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漲之後 美國即將上演史詩級破產大潮?

下半年,美國經濟難上加難。

華商韜略·洛杉磯報道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教授約翰·摩根嚴正警告: 金融震盪,很可能在下半年捲土重來; 5月,中國人民銀行在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也明確指出, “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

蹊蹺的是,美股在3月23日跌入谷底後,並未像人們預期的那樣一蹶不振。

▲道指逐步回升

三大指數,似乎拋開了疫情和反種族抗議等一切負面影響,逐步攀升,一騎絕塵。

3月23日,在美聯儲降息接近於零的訊息刺激下,美國股市觸底反彈,並在6月達到反彈高點。其中,道瓊斯指數的反彈幅度,最高達50%;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指數甚至突破前點,創出10000點的歷史新高。

截至6月5日收盤,波音大漲11.47%,當週市值暴增約336億美元。而巴菲特曾經持有美國航空、達美航空、西南航空、美聯航,周累計漲幅分別為77.05%、35.50%、18.94%、51.23%。

雖然沒有人比“懂王”更懂就業率,但BLS還是火速釋出宣告,承認並解釋資料存在統計誤差,修正後的5月失業率可能高達16.3%以上。

為了維穩,美國各州都在逐步復工,就業率確實有所回升。但4400多萬失業者,很難回到原有的崗位。

在美國,服務業提供了80.2%的就業,實現了70%的GDP。而美聯儲經濟資料顯示,美國零售銷售與餐飲服務指數同比下降21.6%,消費品行業的新訂單價值同比下降27.5%,且均低於08年金融危機水平。

疫情的衝擊下,美國知名的大型連鎖百貨Neiman Marcus,率先申請破產;有118年曆史的JC Penny緊隨其後,宣佈將關閉在美約200家門店,預計受影響員工達85000人。

不僅是零售業,餐飲娛樂業也是重災區。著名連鎖自助Souplantation受政策影響永久歇業,必勝客、AMC等也紛紛關閉大量門店減少開支。

芝加哥大學貝克爾-弗裡德曼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42%的疫情造成的裁員,可能成為永久性的失業。

疫情控制和疫苗開發的進展並不樂觀,突發的反種族抗議和多地暴亂更是雪上加霜。美國想要解決其中任何一個問題,都在變得加倍困難。

這導致某些一線崗位工作者的復工意願,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強烈。

學前班老師蕾妮·莫爾斯已經失業兩個多月了,她工作的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託兒所正在考慮重新開張。

但莫爾斯則對此表示恐懼:

“他們總是一臉的鼻涕,一個接一個地感冒,感覺就像一個傳播疾病的中心。回到那裡的感覺真的很可怕。”

意外的是,復工除了要冒著感染的風險,還意味著收入會降低。

疫情期間,美國聯邦政府提供每週600美元的額外失業救濟金,加上失業保險,這比莫爾斯的正常收入——還要高。

當然,救濟金管得了一時、管不了一世,大部分低收入人群只能被迫返工。

根據美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計算,非裔、拉美裔在許多基礎崗位上都佔有絕對比例,比如超市店員和送貨司機。在紐約市,在疫情下還在工作的一線工人3/4是有色人種。

因為低收入,這些人群的抗風險能力更低,無法長期失去工作。《紐約時報》認為,新冠病毒加劇了這種種族就業的不平等,少數群體的死亡率更高、經濟損失更大,種族危機難以平息。

而貿易戰不僅僅只針對貿易,美國還在不斷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加碼:

5月15日,美國升級對華為的制裁,企圖切斷華為的供應鏈;

5月20日,白宮釋出《美國對中國戰略方針》,重申的戰略目標中,就包括“迫使中國停止或減少損害美國利益的行為”;

同日,美國參議院透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要求在美上市外國公司加強監管,矛頭直指中概股。

5月22日,美國商務部將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包括北京計算機科學研究中心、360、哈工大等。

面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制裁,中國雖然會在短期內受到影響,但美國公司也面臨著失去部分中國市場。

華為曾花3000萬美元,購買美國晶片積體電路設計EDA軟體。但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發布出口管制新規,全面限制華為使用EDA軟體設計晶片,同時限制使用美國技術的代工廠給華為製造晶片。

這讓華為不得不面對晶片“斷供”的風險。

雖然美國在晶片設計和軟體上有著壟斷優勢, 但是去工業化後,美國已無法在晶片產業上一家獨大: 日本掌握著原材料,韓國在製造上領先,裝置方面歐洲一馬當先。因此,美國對華為的制裁,也直接影響著其他國家的利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情況下,這種情況同樣也適用於其他高科技產業。

華為受到制裁後,中國開始全力支援晶片國有化。國家大基金加碼投資晶片領域,在該領域累計投資超3000億元;國產EDA企業也在扶持範圍內。

不僅如此,華為基於5G領域的優勢,與歐洲許多國家簽訂了5G建設合同,並開始對6G進行預研,一定程度上分散了晶片方面的風險。

而對於MATLAB的禁用,軟體所屬美國公司MathWorks也表示無奈。

但這次禁用,反過來也是對中國理工科研體系的一次激勵。高校等科研機構應該反思教學的真正意義是應用和創新,而不是拿來主義走捷徑。

MATLAB事件一出,已有開發者放出了國產替代軟體時間表。

雖然要開發出完全沒有美國裝置和技術的生產線和軟體絕非一朝一夕,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年甚至更久,甚至充滿了失敗與挫折;但開發和創新會帶來資金、創造就業、留住人才。長期以往良性迴圈,中國的自主創新體系,反而有更強的實力與美國競爭全球市場。

打壓中國,救不了美國經濟。恰恰相反, 美國在中美貿易中攫取了巨大利益。

此前,中國減少了對美國大豆、玉米等農產品的採購,以反制美國的關稅措施,美國農民在貿易戰中損失最為慘重。但近幾個月來,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採購量正在增加,截至6月初, 中國採購量佔美國大豆總銷售量的2/3,成為最重要的買家。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表示: “中國看起來可能會在2020年甚至2021年,繼續成為全球GDP增長的最大引擎。而我們當然希望美國公司能從中受益。”

美國經濟的真正癥結,並不是高科技領域的中國挑戰,而是其產業結構畸變造成的實體經濟疲軟。

20世紀90年代,伴隨網際網路崛起,美國經濟開始脫實向虛。農業、製造業變成了不賺錢的低端行業;美股低門檻准入制度,則為網際網路、高科技企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估值神話。

透過高科技和美元金融,美國實現了輕鬆賺快錢、收割全世界,卻在製造業踏踏實實地“自廢武功”:工業上沒有了全產業鏈優勢,加上人力資源昂貴,利潤倍受擠壓。

而特朗普高喊的“重啟製造業”,在全球供應鏈已在過去幾十年被徹底重塑的格局下,要真正起到作用,比中國在晶片等核心高科技領域的突破還要困難。

此輪美股反彈上漲,基本上歸功於美國政府不遺餘力的“救市”。

▲美國破產公司數量創新高

美國媒體預測, “史詩級”破產潮將席捲美國,且至今看不到企穩的跡象。

雖然特朗普政府,仍將美股視為連任的砝碼之一,且不肯輕易放棄,但缺乏實體經濟支撐,僅靠政府資金救濟,已難回巔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769 字。

轉載請註明: 股市大漲之後 美國即將上演史詩級破產大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