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china.com.cn】;
後疫情時代,在大資料、數字經濟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下,企業如何實現自轉型升級?
後疫情時代,新經濟企業發展面臨著多種困難和挑戰。隨著外部環境的快速變化、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商業模式的快速迭代,使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8月7日,由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局主辦、成都高新大資料智慧產業研究院承辦的“領航未來 數智高新”新經濟與企業發展宣講會在成都召開。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成都高新區聚集著眾多新經濟企業,但如何培育高新區企業發展,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仍是擺在企業面前的首要難題。
針對此類問題,今天活動現場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蒲勇健與知名投資人朱未從學術和資本視角,對市場宏觀趨勢以及新經濟企業在後疫情時代普遍存在的戰略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分別進行了題為《新形勢下的企業破局之道》及《洞見:數字經濟的行業趨勢》主題的分享。
在蒲勇健看來,數字經濟是建立在大資料科技進步基礎上的新經濟,而中國的數字經濟已經成為近年來帶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據中國信通院預計,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可達60萬億元,我國數字經濟增速已連續三年排名世界第一,其中四川的數字經濟GDP佔比均超30%。
“它不僅會影響客戶和市場、行業和經濟以及價值鏈,事實上還影響到整個價值體系。”蒲勇健表示,數字經濟的發展將顛覆原有的行為模式,未來還將與體驗和互動、營銷和配送運營、生產以及組織、協同與合作產生激烈碰撞。
另一方面,在中國勞動生產率處於全球較低水平的情況下,數字經濟的有效利用與蓬勃發展將有力推動勞動生產率的提升。“數字經濟將逐步滲透到製造業的各個環節,促進傳統行業生態鏈的融合變革,逐步提升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蒲勇健認為,未來數字經濟創新傳統的社會服務和生活,適合大量中小企業創業,同時還可以提升企業對中高階人才就業的吸納能力。
“數字經濟正處於量變到質變的關鍵節點上”,在朱未看來,行業數字化轉型瓶頸需要逐步打破,並建立數字體系。從城市角度來看,城市間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級差,如新一線與一線城市的差距主要體現在資料運營方面。
目前一線和新一線部分城市已開始積極推進成立大資料管理局,開展資料運營,但後者在力度與成效方面相對落後,在其他一些重點領域如數字醫療、社會信用等方面,新一線城市同樣需要加強。二、三線城市與新一線城市對比主要落後在兩方面:一是特色產業發展乏力,二是部分重點領域如環保監測、數字教育、政務服務等方面依然不足。“在這些領域投入建設,將有助於相應城市實現數字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上述投資人表示,尤其在資料基礎與運營基礎方面,各個城市以硬體為核心的資訊基礎設施差距已經逐步縮小,以資料為基礎的差異開始形成。
資料成為城市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要素。大資料時代,經驗決策向資料決策轉變,權力治理向資料治理轉變。資料將成為構建城市領先優勢的關鍵因素,數字化能力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生產力,以資料為核心,進一步梳理城市內外的生產要素,重新構建數字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在朱未看來,今天的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已經不再是一個個獨立數字應用系統的堆砌,而應是更為關注城市級全面發展、綜合考慮城市生態特色的系統方法論,因而需要實現統一、共享的城市級數字經濟服務平臺,藉助平臺級的數字化能力,打造均衡性數字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