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強:新基建須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新基建著眼未來戰略定位,提升我國綜合競爭力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大國競爭的關鍵。當前,新一代資訊科技加速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演進,人類社會迎來新一輪工業和技術革命,邁入數字經濟時代。與以往的產業和科技革命依賴傳統基礎設施不一樣,新一輪的資訊科技革命依賴資訊傳輸網路、資料儲存計算、資訊融合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時代,首先是數字技術設施承載力和使用效率的競爭。“新基建”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賦能的各類支撐平臺,是未來智慧社會的底層基礎,是大國競爭的關鍵所在。“新基建”可帶動相關產業新動能發展,使我國整個產業體系更具有競爭力。

數字產業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在新基建概念範疇中,涉及數字技術新基建、產業數字化新基建、創新基礎設施新基建三大類。其中,數字新基建涉及5G、雲計算、工業網際網路等諸多新興技術及應用,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驅動力,也是未來大國角力的戰略制高點。誰掌握了資料、算力演算法及資料傳輸的主動權,誰就掌握了未來話語權。以IDC為例,隨著雲計算市場爆發、5G商用及物聯網興起,指數增長的資料量與線性增長的IDC 供給之間缺口進一步被拉大。

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是新基建的重要目標。產業數字化的健康快速發展,需要數字基礎設施提前、超前佈局。以5G為例,5G技術應用落地,需要網路基礎設施的超前佈局,目前我國5G基站已在全國30餘個省會及核心城市佈局,為下一步5G的大規模應用構築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技術在產業的滲透逐步加深,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醫療、智慧製造為代表的智慧社會新場景、新應用不斷湧現。在防疫抗疫過程中,雲辦公、雲教育、雲政務、雲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迅速發展,成為傳統產業升級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新基建要率先在具有最大結構性潛能的都市圈發力

都市圈是城鎮化空間的主體形態,是中國最大的結構性潛能。從全球範圍看,都市圈是未來城市發展的主要形態。中國30個核心都市圈集中了32%的人口和52%的GDP ,未來這一集聚趨勢將會持續強化:70%新增城鎮人口將集中在都市圈,構成未來消費和投資增長的源動力。伴隨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都市圈將成為最大受益者,迎來新一波人口增長熱潮。從中國都市圈發展情況看,都市圈將成為承載經濟發展要素的主體形態,成為支撐經濟增長的壓艙石。首先,經濟頭部效應凸顯。中國60%上市公司、88%獨角獸、90%的科創板上市公司集中在30個核心都市圈。其次,創新都市圈化加速。中國90% 的VC風險投資專案集中在30個核心都市圈。此外,創新就近溢位效應逐步強化,北京都市圈生物醫藥產業逐步向大興、亦莊等都市圈外圈層溢位。從我國GDP和人口分佈來看,數十個都市圈和區域性中心城市組成了我國城鎮化空間的基本骨架,都市圈化已成為中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新特徵。

都市圈應用場景和市場集中,具有更高的投資效率。都市圈是“新基建”投資的核心載體,都市圈由核心城市加上一小時通行圈範圍內的城鎮體系構成。華夏幸福研究院定義了30個都市圈,它們的面積佔全國4.5%,人口占全國32.2% ,GDP佔比51.5%,其人口密度、經濟密度和基礎設施密度遠遠高於其他地區。都市圈創造真實有效需求,“新基建”投資回報具有更強支撐,因此,“新基建”應以都市圈作為重點。首先,都市圈城鎮體系亟待最佳化,微中心建設迎來發展爆發期。隨著交通網路的日益完善和核心區的轉型升級,都市圈外圍地區將成為核心區人口和產業轉移的最大受益地。其次,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態勢,將有效拉動都市圈周邊區域投資需求。以服務都市圈為目標的城市—郊區軌道交通體系建設,將為都市圈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活力。最後,都市圈外圈層基本公共服務配套不足,具備較大建設提升空間。以北京為例,全市73.5%的重點中學、88%的三甲醫院、60%的圖書館集中於城六區,而外圍幾個區資源相對匱乏。此次疫情更凸顯了都市圈之間、都市圈外圈層公共服務資源的明顯短板。新基建除了聚焦數字技術發展和產業數字化發展外,還需要加快都市圈應急及公共服務資源建設,推進公共服務設施的統籌配套,為都市圈外圈層在通訊應急保障建設、分校建設、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圖書館建設等方面帶來大量投資。

顧強:新基建須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新基建要以應用為主導,與場景創新深度融合

新基建應遵循以應用為主導、與場景創新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則。以IDC為例,IDC空間佈局呈現明顯市場指向,核心城市應用場景更豐富。金融機構、網際網路企業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對資料中心訪問時延、運維便捷以及安全性有較高要求,因此未來核心城市都市圈的資料中心建設需求依然持續上升。此外,受應用導向,需求牽引,核心城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完善,數字經濟發展較其他區域快,新的產品、新的業態、新的模式也多產生於核心城市,因此應用場景更為豐富,需求更為旺盛。國內IDC重點佈局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三省市佔比近40%。雖然受能耗等成本因素影響,近年有所下滑,但新建資料中心仍趨向於東部高需求地區。除了IDC外,CDN/MEC建設也是具有顯著的市場指向特徵,需求年均增速高達50%左右。

新基建要堅持市場機制和效率優先的基本導向。以汽車為例,在部署汽車充電網路等基礎設施時,一要滿足高頻使用場景,對公交專用、出租專用、環衛物流專用、城市公交、城際快充等優先建設;二要重點區域先行,在使用頻率最高、應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優先佈局。結合場景創新、模式創新來推進“新基建”建設,才能提高投資效率。成長型都市圈重點佈局應急監測及防控體系、新型研發及重症研究中心、智慧醫療資料平臺,旨在補足都市圈之間的醫療資源差距。都市圈外圈層則重點佈局基層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如方艙醫院,以及公共應急服務平臺,旨在提高都市圈外圈層醫療設施密度。

促進都市圈新基建與新產業新經濟互動發展。核心都市圈是培育新興產業、孕育新經濟動能的主要載體、戰略新興產業的策源地。杭州都市圈憑藉其強大的數字經濟產業,帶動周邊地區電商物流、柔性製造、資料處理、智慧製造等產業發展。以新基建建設驅動新興產業發展具有良好條件:一方面,新基建自身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另一方面,要以新基建為牽引,加大技術攻關力度,提高本土化、本地化供給比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34 字。

轉載請註明: 顧強:新基建須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