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薛冰冰
近日,國內上市機場集團紛紛釋出半年報。資料顯示,北京首都、上海浦東、廣州白雲、深圳寶安四家機場上半年共實現營收80.87億元,錄得淨虧損合計14.43億元。
其中,上海浦東機場營業收入最高達24.70億元,而首都機場營收降幅最大,同比減少63.1%,淨虧損也是四家機場中最嚴重,為7.38億元。
具體來看,2020 年上半年,首都機場營業收入19.83億元,同比減少63.1%;淨虧損7.38億元,上年同期為盈利12.9億元,同比減少157.2%。上海機場實現營業收入 24.7 億元,同比下降 54.72%;淨虧損3.86 億元,去年同期盈利26.99億元,同比下降114.29%。
廣州白雲機場營收23.53億元,淨虧損1.68億元,同比下降135.6%。深圳機場營收12.81億元,淨虧損1.51億元,同比減少149.16%,深圳機場方面稱,隨著航班量逐漸恢復,公司5月、6月均已實現盈利。
機場業務完成量方面,因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運營管理浦東機場,2020年上半年,浦東機場共保障飛機起降 13.91萬架次,同比減少 45.59%;旅客吞吐量 1221.22萬人次,同比減少 68.05%。
北京首都機場飛機起降架次11.86萬架次,同比下降59.52%;累計旅客吞吐量達到1301.07萬人次,同比減少73.58%。
廣州白雲機場完成航班起降 14.58 萬架次,旅客吞吐量 1561.96萬人次,貨郵吞吐量 77.44 萬噸,分別為去年同期 60.6%、43.8%和85.7%。深圳機場完成航班起降13.27萬架次,同比下降26.75%,旅客吞吐量1418.67萬人次,同比減少45.09%。
四家機場本身都是千萬量級的機場,截至2019年底,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為超7千萬人次,首都機場更是突破1億人次,但是疫情重創下,國際航線佔比高的兩大機場首當其衝。
航班管家統計的上半年機場資料也顯示,航班量排名順序上,過去穩居第一、第二名的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下降位次最多,退至第六、第八名,廣州白雲、成都雙流、深圳寶安相應上升兩名,位居前三。
從恢復率情況來看,上海浦東同比恢復率為42.25%,北京首都恢復率僅為35.72%,廣州白雲恢復率則接近60%。截至8月23日,廣州白雲機場日均進出港航班量約為1070架次,在國內居於首位。
通常而言,各大機場經營業務分為航空性業務和非航空性業務,一些成熟的國際機場如法蘭克福機場、巴黎戴高樂機場等,非航性收入早已成為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國內,非航業務佔比超過一半的主要有浦東機場和首都機場。
根據財報資料顯示,上半年,上海浦東機場非航空性收入金額大幅減少,不過所佔比重還持續在提升,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非航性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為65.99%,19年年末這一數值為62.68%。
具體來看,上半年公司非航收入為16.30億元,19年同期則為34.31億元,其中,商業餐飲收入從27.73億元減少到10.12億元,下滑幅度為63.48%。公司在財報中解釋稱,商業餐飲收入減少是旅客吞吐量下降導致商業餐飲銷售收入同比大幅減少以及公司對非公中小企業減免租金所致。
首都機場非航空性業務收入為 14.13億元,同比減少57.8%,佔總收入比重為71.25%,截至2019年年末這一比重為62.17%,非航業務比例同樣在提升。
其中,公司特許經營收入為8.9億元,同比下降65.7%,主要是由於國際旅客吞吐量大幅下降,而且公司從2月開始給予部分租戶租金豁免,公司餐飲收入0.7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4.5%。
深圳機場財報則顯示,報告期內,航空保障與地服業務(含候機樓租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9.97億元,同比減少35.68%,其中,候機樓商業租賃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減少22.92%。
民航專家綦琦8月19日曾撰文分析疫情下機場投資的新邏輯,在談到機場非航收入時,他表示,免稅零售、機場餐飲、貴賓服務等由旅客消費而形成的零售收入相對彈性,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原本機場“囊中物”的非航收入一下變成“水中月”,重新恢復需要極大不確定性和較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