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普惠金融是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手段,突破傳統金融“物理網點+人工服務”模式限制,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可得性和滲透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加速了數字化金融服務的程序。在農村地區大力發展以數字技術所推動的移動支付,對建設美麗鄉村、支援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普惠金融縱深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基於數字普惠金融視角,透過線上問卷調查、實地農戶訪談等方式,深入瞭解河南省南陽地區移動支付發展現狀,綜合分析推廣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對策建議。
01 移動支付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有力支撐
移動支付提升數字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在移動互聯、大資料、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推動下,普惠金融已進入數字化時代,借力數字技術大力推廣移動支付的運用,充分發揮移動支付靈活快捷、成本低、效率高、惠及面廣等優勢,極大地方便了農村居民生產生活,也使各個階層和群體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務,公平地獲得金融資源。
移動支付豐富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內涵。移動支付具有廣泛的業務適應能力,透過移動支付與金融服務各項功能的充分結合,可以有效應對農村地區傳統金融服務網點少、基礎設施較差、服務質量與效率低下等問題。移動互聯使短時間內能觸達數量龐大的使用者群,顯著降低了獲得成本和交易成本,依託移動支付環節產生的資料也可有效改善資訊不對稱、融資效率低下、風險控制困難等問題。
移動支付助力農村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隨著農村金融服務市場的升級轉型,將移動支付與鄉村振興、農村普惠金融、“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資訊產業發展、農民生活場景等對接融合,透過移動支付直接輸送到最需要的農村和農村經濟體中,能更好地實現農村普惠金融的商業可持續性和可獲得性。
02 南陽市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實踐
政策引導為農村地區移動支付發展提供保障。從頂層設計看,黨中央、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的釋出和中國人民銀行在不同時期對於農村支付環境建設的工作意見的實施對網上支付、移動支付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發展方向。作為河南省內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市,尤其相繼被確定為河南省移動支付“區域示範城市”、中國人民銀行“全國示範城市”後,人民銀行南陽市中心支行(以下簡稱“南陽市中支”)高度重視、主動作為,有力發揮示範城市引領作用,出臺多項方案推動移動支付便民工程的落地實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以調查情況為例,在2020年“南陽市農村地區支付移動支付使用情況”抽樣調查中,2209人次樣本中83.3%選擇習慣使用的支付方式為移動支付;95.79%使用過移動支付,49.57%的使用時間為三年以上,28.88%的使用時間為一到三年。
“移動支付+”模式下沉助力鄉村普惠金融生態圈打造。結合南陽市縣域多及農村人口多實際,南陽市中支因地制宜推動“移動支付+”模式向鄉村延伸下沉,相繼開展“移動支付+便利化生活場景”“移動支付+鄉村旅遊”“移動支付+產銷服務”“移動支付+農村支付”“移動支付+金融宣傳”等模式,推動縣域公交、教育、醫療、菜市場、食堂等公共便民場景和景區、涉農場景等受理移動支付,提升助農惠農服務水平,提高了農村地區移動支付使用意願及金融知識認知度。調查中,在“移動支付最吸引人的地方”中92.44%選擇“便利生活,如生活繳費、日常付款”,其次是“操作方便快捷”、“移動性強,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分別為81.12%、78.9%;在“透過什麼途徑瞭解熟悉移動支付”中佔比前四的分別為“銀行機構、支付機構的實地宣傳、培訓活動”“開展使用優惠活動”“電視、網路、報刊等媒體廣告”和“身邊朋友介紹推薦”。同時,70.53%的群眾對南陽地區農村移動支付前景非常看好,23.49%的群眾認為“要看相關政策及自身發展情況”。
基礎設施與受理環境改善提高農村支付服務水平。南陽市中支與各相關部門大力推動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南陽市支付清算網路覆蓋率達100%。各參與機構陸續推出新業務和新產品,賬戶普及率、網銀及手機銀行使用者持續提高,“雲閃付”App、手機刷卡支付、掃碼支付等覆蓋面越來越高。農村小微商戶收付款、電商購物、社交紅包等的興起也進一步助推了農村新興支付方式需求,尤其是疫情期間企業和農戶線上辦理賬務查詢、轉賬匯款、投資理財、生活繳費等基礎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在農村移動支付使用調查中瞭解到,一是產品較為豐富,選擇“銀聯手機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寶支付、”的佔比分別為56.45%、96.06%、81.94%;二是小額高頻的日常消費領域使用較高,使用金額“50-200元”的最多,為46.72%;三是使用頻率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使用較為頻繁,選擇“每天至少一次”“每週至少一次”分別在32.96%、48.98。
03 移動支付助力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使用人群較為集中,習慣培育、普及率有待提高。調查中發現,移動支付呈現出明顯的職業分佈和年齡分佈,18-30歲的佔比最高38.34%,31-40歲的其次為27.12%;本科/大專的佔比最高為76.14%,高中/中專/職高其次為18.02%。這也說明,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習慣偏好、教育程度是移動支付使用的影響因素,中青年接受新事物能力強,更傾向於使用便捷的移動支付,年齡越大對現金業務、政策性業務的需求越高。隨著城鎮化程序加快,更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對移動支付的需求逐步增大,而遊離在網際網路之外的“非網民”受農村消費理財觀念、傳統交易習慣、移動工具使用等影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動支付認同和接受度。
相關配套設施薄弱,適用場景、使用者體驗有待加強。移動支付的順利完成,需要智慧手機等終端裝置,覆蓋廣、訊號良好的行動網路,相關App和交易處理系統,能夠及時處理故障和風險的服務網點和工作人員,為商戶配備熟悉業務的收銀、管理人員,掃碼槍、掃碼儀等受理裝置。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緩慢,受預期收益、投入成本和潛在風險等因素的影響,金融機構對移動支付裝置配套投入不足,農戶能夠使用的適用場景少,移動支付體驗差、覆蓋率低也阻礙了移動支付在農村市場的大力推廣。在“阻礙您使用移動支付的因素”調查中,“網路差會導致支付失敗”為51.43%最高,其次為手機安全問題、個人資訊擔憂、支付的場所較少等因素。
資源整合、普惠力度不足,存在“資料霸權”現象。以調查情況為例,在場景使用、移動支付份額、使用者習慣上不斷擴大,但寡頭壟斷的現象也對市場競爭格局、傳統銀行業務造成大的衝擊,繼而對當地銀行存款、貸款及中間業務帶來“分流”和“抽血”效應,而“普”和“惠”的關鍵仍需要當地銀行機構持續性的“輸血”和投入。另一方面,農村移動支付業務發展,涉及到監管部門、銀行機構、支付機構、通訊運營商、相關政府部門等各方面,實際業務推廣中多家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分頭推廣各自業務,存在資源整合度不高、受利潤水平差異大、收益分配不均衡等問題,對重點地區和重點客戶加大營銷,對偏遠地區、長尾人群等疏於拓展業務,地域、人群差異把投入到農村地區相對較少的資源進一步分散,沒有有效發揮移動支付在消除城鄉數字鴻溝中的作用。
安全保障、市場監管待加強,相關風險保障體系需完善。使用移動支付涉及到賬戶安全等資金敏感問題,關係到農戶切身利益。隨著金融支付手段與資訊科技的高度融合,如果缺乏足夠的安全防護措施,各類詐騙簡訊、手機病毒、個人隱私洩露等會直接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也影響農村居民使用移動支付意願。在“您認為移動支付需要改善的地方”調查中,77.27%、69.58%的人次選擇“提高交易安全性”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使用者合法權益”。完善法律規範體系、風險保障體系、加強移動支付市場業務監管也成為移動支付進入農村地區的關鍵一步。
04 相關政策建議
加大宣傳教育和普及力度,提高農戶使用意願。建立長效宣傳機制培育農村居民金融知識素養和支付安全意識,提高移動支付使用興趣和意願。一是依託場景開展有輻射性的宣傳,可利用銀行鄉鎮網點、支付服務點,農貿中心、大型商場等支付場景較多的場所開展使用培訓及推廣宣傳,培育移動支付便民、快捷和在小額支付方面的積極作用,發揮宣傳一傳十、十傳百效果。二是依託物件開展有趣味性的宣傳,可透過宣傳短片、趣味影片、場景介紹、有獎競答、村民情景劇等形式形象生動地普及移動支付,解決農村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文字資料難理解等難題。三是依託內容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加大對移動支付安全性、防範電信詐騙、農民金融消費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增強使用移動支付和相關金融產品的信心。
加大資源整合和設施完善,推動在公共民生領域應用。一是建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落實的發展機制,推動各方聯合制定移動支付應用相關政策措施及激勵機制。先期可由政府統籌引導,大力發展以銀行業聯網通用優勢全面推進的移動支付便民工程,待各支付服務經營主體大量投入後,合理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服務資源優勢互補。二是加強統籌協調,促進相關設施開放融合。推動各方加強合作探索多方共贏的可持續商業模式,共同開鑿移動支付下行渠道,整合農村地區資金流、資訊流、供應鏈流等,整合農村電商、醫療、出行、購物、繳費、理財、旅遊等消費環節,實現移動支付產品互聯互通,提高使用者粘合度,構建閉環生態圈。
加大資料共享和長尾群體支援力度,增加普惠金融的有效供給。一是加強資料共享,化解“資料霸權”。引導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有序競爭,堅持農村支付服務於“三農”的地位,防止不平衡、不正當競爭在農村地區出現。根據不同的職能特點和市場定位,充分發揮各市場主體優勢,加強合作共享及互補融合,網際網路公司可適時將大資料變現,銀行機構也可借力技術加快數字化、智慧化程序,協力推動普惠金融發展。二是加大薄弱群體關懷,減少“數字鴻溝”。利用移動支付打破農村地域約束和空間障礙的限制,覆蓋傳統金融的服務盲區,透過縮小農村地區間經濟發展之間及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支付服務差距,適當透過移動支付補貼、降低特定商戶費率、減免手續費等方式對邊遠地區和弱勢群體進行業務傾斜,擴大移動支付滲透面。
加強監管框架構建和風險體系完善,營造安全的移動支付發展環境。一是建立更為完善的移動支付業務監管法律法規體系。及時彌補法律空白點,維護公平有序的競爭格局,助力行業標準與秩序的構建。可利用“穿透式監管”、監管沙盒、非現場監管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基層移動支付業務監管力度,防範一線業務風險。二是將移動支付與大資料應用、雲計算等結合創新業務產品應用,在堅持風險底線基礎上引導各市場主體創造更貼近農村支付需求、農村群體實際、更安全的移動支付產品和業務,擴大農村地區民生領域應用範圍。三是建立更為完善的移動支付安全標準,明確各方責任與分工,健全符合移動支付發展特點的風險管理體系。在外力和長效機制上推動多部門聯合打擊農村地區網際網路金融欺詐、電信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行業自律上督促從業機構提高風險管理能力,不斷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 抽獎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