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紫光國微緊急剎車,這幾個訊號有點費解

上週末來臨之前,紫光國微的瘋漲勢頭終於踩下剎車:7月10日,以2.76%的跌幅報收。但到了13日,在大盤的帶動下,又以4.46%的漲幅報收134.75元/股,這相比於12個交易日前的65.70元/股的開盤價,已經翻倍。

在此之前的8日晚間,歷時一年的定增預案正式宣告擱淺:原本,紫光國微是想斥資180億元,透過併購紫光聯盛進一步拓寬海外市場,但最終未能在證監會獲批。

01

大手筆併購再次折戟

這是一場僵持了一年多的定增預案。2019年6月,紫光國微釋出公告稱將以180億元的交易價格併購紫光聯盛100%股權。後者旗下的Linxens是全球銷售規模最大的智慧安全晶片元件生產廠商之一。

在當時,這一併購動作被業內人士解讀為紫光國微啟動海外市場擴張的重要步驟,但《正經社》瞭解到,他對紫光聯盛的期待遠非如此。根據彼時的公告,公司擬透過此次交易獲得安全、穩定的微聯結器供應源,並藉助標的公司在海外的銷售渠道和客戶關係,拓展上市公司的海外智慧安全晶片業務,提升市場份額和全球競爭力。

事實上,紫光國微的業務主要聚焦於晶片設計業務,而此次併購標的Linxens是在全球都具備領先地位的聯結器生產製造商。從生產鏈條的邏輯上看,招安Linxens,能夠將紫光國微的晶片生產上下游打通。

一年零一個月後,這場聲勢浩大的海外進軍胎死在搖籃中。7月8日晚間,紫光國微釋出公告稱,終止發行股份購買北京紫光聯盛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事項。

根據公開資訊,由於標的資產紫光聯盛100%股權權屬存在瑕疵以及標的資產商譽金額佔比較大,且紫光國微在此前未能充分說明交易有利於提高自身資產質量,因此,該事項未獲得中國證監會稽核透過。

實際上,紫光國微這些年來一直走在併購擴張的路上。來自第三方的統計資料顯示,近10年來,紫光國微公開披露的已完成的併購重組事項就有10起,其中包括收購同方微電子100%股權、分兩次收購國微電子100%股權、收購國微科技100%股權等,涉及到的資金規模共計93億元。

此次擬收購紫光聯盛100%股權的180億元資金規模,已經是此前10年收購規模的兩倍。

值得一提的是,在Linxens定增預案之前,紫光國微還有一筆800億元的定增預案也胎死腹中。那是2015年底,在紫光國微還叫同方國芯的時候,就曾擬向實際控制人清華控股的下屬公司等物件發行股份,募資800億元,投入積體電路業務。但隨後定增物件相繼退出,最終於2019年6月宣告流產。

這也是A股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定增方案,在此之前鹽湖股份曾於2011年發起過774.84億元的定增。

進擊的紫光國微緊急剎車,這幾個訊號有點費解

02

利好與否全憑一張嘴

事實上,儘管從生產鏈條的邏輯上看,Linxens併入紫光國微屬於利好,但在此之前就有業內人士對《正經社》分析過,Linxens的主要業務集中在智慧安全晶片,該業務適用於大面積輻射於銀行卡、社保卡等領域的使用,但隨著數字貨幣時代的到來,卡片類產品的前景並非想象中那麼巨大。而紫光聯盛巨大的商譽一旦遭遇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很有可能會出現業績不達預期、商譽減值等危機。

換句話說,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這次併購折戟反倒成了扼殺隱憂的“利好”。這大概也能解釋,為什麼紫光國微在7月8日宣佈終止定增預案之後,股票會在次日迎來漲停。

7月9日,紫光國微的股票在前一日震盪調整之後再一次迎來漲停,報收132.66元/股。而在7月8日調整之前,已經錄得了5個漲停,且實現了12連陽。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在定增預案被否之前,紫光國微併購紫光聯盛一度被大量聲音認為是大機率會成功的事件。正如有人放在股吧中的觀點:大型國企主導,國家大力發展的晶片領域,按理說順利過會問題不大。

同時,在許多機構的研報中甚至顯示,資本市場對於此次併購被否幾乎沒有什麼防備。中銀證券就曾以“擬收購標的資產紫光聯盛與公司智慧安全晶片協同效應明顯,同時考慮到公司在FPGA領域具有較深佈局,成長空間較大”為由,給予了紫光國微“買入”評級。

轉眼間,併購案被否的話音剛剛落地,一大批“併購被否是利好”的言論就蜂擁而來。其中,不少是曾經高調聲稱併購成功是板上釘釘的人。

03

兩種相互矛盾的訊號

在中國半導體產業,清華系的大牛們幾乎佔據了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比如前中芯國際董事長江上舟、現任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博通整合創始人張鵬飛、兆易創新創始人朱一明……

業內叫得出名號的晶片大牛,很多都能溯源到清華電子工程系。其中,紫光國微實際控制人紫光集團的董事長趙國偉,就是其中之一。

紫光國微的身世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那一年,趙國偉加入了清華大學第一家以半導體為主業的公司同方微電子。我們現在熟悉的第二代身份證,該公司就是當時承接其晶片設計的4家企業之一。

2009年,紫光系的同方股份收購上市公司晶源電子。兩年後,同方微電子被置入晶源電子,頂著“晶片設計龍頭”的光環登陸資本市場,晶源電子更名為同方國芯(隨後兩次改名,分別為“紫光國芯”、“紫光國微”)。

前述提到的趙國偉,在2004年短暫告別紫光集團後在2009年6月再度歸巢。這位被稱為半導體行業的“資本狂人”,在迴歸之後迅速掀起了紫光集團的併購潮。

到了2020年7月6日,股價節節攀升之際,紫光國微卻釋出了紫光集團及其下屬全資子公司北京紫光通訊已於7月1日減持232萬股的訊息。

這讓市場陡然間疑竇叢生。一位業內人士對《正經社》分析道,就財務資料而言,卓勝微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1.52億元,總市值為857.9億元;兆易創新2020年一季度淨利潤1.68億元,總市值為1289億元;而紫光國微的這兩項指標分別為1.9億元、782.8億元,顯得還有不小的追漲空間,但其內部的這種減持行為,釋放的卻是另外一種訊號。【《正經社》出品】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359 字。

轉載請註明: 進擊的紫光國微緊急剎車,這幾個訊號有點費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