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發基金還是在2018年6月13日,兩年過去了,我的頭髮白了不少。”一句玩笑話,道出了吳華在投資上的默默積累與深入思考。
“相比兩年前,在大消費的賽道上,我的研究比以前更加紮實,對子行業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公司研究上,我可以更好地把感性認知和理性的量化分析相結合,也發展出更多的分析工具,讓研究變得更加科學合理。”他說。
如今,擬由吳華擔綱的泰達宏利價值長青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即將發行。“對於選出價值長青的企業,我現在有了更多準備。”吳華篤定地說。
重點關注大消費賽道
“長線投資於穩健成長的卓越龍頭企業,核心就是要尋找最優的收益回撤比。”吳華將自己的投資方法論簡單地概括為一句話。
投資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跟隨他的介紹,吳華投資策略的一角漸漸被揭開。在他看來,找到最優收益回撤比,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好公司,而這首先從選擇一個好行業開始。
“行業的選擇更多要看行業中長期的景氣度。”吳華說:“我首先會透過行業內部出現的最基本趨勢來判斷。”什麼是最基本的趨勢?他舉例說,比如人口結構的特徵,過去二十年人口結構以青壯年為主,他們最大的需求是買房,因此過去二十年房地產會有一個爆發期,但未來二十年人口老齡化加快,養老和醫療的需求量會隨之增加。
“其次要看這個行業處於自己生命週期的什麼位置。我希望所投的行業是有漫長生命週期的,看不到盡頭的。”這一判斷來自吳華對管理學經典理論的推論:“管理學界在上世紀有兩位泰斗級人物,一位叫安索夫,一位叫錢德勒。安索夫的一個著名論斷是企業要想長盛不衰,必須實時把它的組織和戰略調整到與外部環境相一致的程度。錢德勒說,企業進行戰略和組織的調整都是有難度的,只是一個稍微容易些,另一個更難。所以,鎖定了企業的組織和戰略調整的難度,我選擇外界環境變化較慢的行業,其中的企業更容易長盛不衰。”
為此,吳華將投資重點聚焦到大消費賽道,包含醫藥、食品飲料、家電、輕工等細分行業。在他看來,寬闊的大消費賽道,今年上半年是受損的,但一些品牌消費品的標的其實很稀缺,一旦疫情結束,這些標的的稀缺性就會自然而然地湧現出來。下半年,在消費主賽道上,會看到一些被錯殺的,高確定性的機會。
感性認知與量化分析結合
如何從賽道中挑選好公司?管理學的理論同樣適用。吳華說:“我要選擇的企業是具有綜合學習基礎的企業。‘綜合學習基礎’這一概念同樣由錢德勒提出,他認為一個企業最重要的是具有綜合學習基礎,這是一種對行業和公司的認知以及學習能力,主要包括管理、研發、執行等方面的運用。而企業的發展壯大主要是綜合學習基礎的變深和變廣。”
如何透過一些量化指標來判斷企業是否具有綜合學習基礎?在吳華看來,首先,企業的毛利率和淨利潤率可以反映出一個企業在產業鏈所處的位置,一個具有綜合學習基礎的企業,毛利率和淨利潤率也會很高。
其次,企業的發展應該靠自己綜合學習基礎的變深變廣,而非透過大量的收購併購。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很多收購,沒有積攢很多商譽,但它又做得非常大,那它就是一個好企業。用商譽餘額比上市值,比例越小就越說明這個企業的發展是靠自己的內生動力,這是第二個量化指標。
第三個量化指標是,真正具有綜合學習基礎的企業,它的產品和服務在行業佔據制高點。企業的運營會利用整個產業鏈上的資金來完成,表現為負債主要是流動負債,流動負債裡預收賬款和應付賬款這兩項佔絕大多數。
“只有理性的分析與我的感性認知達到平衡,兩者得出同樣的結論,我才會完全相信這是一家好公司。”吳華補充說,好公司也是動態變化的,“首先我選擇的賽道是變化比較慢的,但也不是完全不變。當行業或公司發生變化時,我會選擇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在人們的‘心理賬戶’上處於高階位置的公司”。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