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新基建有哪些戰略發展方向?
新基建既是強基礎、利長遠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域性性工程,對當前經濟也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價值,應既著眼長遠,也不脫離國情,量力而行
以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為代表的十大戰略方向既是面向未來的戰略佈局,也可看作是新基建的戰略投資方向
目前新基建投資雖然在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仍較低,但更具成長性和創新性,對供給側與需求側同時發揮滲透、融合、帶動作用
從長遠看,新基建是強基礎、利長遠的戰略性、先導性、全域性性工程,近期看有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內在需求,所以既要著眼長遠,又不能脫離國情,要量力而行,以新帶舊,將基礎設施投資逐步從傳統領域轉向新興領域,著力十大戰略方向的新基建佈局,促進新舊基礎設施體系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加速整體轉型升級,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推進高質量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慧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智慧化數字
主要包括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如基於新一代資訊科技,建設以5G、新一代全光網、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衛星網際網路等為代表的通訊網路基礎設施,以資料中心、災備中心等為代表的儲存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邊緣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光子計算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超算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等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構成互聯互通、經濟適用、自主可控的分散式、智慧化資訊基礎設施體系。
圍繞資料資源開發、感知、收集、傳輸、計算、呼叫、儲存、分發、處理和分析,基於海量資料和海量算力,大幅改進的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方式,大幅提升的算力,構建“萬物智聯”的資訊網路體系、戰略計算平臺、開源社群和數字孿生體,實現遠端實時呼叫資料資源和算力,塑造數字產業化及產業數字化生態,以支撐數字經濟、網路強國、數字強國和智慧社會建設。
數字化科技創新
這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等,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如建設先進光源、散裂中子源等支撐多學科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升現有設施效能及使用效率。這些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技術創新平臺是國家發展科技硬實力的必要基礎條件。
完善工程、產業、社會及綠色技術創新平臺,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創新基礎設施體系,促進各領域、各區域科學、技術、工程、產業及社會創新交叉融合,基礎研究、資料密集型科研、應用研究及創新創業創造活動融通發展,必須提升和新建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數字化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及應用場景,夯實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體系底層支撐,以解決從“不能用”到“可以用”的技術瓶頸,從“可以用”到“很實用、很好用”的生產技術瓶頸,支撐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這類基礎設施具有適應創新參與主體的大眾化、創新組織機構的開放化、創新行業領域的跨界化、創新連結機制的平臺化、創新資金來源的多元化等新特點。
現代資源能源與交通物流
建設智慧電網、微電網、分散式能源、新型儲能、氫能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等基礎設施網路,提升特高壓、核能、油氣管網等基礎設施網路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構建“多能互補、智慧化調控”的分散式可持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能源網際網路及跨境能源網路,支撐能源革命和能源強國建設。
加強水源工程和供水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完善地質勘查、關鍵礦產資源獲取及綜合利用、重大特色資源綠色高效轉化及迴圈利用等資源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支撐資源革命和資源強國建設。
建設公路、鐵路、港口、機場等綜合、智慧、綠色、平安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體系,完善郵政、倉儲物流等“通道+樞紐+網路”基礎設施體系,拓展延伸數字化、智慧化交通物流新型基礎設施,支撐交通強國、物流強國建設。
先進材料與智慧綠色製造
建設材料供應與儲備體系,重點新材料生產應用示範平臺、測試評價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和新材料引數庫,建設產業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研發及公共服務平臺,數字工廠、智慧工廠及數字化創新生態體系。
深度應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制造業基礎設施轉型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建設綠色迴圈工業園區,智慧製造基地等基地網路。
建設可擴充套件的研發、生產、流通等數字平臺,在材料、中間供應商和生產者、使用者之間實現端到端連線,在供應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等強鏈補鏈固鏈的基礎上,形成先進製造業叢集和戰略產業叢集,強化“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基礎設施網路支撐。
現代農業和生物產業
建設符合未來生物經濟發展需求的農田水利設施,農業生物精準設計試驗基地,工業生物設計與生物製造試驗基地,生物風險防控、農業防災減災和重大疫病防治等設施網路,農產品研發、生產、加工、流通、儲藏等設施網路。
推進數字化賦能大農業轉型,將智慧農機裝備,高通量、智慧化精準種養技術整合體系,以及感測器、自動化機器人和微型灌溉等設施用於農業生產,支撐構建高產、優質、高效、生態的智慧農業和生物產業,支撐農業現代化,保障糧食、食品安全和生物安全。
現代教育、文旅、體育與衛生健康
提升社會基礎設施的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平,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加強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適老化基礎設施,加強社會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加強傳統與線上醫療衛生體系銜接,完善重大疫情防控及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保障關鍵醫療裝置與物資的應急生產及戰略儲備。
依託“網際網路+”“數字+”“智慧+”,升級教育、文旅、體育與衛生健康基礎設施體系,增強社會基礎設施的完整性、儲備性和可及性,支撐教育、文化、旅遊、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智慧社會建設。
生態環境新型環境
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生物多樣性、大氣、水、土壤、輻射等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及汙水、垃圾、固體廢棄物等回收處理設施。建設綠色、低碳、迴圈等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推進生產、生活基礎設施綠色化。支撐發展綠色、迴圈、低碳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空天海洋新型
建設基於天地一體的地面設施和控制系統、極地科考站、海底空間站、發射系統、衛星和航天器系統、空間站,構建數字地球大資料平臺,更好地拓展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海洋空間、極地空間和深地空間,支撐航天強國、海洋強國和地質強國建設,保障國家空天、海洋、極地、深地權益和國土安全。
國家總體安全
現代化強國基礎設施體系是一個複雜巨系統,必須確保足夠的韌性和安全性。建設完善傳統與非傳統安全防範技術、標準及工程體系,提高重大風險監測、預警、防範和應急反應能力。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構建軍民融合,集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資訊、生態、資源、核、生物、環境、食品、健康等重點領域安全於一體的國家安全物質、技術、資訊和制度保障體系,確保國家工業控制系統、科技、金融及經濟社會環境等關鍵性基礎設施的物質體系安全、資料網路安全與科技安全,保障國家總體安全與公共安全。
國家治理現代化
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與標準、制度體系,深入推進智慧城市、城市大腦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農村治理資訊及服務平臺建設,構建開放共享、實時聯動、城鄉統籌、全域協同的科學決策及智慧管理治理系統與設施網路。深化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支撐數字政府建設和政府治理、社會治理智慧化,提升國家治理資訊化和現代化水平。
綜上所述,新基建投資要充分尊重經濟規律、科技規律,明確市場、政府與社會機制的角色定位,平衡好全社會的成本與收益。要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理念,對於公益性強、投資回報低、週期長的新基建領域,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為主體發揮作用,統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資,避免重複建設;對於有良好投資回報的新基建領域,如5G、資料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以市場為主體發揮作用,政府主要提供合理的制度和治理方案,確保設計和建造質量;由市場來引導新基建發展方向,不盲目追求“推陳出新”,保護社會投資獲得合理回報。
各地應充分重視新基建的通用性和普遍性要求,並結合區域特性和階段性特徵,做好優質專案的科學論證工作。打造更具科技含量,更能引領帶動中小企業智慧升級、保證基本民生、促進新供給與新消費的新基建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