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藥到金嗓子,玩命燒錢打廣告為什麼不靈了?

國民品牌“金嗓子”又出事了,掌門人江佩珍近期收到限制出境令,而早在2019年,江佩珍就已經被限制消費,被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

之所以成了“老賴”,源於金嗓子未按合同要求支付星空華文5167萬元廣告費,星空傳媒催要無果,遂將其告上法庭。最終,金嗓子敗訴,需向支付原告星空華文廣告費和違約金共計5194.98萬元。

然而,雖然有法院的判決結果,但金嗓子卻一拖再拖,直到被限制出境,也沒有打款的跡象。

曾經透過電視廣告走進千家萬戶的金嗓子,陷入如此困境,這是普藥廠商共同面臨的風險。

“保護嗓子,請用金嗓子喉片,廣西金嗓子”。

這支廣告在央視播放了十幾年年,代言人也從羅納爾多,換成了卡卡,憑藉國際一線球星的代言,十幾年如一日的廣告投放,金嗓子成了紅遍大江南北的“國民品牌”。

2014年,金嗓子實現營收6.09億元,超過90%的營收由“金嗓子喉片”這一單一產品貢獻,而在此時,金嗓子風頭正勁,單一化產品結構並未阻礙金嗓子上市之路,2015年,金嗓子上市港交所。

然而,這幾乎是金嗓子最後的巔峰。上市之後的2016年,金嗓子歸母淨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大跌33.4%,而銷售及分銷開支卻同比增長24.9%。

金嗓子的股價也“跌跌”不休,從2015年上市時的4.71港元/股,跌到今天的1.47港元/股。2018年最低時,甚至一度跌至0.92港元/股,市值只剩6.8億元,蒸發近九成。

這其中,金嗓子核心產品銷量一直難有突破。而維持原有銷量則需要耗費鉅額的銷售成本;新產品的推廣未獲成功,更是雪上加霜。

從2012年到2018年,金嗓子喉片的年銷量穩定在1.2億盒左右,可是要維持這樣銷量,金嗓子在2019年承擔了3.08億的營銷及分銷開支,佔7.97億總營收的38.6%。也就是說,金嗓子每產生100元的營收,就要砸將近40元去推廣營銷。

然而這樣高額的銷售費率是不得不的,市場上咽喉類用藥的種類繁多,有揚子江藥業的藍芩口服液、桂龍藥業的清喉利咽顆粒、桂林三金的西瓜霜等,雖然品類不同,功效卻十分相似,對金嗓子的市場份額產生直接威脅。除此之外,食字號咽喉產品被不斷推出,並透過零售渠道展開分銷。這些競爭對手,讓金嗓子不敢縮減銷售和分銷開支。

這使得金嗓子難以承受任何公司戰略上的挫折,也難以獲得投資者的信任與青睞。

2016年推出了金嗓子草本飲料,並花了8000萬請星空華文打廣告,最後徹底失敗,與此前謀劃的“年銷售額3.5個億”大相徑庭,也成了當年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直到如今,這筆拖欠的廣告費也沒能結算。

事實上,用高額的銷售成本維持市場存量,以營銷為重心的生存模式,金嗓子並非先例,最早精通此玩法的是“哈藥集團”,因此這樣的經營策略也被稱為“哈藥模式”,哈藥集團也成為第一個因此興盛,因此衰落的企業。

1996年,哈藥集團子公司三精製藥鉅額虧損,時任廠長姜林奎加大了廣告投放,效果之好出乎意料。

1997年,三精製藥投放1000萬元廣告,銷售額達到1億元;1998年投放2000萬廣告,銷售額達到2.2億元;1999年廣告投放陡增至2億元,銷售額也隨之暴漲至8.6億元。

直到今天,“藍瓶鈣”、“蓋中蓋”的廣告依然是90後的集體記憶。

嚐到了甜頭的哈藥一發不可收拾,2000年,哈藥撒出11億廣告費,這在當時幾乎是天文數字。廣告覆蓋從中央到地方的各大衛視,甚至買下了2000年央視春晚零點報時廣告。

但危機的種子從那時就開始埋下,高額的營銷費用帶來的事利潤率的下降。1998年,哈藥六廠營收僅2.28億元,淨利潤1698萬元。打了廣告後的1999年,哈藥六廠營收達到10.7億元,漲幅超過400%,稅後淨利潤2483萬元,增幅僅為46%。

哈藥的傳奇延續了十幾年,在2010年,哈藥集團營收達到180億元,淨利潤高達11.3億元。

可哈藥模式的崩潰也就此開始,2013年哈藥集團實現了180.92億元,但高額的銷售費用擠佔了盈利空間,當年淨利潤只有1.69億元。

隨後,哈藥集團不得不大幅削減廣告費用以謀求淨利潤。2012年至2018年間,哈藥股份廣告宣傳費從8.98億元下降至0.16億元。

可一旦沒了廣告,哈藥集團的種種弊病一一顯現。

哈藥股份的營收開始一路下滑。

而淨利潤在最開始降低廣告費之後有短暫上升,但隨後也開始下滑。

老產品的生命週期開始結束,而由於在過去對研發的忽略,哈藥的產品開始青黃不接,2018年,哈藥股份在產在銷產品211個,品規338個,品規比2017年減少201個。

經營陷入困境的哈藥不得不在2019年實現混改,那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廣告連同哈藥往日的輝煌,成為了歷史記憶。

2018年,哈藥營業收入為108億元,僅比2009年多1億元,兜兜轉轉,哈藥回到了十年前。

對於普藥廠商而言,哈藥模式幾乎有著難以抵擋的魔力,發財速度見效快,移花接木簡單易學。

然而一旦採取了“哈藥模式”,長期忽視研發和產品差異化,用燒錢營銷以維持營收,而一旦降低營銷費用,業績就會立刻下降。

這是一個恐怖的困境:燒錢鋪廣告遲早會死,但不燒錢會立刻死。

如何精準營銷,將廣告推送到需要的人,而不是鋪天蓋地?如何維持研發與營銷的平衡,避免金嗓子產品單一的前車之鑑?哈藥模式不靈的情況下,這些都在考驗著普藥廠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34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哈藥到金嗓子,玩命燒錢打廣告為什麼不靈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