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周月明
編輯 | 承承
新三板公司美暢新材擬轉板在創業板上市,雖然2016年至2019年營收和業績增長迅猛,但若仔細分析可發現,這三年資料的真實性存在很大疑問,不僅營收存在虛增的可能,且存貨方面資料也有失真的嫌疑。
掛牌新三板的美暢新材早在2019年4月就已釋出了擬在創業板IPO的招股書,招股書披露,2016年~2018年營收和扣非後歸母淨利潤均實現持續快速增長,然而4月份披露的2019年年報卻讓人大吃一驚,營收和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同比下滑44.70%和60%。對於這樣一家營收業績出現“過山車”表現的公司,《紅週刊》記者在檢視其招股說明書和相關財報後發現,公司前幾年的財務資料存在不少疑點,不排除其為達到上市目的有資料造假的可能。
盈利空間壓縮業績遭變臉
美暢新材的主要產品為電鍍金剛石線,用於晶體矽、藍寶石等硬脆材料的切割,2016年時,因單晶矽龍頭公司隆基股份將金剛線切割大規模用於矽片切割,使得成立剛剛一年的美暢新材從中大幅受益,業績出現突飛猛進。財報資料顯示,2016年至2018年,美暢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84億元、12.42億元和21.57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9400萬元、6.77億元和10.24億元,短短三年之間,業績翻了10倍。
不過,一個賺錢的行業往往容易在短期內會湧進大量競爭者,金剛線行業也是如此。激烈的行業競爭令美暢新材盈利空間愈加壓縮,首先體現在其銷售單價上,招股說明書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金剛石線均價一路下行,分別為180.3元/公里、174.02元/公里和123.64元/公里,尤其是2018年降幅最為明顯。銷售單價上不去,公司只能靠壓縮成本來贏得更多利潤,2016年至2018年,金剛石線單位成本分別為53.65元/公里、49.99元/公里和43.94元/公里,然而即便如此,美暢新材還是阻擋不了毛利率下滑的趨勢,2016年至2018年,毛利率分別為70.25%、71.12%和63.56%。
值得注意的是,《紅週刊》記者檢視其單位成本變化發現,單位制造成本、單位人工、單位材料成本在2018年都是有所下降的,特別是單位材料成本甚至較上年下降了12.9%,同期公司的材料採購方面,其主要原材料母線、裸粉、金屬鎳、工字輪中,除了工字輪,其餘三種原材料2018年的採購均價都在上升,採購均價下降的工字輪也並不是金額佔比最高的原材料,如此不同步變化情況令人疑問,既然2018年原材料的均價都在上漲,其單位材料成本又是如何做到下降12%的呢?
在2019年4月提交的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表示,要大舉融資23億元,其中10個億並不是用於建設什麼專案,而是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然而讓人疑問的是,在其釋出招股之前,即2018年11月14日時,美暢新材剛剛宣佈分紅計劃,擬每10股派25元現金,合計分紅9億元。公司剛剛進行大比例分紅緊接著又募集資金補充流動性,美暢新材的做法讓人一頭霧水,如果缺錢為何要大舉分紅,如果不缺錢為何將募資中的10億元用來補充流動性?
除募集的10億元為補充流動資金之外,美暢新材還將募集的7億元用於建設高效金剛石專案,然而,截至2018年,公司的存貨已然越來越多,2016年至2018年,存貨佔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4%、13%和23%。在存貨節節攀升,且行業競爭愈發激烈、銷路未卜的情況下,美暢新材還要募資擴產,如此做法是否合適也是有一定疑問的。
大客戶身份存疑
檢視公司招股書,記者發現美暢新材大客戶長期較為集中,2016年至2019年,公司前五大客戶的銷售佔比分別為98.71%、70.12%、67.42%、85.46%,均在65%以上。若細看這些大客戶,大多都是光伏行業中規模較大的公司,比如隆基股份、保利協鑫、晶澳太陽能等,然而梳理這些大客戶,《紅週刊》記者還是發現一些疑點。
首先是出現在2016年、2017年前五大客戶名單中的西安默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其這兩年的銷售金額分別為427.5萬元、5281.39萬元。在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對其他大客戶都有一個簡介,但對默瑞電子科技卻彷彿被“忽略”過去。《紅週刊》記者透過天眼查檢視,發現默瑞科技是一家員工人數極少的小公司,2017年參保人數為1人,2018年為4人,可就是這樣一家公司在2017年與美暢新材銷售金額卻達到5000萬元,如此情況實在令人不解。
除此之外,在與第一大客戶隆基股份的合作中,隆基股份的子公司無錫隆基矽材料有限公司與美暢新材來往金額一直排名靠前,2016年至2018年,分別為9615萬元、2.17億元和1.27億元。然而《紅週刊》記者檢視隆基股份的相關財報,發現無錫隆基2017年、2018年的營收分別為7.1億元、5.5億元,這意味著,無錫隆基2017年、2018年單是向美暢新材採購的金額就佔到其當年營收的30%、23%,佔比不低,然而問題在於,為何隆基股份其他公司向美暢新材的採購佔其當期營收比例均很小呢?
營收資料疑點重重
《紅週刊》記者根據招股說明書核算了美暢新材2017年至2019年的營收資料,發現其確實存在不小異常。
2017年至2019年,美暢新材營業收入分別為12.42億元、21.58億元、11.93億元,其中2017年、2018年披露了境內營收,分別為12.27億元和21.12億元,若考慮到國內增值稅率16%的影響,那麼美暢新材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含稅總營收大約為14.38億元、24.96億元和13.84億元,(實際上,2018年5月之前國內增值稅率為17%,理論上2017年、2018年實際含稅營收可能比推算金額還要高)。
據美暢新材2017年至2019年的合併現金流量表資料,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5.39億元、17.66億元和9.41億元,同期,預收款分別增加2.24億元、-2.14億元和-973.54萬元,對沖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7年至2019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達到3.15億元、19.8億元和9.5億元。將這三年的含稅營收與現金收入資料勾稽,則2017年至2019年含稅營收都分別比現金收入多了11.23億元、5.16億元和4.34億元。理論上,2017年至2019年的應收款項應該分別新增這些金額。
然而,在同期資產負債表中,美暢新材的應收賬款(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合計分別為6.7億元、3.83億元和4.33億元,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資料僅增加了5.2億元、-2.87億元和4946萬元。資料對比可看出,與理論上應該新增的金額相差甚遠,分別存在6.03億元、8.03億元、3.85億元的差額。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考慮增值稅的情況,公司營收與現金收入的差額也比應收款項實際上新增的金額要多得多,2017年至2019年分別多出4.07億元、4.65億元和1.94億元。
在財報中,美暢新材也披露了近幾年的應收票據背書金額,即2017年至2019年分別為7.1億元、6.14億元和5.46億元,可即便考慮這個資料影響,也不能與存在的資料差異相匹配。那麼,美暢新材這幾年的營收差異空間是如何產生的呢?前幾年突飛猛進的業績是否真實,是否存在營收虛增的情況,都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存貨資料處處矛盾
除營收資料連續多年都存在異常之外,據《紅週刊》記者多角度核算,美暢新材的存貨資料也存在矛盾。
在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披露了2017年和2018年公司主要產品電鍍金剛石線的產銷情況,由此可以推算出當年的產銷差,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84.89萬公里、149.13萬公里。與此同時,公司還披露了同期的單位主營業務成本,分別為49.99元/公里、43.94元/公里,將產銷差與單位主營業務成本相乘,分別得到4243萬元和6552萬元的金額,這些金額是2017年和2018年多生產的電鍍金剛石線的價值,理論上,這部分多生產的產品應計入當期的存貨新增中。因這些多出的產品是產成品,即體現為存貨中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的新增中,新增金額應大體與4243萬元和6552萬元相等。
然而檢視美暢新材2017年和2018年存貨的變動情況,這兩年庫存商品和發出商品分別較上一年新增了3120萬元和1720萬元,與理論上應新增的4243萬元和6552萬元並不相符,尤其是2018年相差最為明顯。因此,這些資料上的差異是需要公司進一步解釋的。
值得注意的是,美暢新材的存貨相關資料不僅從產銷角度分析存在異常,其實若從採購角度分析同樣存在異常,尤其是2018年。
在招股說明書中,美暢新材披露了採購各項原材料(母線、裸粉、工字輪、金屬鎳)的詳細金額,由此可推算出2018年原材料採購總金額大約為6.06億元,而同期,營業成本中消耗直接材料的金額為5.04億元,將原材料採購金額與當期消耗的直接材料金額相減,得到1.02億元的差額,這部分原材料既然沒有被消耗,按理說應該計入當期的存貨之中,即2018年存貨中的原材料應大約新增1.02億元。
然而,檢視2018年的存貨情況,其存貨總賬面價值才總共比上一年新增了1.017億元,而這新增的1.017億元中,不僅包含原材料,還包含其他新增部分,這意味著美暢新材2018年存貨中新增的原材料肯定比理論金額要少,如此情況就令其存貨相關資料的真實性產生不小疑問,需要公司做進一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