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生物的“蹊蹺”買賣:溢價57%轉讓無經營子公司

8月20日,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洋生物”)將上會,擬中小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15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

IPO日報發現,大洋生物的收入主要來自華東地區。此前,公司曾溢價轉讓無經營子公司,明面上看似是賺錢,但深度挖掘後,這或許是個賠本買賣。


大洋生物的“蹊蹺”買賣:溢價57%轉讓無經營子公司

銷售區域集中


據瞭解,大洋生物是一家專業的化學原料製造企業,主要從事無機鹽、獸用原料藥等化學原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碳酸鉀、碳酸氫鉀、鹽酸氨丙啉、2-氯-6-氟苯甲醛等。

2017年-2019年(下稱“報告期”),大洋生物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55億元、5.84億元、6.22億元,淨利潤分別為5025.16萬元、7079.66萬元、7949.72萬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時間段內,大洋生物的業績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大洋生物能實現上述的業績,主要是依賴華東地區。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大洋生物在華東地區產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33167.74萬元、36404.37萬元、34864.19萬元,分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60.04%、62.61%、56.25%。

對此,大洋生物表示,公司在華東地區已經穩固建立了品牌、渠道和客戶優勢。同時,公司透過各種措施積極拓展銷售區域,但如果主要客戶發生經營風險,或發生不再續約等情況,而公司在短期內又無法開拓新客戶,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 造成不利影響。


轉讓子公司是賺是虧?


IPO日報還發現,報告期內,大洋生物將其無經營的控股子公司以高溢價的價格轉讓給了他人。

據瞭解,浙江凱勝主要從事配電櫃的生產。2018年6月,大洋生物(持有浙江凱勝92.05%的股權)和大化生物(持有7.95%的股權)將其持有浙江凱勝合計100%的股權轉讓給了浙江三匯電力建設有限公司(下稱“三匯電力”),轉讓價格為680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2017年和2018年1-6月,浙江凱勝的營業收入均為0萬元。截至2018年6月21日,浙江凱勝的淨資產為434.24萬元。

由此計算可知,大洋生物將其持有的浙江凱勝股權以增值率56.6%的價格轉讓給了三匯電力。

不過,浙江凱勝已停止經營,且被多家機構起訴歸還債務。

也就是說,一家1年多沒有經營的公司以高溢價的價格被大洋生物賣了出去。

從這個角度上看,大洋生物賣出浙江凱勝的股權“賺了”。

但令人不懂的是,為何有人願意高溢價購買一家無經營的公司?


對此,一位註冊會計師向IPO日報表示,從上述情況看,浙江凱勝已停止經營,且被多家機構起訴歸還債務。若起訴發生在賣浙江凱勝股權的期間,浙江凱勝股權的價值肯定也不值400萬了,那賣到680萬極有可能是在跟人“打配合”。

IPO日報進一步查詢發現,實際上大洋生物賣浙江凱勝的股權是虧了。

據瞭解,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大洋生物對浙江凱勝的應收賬款餘額均為1084.52萬元。同時,該1084.52萬元均被大洋生物100%計提了壞賬,預計無法收回。

也就是說,浙江凱勝一直欠著大洋生物1084.52萬元。

對此,一位註冊會計師向IPO日報表示,截至浙江凱勝股權賣出時,其淨資產為434.24萬元,卻賣出了680萬,浙江凱勝似乎是賺了200多萬。但是,浙江凱勝卻欠大洋生物1000多萬元,而這1000多萬元均計提壞賬,這意味著上述1000萬元的債務極有可能還不上。結合大洋生物出售浙江凱勝的價格,大洋生物賣浙江凱勝極有可能是虧本甩賣,而這虧本的價格極有可能是400多萬元。

記者 鄧皓天/編輯 吳鳴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42 字。

轉載請註明: 大洋生物的“蹊蹺”買賣:溢價57%轉讓無經營子公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