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近日走出單邊下跌行情,9月8日更是上演暴跌“劇情”。當天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10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01美元,收於每桶36.76美元,跌幅高達7.57%;而11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23美元,收於每桶39.78美元,跌幅達到5.31%。而在上一週,紐約輕質油價的一週跌幅已經達到7.4%,布倫特油價則已連續5天下跌,自8月底以來的累計跌幅達到12.7%,且為6月15日以來最低。
分析認為,此輪國際油價行情拉出長陰線,是多種因素使然。
首先是新冠疫情繼續在各地肆虐,給世界經濟復甦蒙上厚厚陰影,引發市場對全球原油需求的擔憂。在南亞,印度的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400萬,躍居全球第二,並且仍以每天約8萬例的速度在快速增加。在歐洲,自夏季度假旅行季節高峰期以來,隨著各國本地經濟活動的重啟和地區間人群流動的增加,多個歐洲國家疫情狀況開始出現反彈。如,西班牙和法國確診人數達到了第一輪疫情最嚴重時期的水平,荷蘭和比利時等國的確診人數達到前一輪峰值的一半以上,而早先控疫較好的波蘭等國的確診人數顯著高於前一輪疫情期間的水平。過去一個半月以來,歐洲的確診病例每週都在增長,目前每天新增近3萬人,且總病例中超過30%是7月份以後確診的。當地輿論普遍認為,歐洲的第二輪疫情已經到來。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可謂依然嚴峻,嚴重製約世界各地的經濟執行,打壓了市場對原油的需求。
其次美國經濟表現差強人意,復甦動能弱化。美國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隨著美國政府的財政救助計劃逐漸到期,非農就業人口增長進一步放緩,8月非農就業崗位僅增加137萬個。目前,美國的失業率比2月高出4.9個百分點,就業崗位比疫情前減少了1150萬。同時,美國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在上週高達88.1萬,連續申請失業金的人數也繼續在高位徘徊,數千萬人處於失業狀態,這加劇了市場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在歐洲,歐元區失業率已連續3個月攀升,7月升至7.9%,且CPI初值在8月同比下降0.2%,為4年來首次下降。這表明近期歐洲重啟經濟活動,未能抵消疫情對需求產生的影響,同時也加劇市場對歐元區通縮的擔憂。
第三,隨著北半球夏季的接近尾聲,暑期用油旺季畫上句號。每年的7、8月份,是美歐等主要經濟體家庭自駕出遊的高峰期,這催生一撥汽油需求行情。隨著暑期休假結束,夏季駕車季節戛然而止。資料顯示,8月最後一個星期,美國的石油需求環比大幅減少264萬桶,減幅高達13%,其中汽油需求減少38萬桶/日,萎縮4%。進入9月,各大煉油廠陸續進入檢修季。在未來幾周,主要煉油廠對原油的需求將會明顯減少。兩相疊加,無疑使市場需求進一步承壓。
第四,從資本面來看,空頭因素佔據市場上風。近來,紐約WTI、倫敦布倫特的原油期貨合約非商業淨多持倉量均呈減少態勢。資料顯示,截止9月1日,WTI原油期貨合約非商業淨多持倉為49.09萬手,比前一週減少0.98萬手。這是WTI淨多頭連降四周,後市看多氣氛減弱。同期,布倫特原油期貨合約非商業淨空持倉為10.07萬手,比前一週大幅增加3.05萬手,後市普遍看空。
導致國際油價承壓的另一因素是,國際市場原油供應在增加。路透社的調查資料顯示,8月份歐佩克產油國的原油產量環比提高100萬桶/日。而美國油企近期也增加了鑽探活動。貝克休斯資料顯示,美國能源企業的活躍鑽機數量近三週出現攀升,其中石油鑽機數已增加至181臺。隨著OPEC+逐漸削減減產力度,美國頁岩油的增產,供應端很難給油價帶來進一步提振。
壓垮國際油價的最後一根稻草,無疑是沙烏地阿拉伯的一紙公告。9月5日,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宣佈,下調10月份對亞洲和美國出口的所有級別原油的價格,同時下調向歐洲西北部和地中海地區出口的輕質原油價格。這是6月以來沙特出口到亞洲的輕質油首次降價。而近期美國股市的下跌和美元的觸底反彈,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國際油價的下行。
展望未來,當前石油市場正進入需求淡季,北半球進入冬季後疫情可能迎來新的反撲浪潮,國際產業鏈、供應鏈迴圈受阻,令石油需求受到壓制,同時庫存過剩狀況又已開始凸顯,國際原油市場預計仍供過於求,國際油價反彈回升面臨很大不確定性。有專家認為,國際石油需求可能需要兩三年才能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明年油價可能會進入每桶50美元至55美元的區間。預定在9月17日舉行的OPEC部長級小組會議,將為國際油價走勢提供新的指引。(經濟日報記者 徐惠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