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國平
編輯|彭韌
如果股市可以預測,大家早已都是億萬富翁。
編者按:股市到底能不能預測?對於大部分投資者來說,這個答案和它背後的邏輯他們早已經耳熟能詳了,但是,在變幻莫測而又充滿誘惑的市場面前,投資者們時不時還是需要提醒自己一下。在央視高分紀錄片《華爾街》《貨幣》學術顧問與總撰稿李國平教授的新作《金融思維》中,他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金融的基礎要素及其對大眾生活的影響,例如金融工具、金融衍生品、貨幣、利率、匯率等,這本以普及金融常識為目的的著作將專業知識拆分成生動的現實案例,生動地幫助讀者理解金融的核心本質,回答了類似於股市是否可以預測、黃金能不能買這樣的基礎投資問題,本文摘自《金融思維》。歡迎讀者留言分享您對股市是否可以預測這一話題的看法,我們將挑選五位留言讀者各贈送《金融思維》一本。
截至 2019 年 4 月底,中國股市的賬戶數共計 1.52 億個,其中絕大部分是散戶。投資股市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投資理財的重要途徑。想要在股市中投資成功,我們先要在一個關鍵問題上明確自己的看法,然後根據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確定投資策略。這個問題就是,你相信股市是可以預測的嗎?
遲鈍的小豬與冤死的老牛
曾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笑話:一艘船漂行在大海上,船上坐著很多動物,動物們提議每人說一個笑話,如果聽笑話的動物中有一個沒有笑,說笑話的就自己跳到海里去。老牛說了一個笑話,大家都哈哈大笑,唯獨小豬毫無反應。於是,老牛隻好自己跳到海里,淹死了。過了一個小時,小豬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大家問他為什麼發笑,小豬說剛才老牛的笑話太好笑了。原來,小豬這時候才反應過來,老牛死得太冤了。
這個笑話跟金融有關係嗎?當然有,而且關係還很大。在股市裡面,如果股票的價格也像小豬一樣反應遲鈍的話,也會產生類似的後果。比如一個公司經營得非常好,但是,不管這個公司宣佈了什麼好訊息,不管這個公司比上年多賺了多少錢,它的股票價格都像小豬一樣,就是沒反應,就是不上漲,結果會怎麼樣呢?結果就是,當這家公司需要透過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時候,沒有人買它的股票,這個公司就得不到生產所需要的資金,也就發展不起來,甚至可能會倒閉,像老牛一樣冤死。
相反,如果大象說了一個笑話,本來這個笑話一點也不好笑,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所有動物都莫名其妙地哈哈大笑,這不就讓大象白白撿了大便宜嗎?就好像在股市裡面,本來一個公司經營得很差,連年虧損,可是它的股票價格就是一個勁地往上漲。結果怎麼樣呢?當然是大家都去買它的股票,本來有限的資金都浪費在這個經營很差的公司上了。
例如,在 2007 年A 股牛市的時候,很多 ST(退市風險警示)公司的股票連續漲停,許多資金都浪費在這種公司上了。股價是否迅速充分地對資訊做出反應在股市裡面,當公司釋出重大訊息的時候,股價到底是怎麼反應的呢?
經濟學家做了很多研究,他們發現,首先,在公司釋出訊息前,股價就已經在上漲或者下跌了,這說明股市裡面普遍存在內幕交易。其次,市場往往反應過度,就是在公司釋出好訊息後,股價大幅度上漲,本來應該上漲 5% 的結果上漲了 8%,一兩天之後投資者冷靜下來,發現這個好訊息其實也沒有那麼好,股價又慢慢地下跌一點。釋出不好的訊息之後,剛好反過來,股價先大幅度下跌,一兩天之後又慢慢漲回來一些。
A 股就是這樣。2018年A股連續下跌,創業板指數甚至創下了2015年“股災”以來的最低點。雖然有貿易摩擦的原因,但 A 股應該是反應過度了。在A 股中,有些股票在交易的時候突然出現閃崩——股票價格突然莫名其妙暴跌,甚至跌停。例如,2018 年6 月 14 日,就出現了 10 多隻股票盤中突然閃崩跌停。
有人說,這是因為這些股票的業績不好,可問題是這些股票的業績不好大家早就知道,又不是突然宣佈的。作為一個投資者,我們一定要冷靜,公司釋出壞訊息的時候不要急於拋售,釋出好訊息的時候也不要急於買進。
什麼是效率市場
上市公司經常會公佈重大事件,對於這種重大事件,如果股票的價格像小豬一樣反應遲鈍、沒有變化的話,或者本來什麼事情也沒發生,可是股市莫名其妙地暴漲暴跌,我們就把這個市場叫作非效率市場。效率市場就是當股市發生好的或者不好的重大事件時,股票價格會迅速而且充分地做出反應,即股票價格會迅速地上漲或者下跌。一個是要迅速反應,不能像前面說的那個小豬一樣反應遲鈍;一個是要充分反應,就是股市上漲或者下跌的幅度要與資訊的重大程度一致,既不能反應不足,也不能反應過度。這個理論就是效率市場假說。
效率市場假說是現代金融學核心理論,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尤金·法瑪在 1970 年提出來的。2013 年法瑪因為這個理論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效率市場假說還有其他內容。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內容就是關於股市是不是可以預測的這個問題。
股市是不可預測的
股市每天都在變化,要麼上漲,要麼下跌。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為什麼股票價格每天都在漲跌?推動股價不停變化的力量是什麼?
股市是由新聞推動的,即推動股票價格不停變化的力量是新聞。例如, 2018 年 8 月 9 日晚上,有報道說工商銀行與農業銀行上海分行的首套住房抵押貸款利率從 95 折調整到 9 折,8 月 10 日開盤後房地產股票大漲。
股市是新聞推動的,而新聞的本質特點就是它是無法預測的。如果新聞是可以預測的,它也就不是新聞了。要麼新聞發生的時間、地點是人們無法事先知道的,要麼它的內容是人們無法事先知道的,要麼它發生的時間、地點、內容都是人們無法事先知道的。例如,按慣例,中國國家統計局會在每月 9 日上午釋出上月的 CPI 等經濟資料,雖然我們知道國家統計局釋出 CPI 這一新聞的時間與地點,但是,國家統計局在新聞釋出會上釋出的具體內容事先是沒有人知道的,沒有人事先就準確地知道 CPI 到底是多少。
如果事先有人知道了,很可能是統計局有人違法,洩密了。一些外國投資銀行曾經非常準確地預測出中國的宏觀經濟資料。2010 年 6 月,外國媒體公佈的中國宏觀經濟預測資料與國家統計局的資料居然一模一樣,難道外國投資銀行真的擁有非同尋常的預測能力嗎?北京西城區檢察院對此進行了調查,結果是國家統計局的孫振與中國人民銀行的伍超明兩人將經濟資料故意洩露給了外國媒體。這些洩密的人被抓以後,外國投資銀行對中國經濟資料的預測基本上也是瞎蒙了。
既然股市的波動與股價的漲跌是由新聞推動的,而新聞本質上是不可預測的,股市也就是不可預測的。
為什麼說股市無法預測
股市是可以預測的這種說法本身其實是自相矛盾的,為什麼呢?舉例來說,假如今天是 2019 年 6 月 3 日,我預測工商銀行的股票在 2019年 10 月 1 日將從現在的每股 5 元上漲到每股 12 元,我會怎麼做?我當然今天就會購買工商銀行的股票,錢不夠就借錢買,有多少買多少。而且,既然我能夠預測,別人也能夠預測,別人也會買工商銀行的股票。結果,工商銀行股票的價格會怎麼樣?當然是 6 月 3 日就會開始上漲,而不會等到 10 月1 日才上漲。
但很多人仍然相信股市是可以預測的,特別是股市分析師們。股市分析師們都強烈反對效率市場假說,他們相信股市是可以預測的。股市分析師的工作就是預測股市,如果效率市場假說是對的,他們就都得下崗,都得另謀生路。
已故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197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曾經說過,如果股市是可以預測的,那麼大家早就是億萬富翁了。股市上漲的時候,買入可以賺;下跌的時候,賣空也可以賺。因此,如果能夠準確預測股市的話,每天都可以賺錢。
我們透過一個很簡單的計算,就可以證明沒有人能夠持續性地準確預測股市。假如某人能夠持續性地準確預測股市的走向,他每天可以賺 0.5%,如果他投資 10 萬元到股市,一年按 250 個交易日計算,10 年之後,這 10 萬元的投資就會變成 260 億元。這樣的人從來沒有出現過,也永遠不可能出現。
對於那些在電視上指著各種 K 線、均線預測大盤或者個股股價走向的股市“牛人”,只需要問他們一個問題:你賺了多少錢?他們要是能夠預測股市,早就是億萬富翁了,早實現財富自由了,還用得著每天在電視上分析股票,賺這個辛苦錢?有時候有學生問我怎麼看股市,我說別問我股市的走向,如果我能預測股市走向,我就不會在這裡上課,賺這個辛苦錢了,早就到加勒比海島度假去了。
現在微信上有很多“薦股群”“股票交流群”,可以說這些“薦股群”“股票交流群”幾乎都是騙子。媒體上有很多這樣的報道,某人被拉入“薦股群”,上當之後才發現除了自己,群裡的其他人全是托兒。
“股神”巴菲特也沒有預測股市的能力
2018 年,中國有大量的基金清盤。2018 年的前 7 個月中,共同基金已有 213 只清盤,私募基金則有 1 092 只清盤。
基金清盤是指將基金資產全部賣掉,變成現金,然後將所得資金分給基金份額持有人。清盤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是基金不賺錢,甚至虧損。例如,我創辦一隻基金,總共 1 億份,每份 1 元,也就是總共募集了 1 億元,然後拿去投資股市。我拿著募集的資金買了 A 股的股票,結果虧損了,現在每份基金只值 0.75 元。這時我決定清盤,也就是把我手裡的股票全部賣掉,變成現金,然後分給大家,你買了 10 萬份,購買的時候是 10 萬元,而現在只有 7.5 萬元了,虧了 2.5 萬元。
這麼多的基金清盤說明什麼問題?說明這些基金都沒賺錢。基金清盤和效率市場假說有什麼關係呢?
股市到底是不是效率市場
效率市場假說到底對不對,或者說股市到底有沒有規律性、是不是可以預測的呢?對於這個問題,經濟學家已經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們的結論是,總體來說股市是效率市場,也就是說,總體來說股市是不可預測的。
檢驗股市是否是效率市場的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看基金經理的業績是否跑過大盤。假如 2018 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大盤指數上漲了 10%,我們可以看看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的漲幅是否超過 10%。基金經理是從事投資的專門人才,如果他們真能預測股市的走向,他們就會在股市下跌前賣掉股票,而在股市上漲前買進股票;而且,他們也應該具有選擇牛股的能力,即能夠選出那些能夠跑贏大盤的股票。這樣,因為他們避免了股市下跌時候的損失,在他們的管理下,基金的業績就應該比大盤好。
然而,經濟學家做出的大量研究發現,不管是在哪個國家,總體來說,共同基金經理很少能夠永續性地跑贏大盤。偶爾有人跑過大盤,也基本上是因為運氣好。這說明即便是專門從事股市投資的基金經理也沒有預測股市的能力。既然沒有人能夠總是準確預測股市的走向,股市就是不可預測的。
華爾街的大師們也虧損
華爾街的投資大師們也常有虧損的時候。2011 年,約翰·保爾森等對沖基金大師就遭受了鉅額虧損。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中,保爾森曾以大規模賣空而獲利數十億美元,也因此在全球聲名大噪。然而,在 2011 年,保爾森數次遭受鉅虧。例如,2011 年年初,他以大約 10 億美元買入 2 500 萬股惠普的股票,平均每股買入價格 44.7 美元。2011 年 8 月 19 日,惠普宣佈考慮放棄智慧手機與平板電腦業務後,股價暴跌到 23.6 美元,保爾森賬面損失可能高達 5 億美元。
有人會問,還有“股神”沃倫·巴菲特呢,難道巴菲特也是靠運氣?對於這個問題,經濟學家的回答是,全世界有 75 億人,在這些人中,總會出現 幾個巴菲特、愛因斯坦這樣極其厲害的人。但就算是巴菲特,根據 2018 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公佈的資料,在 1965—2018 年的 53 年裡,有 17 年巴菲特輸給了標準普爾 500 指數,輸給了大盤。巴菲特自己也從不對股市做 任何預測。有媒體報道,巴菲特曾說過,他從來沒有見過一個能夠預測市場走勢的人。
投資策略取決於我們是否相信效率市場假說
效率市場假說對個人投資者的股市投資有什麼意義呢?對於我們一般投 資者來說,在投資的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看你相不相信效率市場假說,相不相信股市是不可預測的這個結論。
如果你不相信效率市場假說,認為股市是可以預測的,認為別人預測不了股市走向,但你可以,那麼你可以做短線,今天買入股票,明天就把它賣掉,在股市的短期漲跌中賺錢。
如果你相信效率市場假說,相信沒有人能夠真正持續性地準確預測股市的變化以及股票價格的漲跌,那麼作為投資者,你就不要過多地從事短線交易,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買一隻能夠充分代表股市大盤的指數基金,並長期持有。
(李國平,法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博導。央視紀錄片《華爾街》《貨幣》學術顧問與總撰稿。1997—2003年,先後獲美國耶魯大學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全額獎學金,在兩校學習,主要教學與科研方向為公司理財、投資銀行學、法經濟學等。)
《金融思維》
作者:李國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活動預告
聽說公眾號平臺改變了推送規則,
得到的“在看”越多,
文章在資訊流中越靠前。
為了更好的相遇,
獎勵小巴一個大拇指吧!
也歡迎將本號設為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