稅人的數量進一步增加、比例進一步提升,這說明廣大納稅人依法誠信納稅的意識、意願、能力都在增強,也說明納稅信用管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稅務部門將納稅信用資訊“推出去”“連起來”,不斷對接社會信用資訊,讓守信企業在稅收服務、融資授信、專案管理、進出口等領域享受更多優惠和便利。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不少企業更是將納稅信用轉化成穩產能、渡難關的“真金白銀”。
針對失信者,近年來,稅務部門定期按照信用資訊目錄,向全國信用資訊共享平臺推送A級納稅人名單、稅收違法“黑名單”等稅務領域信用資訊,並聯合發改、金融、公安、市場監管、海關等部門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讓守信者處處受益,失信者處處受限。
一旦被認定為失信者,是不是就意味著終身要頂著“失信”的帽子?建立納稅信用修復機制的探索一直在進行。2019年,稅務總局印發《關於納稅信用修復有關事項的公告》,明確自2020年1月1日起,納稅人發生未按法定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稅款繳納、資料備案等事項且已補辦的,可在規定期限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納稅信用修復。
作為失信主體的自我糾錯機制,納稅信用修復不給失信者“斷後路”,並促使他們主動“尋出路”。實施以來,約70萬戶企業實現了評定檔次“升級”。在2019年到2020年的評價中,有近6萬戶企業得益於信用修復機制升至A級。
稅務部門提醒有關企業納稅人,今年的納稅信用評價結果釋出後,企業能夠主動糾正2019年發生的逾期申報繳稅、非正常戶等19種失信行為的,仍可在2020年底前向主管稅務機關提出修復申請,改善自身納稅信用狀況。
張維華表示,下一步稅務部門將按照中央關於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部署,繼續完善納稅信用管理制度、最佳化納稅信用評價方式、拓寬評價結果共享應用渠道,讓守信企業一路暢通,失信企業處處受限,持續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稅收服務管理機制,努力推動稅收誠信與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接軌,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