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和美國的加碼阻截的上半年,華為逆流而上交出了漂亮的業績報告。
8月28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銀行間市場釋出上半年財報。2020年上半年,華為共實現營業收入450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3.67%;淨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23.49%。
C114通訊網首席記者蔣均牧向觀察者網表示,較為亮眼的財報說明,短期內華為的晶片供應確實不會出現問題,至於2022年到2023年,華為的晶片庫存可能用完的時候,情況會出現怎樣的變化,還要看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速度和到時候的國際環境。
打壓之下,淨利潤仍漲23%
在疫情陰霾之下,華為一季度營收1806億元,同比增長2%;淨利潤133.47億元,同比下降7.57%;步入二季度復甦期,華為營收達2701億元,環比增長49.55%,淨利潤297.53億元,環比增長122.91%。
在細分業務內,消費者業務仍然是華為的主要營收來源,並持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資料顯示,華為上半年消費者業務收入為2558億元,較去年同期2208億元大幅增長15.85%。消費者業務收入在總營收中佔比56%,較去年全年的54%繼續爬升,佔據總營收大半壁江山。
此外,運營商業務收入1596億元,同比增長8.94%%;企業業務收入363億元,同比增長14.87%。
出貨量方面,據全球科技市場分析公司Canalys研究報告,2020年第二季度資料顯示華為全球智慧手機出貨5580萬臺,同比略降5%,在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首次奪冠,這也標誌著9年來第一次有除三星或蘋果外的廠商領跑市場。排名第二的三星智慧手機出貨量為5370萬部,較2019年第二季度同比下降30%。
但受到美國政府制裁的影響,華為海外出貨量在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7%,目前70%以上的智慧手機都在中國大陸銷售。
此前,美國政府於5月15日將華為及70家關聯企業列入“實體清單”,要求美國公司需要政府授權才能向華為出售技術產品,隨後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將華為列為美國和其盟邦的國家安全威脅。
8月7日,白宮宣佈禁止美國政府部門購買華為的裝置和服務。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表示不與華為做生意。其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對中國特定企業採取歧視性和不公平的做法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在“實體清單”制裁一週年之際,今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又出新規,升級對華為的晶片管制,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這意味著新規下,臺積電等公司將無法為華為代工生產晶片。
對此,華為釋出宣告稱,華為正在對此事件進行全面評估,預計我們的業務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華為會盡最大努力尋找解決方案。
考驗尚未到來,通用晶片可能是出路
在美國的強勢打壓下,華為未來的市場表現將存在不穩定因素。
8月29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表示,面對美國對華為晶片的封殺,“我們正在想辦法”。
對此,通訊及ICT行業媒體C114通訊網首席記者蔣均牧向觀察者網表示,短期內華為的晶片供應不會有問題,但是目前美國幾乎已經將華為獲得半導體的所有途徑堵死了,“辦法很難找”。
他認為,華為目前晶片儲備帶來的問題可能在2022年至2023年顯現,當目前的庫存晶片消耗得差不多了,具體要看到時候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程度和國際形勢變化,極端情況下,甚至一些基礎元器件也會受到影響。
去年美國對華為進行“封殺”的訊息剛出現時,美國光學產品的銷售就受到了關聯影響。新飛通,Lumentum和II-VI等全球領先的光器件廠商的股價大幅下挫。
Canalys分析師賈沫指出“華為在歐洲等關鍵地區市場的主要渠道合作伙伴對華為越來越謹慎、以採購更少華為的產品和引進新品牌以降低風險”。
浦銀國際分析師沈岱在其研報中表示,華為今年第二季度智慧手機快速復甦趨勢可能不會延續到第三季度,第三季度復甦需求會在二季度的基礎上走弱。
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是今年5月美國升級出口限制還是給華為原本的生產銷售計劃帶來一定的影響;另外鑑於華為二季度提前拉貨效應,跟去年三、四季度的情形比較類似。在去年三季度,華為提前拉貨導致智慧手機環比增長較快,取得13%環比增長,而四季度時又出現環比16%的下降。
但是,制裁華為對全球相關產業鏈來說,可能導致一種“雙輸”或“多輸”格局。據華為方面2018年披露的訊息,華為的核心供應商共92家,美國數量最多,達33家,佔比約36%。
路透社文章資料顯示,華為2018年700億美元的採購中,110億美元流向了高通、英特爾和美光科技等美國公司,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如果徹底“封殺”華為,美企的這部分收入將直接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