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證券一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3.69%和72.28%。5月其母公司營業收入為-1.44億元,淨虧損1.55億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 王今
在2019年扭虧為盈後,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平洋證券,601099.SH)2020年開年不利,業績一路下滑,5月份甚至出現虧損。
儘管已在A股上市近13年,但太平洋證券卻存在著股權分散、業績不振、管理層推動力不足等諸多問題。今年以來,該公司與華創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創證券)的聯姻不了了之,而且分公司和大股東還相繼被罰。
就業績下滑、分公司受罰等投資者關注的問題,《投資時報》向太平洋證券傳送溝通函,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與華創證券一拍兩散
6月3日,太平洋證券釋出公告稱,太平洋證券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嘉裕投資)已與華創證券簽訂《關於太平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及表決權委託協議之終止交易協議》。
對於交易終止的原因,太平洋證券表示,因雙方股權轉讓已過約定的三個月,經雙方友好協商一致,決定終止股權轉讓交易事項。雙方將按照原協議及終止交易協議中相關條款執行保證金退還及解除質押安排。
2019年11月,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證券的訊息被視為業內收購又一起“後浪”。
彼時,華創證券預計從太平洋證券原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手中收購太平洋證券5.87%的股權,並獲取嘉裕投資5.05%的表決權。
若交易成功,華創證券將持有太平洋證券10.92%的表決權,從而獲得華安證券的控制權。
在公佈收購意向僅十天後,華創證券即宣佈與嘉裕投資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並披露全部交易細節。
此後,這一頗令行業期待的併購訊息就此沉寂,即便是在3個月期滿之時,同樣未有新進展。
距離當初華創證券與嘉裕投資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時間已近半年,這一終止訊息才姍姍出爐。
彼時華創證券收購太平洋證券,引發了太平洋證券的股價大漲,主要原因之一在於5.5元/股的收購價格,比釋出收購公告當日的收盤價高出了80%以上。如此高調聯姻卻草草結束,讓人不禁發問,華創證券謀求太平洋控制權最終夭折的原因是什麼?
去年,針對該收購事項華創證券母公司華創陽安(600155.SH)董事會曾有3人投出了反對票,反對的主要理由為收購價格高,交易風險敞口大;標的公司經營業績不佳,歷史遺留問題複雜,經營風險高。此外,也有董事認為收購方案准備不足,風險不可控,並對標的公司管理水平表示質疑。
太平洋證券2020年一季度主要財務資料
(單位:元)
資料來源:太平洋證券2020年一季報
一季度業績大幅下滑
2019年,由於資本市場轉暖,太平洋證券實現營收和利潤雙豐收。其中營業收入17.77億元,同比增長352.72%,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63億元,實現扭虧為盈。
但是進入2020年,該公司業績再次大幅下滑。太平洋證券2020年一季報顯示,其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同比下降53.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834.70萬元,同比下降72.28%。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今年4月,太平洋證券是兩家營收未過億的上市券商之一,當月營收為7373.05萬元,環比下降50.14%,淨利潤為1074.46萬元,環比下降84.58%。兩項環比指標均為37家上市券商中降幅最大。對比來看,當月37家券商整體實現淨利潤增幅51.77%,有27家淨利潤環比增長,15家環比增幅翻番。
到了5月份,太平洋證券再次陷入虧損,營收與淨利均為負值。具體來看,其母公司營業收入-1.44億元,環比下滑295.38%;淨虧損1.55億元,環比下滑1541.08%。不過該公司6月業績明顯提升,實現營業收入1.98億元,淨利潤7433.87萬元。
《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根據太平洋證券5月12日公告,因對內蒙古分公司的管理存在六項問題,被雲南證監局採取責令限期改正和責令增加內部合規檢查次數的行政監管措施。而此次違規的主角,太平洋證券內蒙古分公司在3天之前,因經營管理混亂等問題,被內蒙古證監局採取了責令改正並暫停新開證券賬戶一年的行政監管措施。與此同時,該分公司原負責人宋長達因違法從事其他營利性活動、涉嫌犯罪被司法部門採取強制措施。
另外,該公司第一大股東嘉裕投資因增持問題在今年4月1日和5月7日先後被上交所和雲南證監局點名。2018年7月10日,太平洋證券曾釋出公告稱,嘉裕投資計劃自披露公告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無限售流通股。2019年1月10日,太平洋證券再公告稱,嘉裕投資的增持計劃延期6個月。但到2019年6月19日,嘉裕投資卻終止增持,且在延長期內一股未增,最終僅完成增持計劃下限的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