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梁平區新增市場主體7683戶,同比增長134.1%,增速全市第一,帶動2.5萬人就業。半年時間,梁平區為何能取得如此可喜成績?
梁平區相關負責人就此表示,梁平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積極培育“辦事不求人,辦成事不找人”的營商文化,認真做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的三道“加減法”,努力讓投資者看好梁平。
近日,重慶日報記者深入梁平區,詳細瞭解這三道“加減法”。
幹勁做“加法” 目標做“減法”
今年4月3日,梁平區召開營商環境建設年動員大會。會議提出,全區力爭新增市場主體1萬戶,培育“四上”(指規模以上工業、限額以上商貿業、資質以上建築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企業100戶。
“為完成這些任務,區裡實施了三個工程。”梁平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一個是“鳳還巢”工程,分門別類建立梁平籍在外人員資訊庫,建立創業創新意向性人員資訊庫,儲備和培育一批新的市場主體。
其次是“小培強”工程,分類建立重點培育企業資訊庫,儲備一批種子企業;制定“一企一策”組合拳政策,加快推動小微企業向“四上”企業轉型等。
第三是“大招商”工程,在承接三峽庫區產業、主城都市區東向開放產業、兩江新區東向拓展產業及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打造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消費品工業基地。
為確保全區上下在幹勁上做“加法”,梁平區出臺28條措施規範政商交往行為,鼓勵公職人員依規依紀大膽開展工作;成立4個由區委常委任組長的營商環境建設督導組,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專項督查。
隨著任務一個個完成,定下的目標剩得越來越少。今年上半年,梁平區回引300餘名梁平籍企業家返鄉發展,返鄉人員創辦市場主體2000餘家;全區“四上”企業達到414家,成功培育高新企業58家。
信心做“加法” 困難做“減法”
今年6月,梁平區透過重慶市網上辦事大廳“企業開辦一網通”平臺申請辦理開辦業務的企業有274家,免費刻制印章274套,為企業節約資金20餘萬元。
“困難做‘減法’,信心做‘加法’。”梁平區相關部門負責人坦言,受疫情和宏觀經濟影響,今年上半年部分企業訂單減少,生產經營困難,導致市場主體投資信心不足。對此,梁平區提出抓減負降成本、抓金融穩信心,直面企業的困境,“困難消減了,信心自然就起來了。”
在減負降成本方面,梁平區減、免、緩稅費2.6億元,減免承租國有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用房租金540.7萬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858萬元,發放援企穩崗返還、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889.06萬元,穩崗職工7496人。
截至6月底,全區金融機構向689家企業發放貸款23.44億元,利率在去年基礎上普遍下調10%。
服務做“加法” 審批做“減法”
7月30日下午,梁平區市場監管局接到電話預約,工業園區10戶企業的住所變更事宜需在月底前辦結。該局隨即建立綠色通道,安排專人受理、稽核這10戶企業的變更登記,並於31日下午下班後開展延時服務,為資料齊全無誤的企業全部發放了營業執照。
“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上述10戶企業之一的重慶耀梁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稱,“梁平堅持服務做‘加法’、審批做‘減法’,把工作做到了企業的心坎上。”
今年,梁平區在區政務服務辦設立“梁平區創業創新服務中心”,在各鄉鎮(街道)設立“創業創新服務視窗”等兩級服務平臺。同時,建立專員聯絡制度、專班服務制度,實現區、鎮、村三級幹部聯絡服務市場主體全覆蓋。透過最佳化開辦企業流程、全程電子化、免費提供印章和稅控裝置、升級改造服務大廳等舉措,實現開辦企業“一網、一窗、一次、一日”全流程辦結,切實做到簡政放權。
現在,梁平區申請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4.07%,平均辦理時限壓減71.79%;減少辦理環節653個,平均每個事項辦理環節為2.84個。
本報記者 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