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鰻財經》文 / 楊力
華大基因又要向股東伸手要錢了!7月1日晚間,華大基因釋出公告披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此次發行物件為不超過35名符合證監會規定條件的特定投資者,發行數量不超過4001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0.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擬全部用於青島華大基因檢測試劑生產及基因檢測服務專案、醫學檢驗解決方案平臺建設專案、雲資料處理系統升級專案、生物樣本庫建設專案、補充流動資金。
《電鰻財經》注意到,最近體外診斷行業的上市公司似乎在爭相定增,6月份,安圖生物丟擲了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物件發行股份不超過4306萬股,募集資金32.8億元,其中,22.72億元用於體外診斷產業園(三期)專案,包括研發中心建設和診斷產品產能擴大;2.30億元用於診斷儀器產業園之營銷網路建設;8.1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雖然華大基因此次定增募資金額相對小一些,但作為體外診斷行業的“巨頭”之一,該公司的一舉一動備受矚目。
抗擊疫情和業績增長兩不誤
財報顯示,華大基因的主要主營業務為透過基因檢測、質譜檢測、生物資訊分析等手段,為醫療機構、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等提供基因組學類的檢測和研究服務。主要產品包括NIFTY(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胎兒染色體非整倍體檢測)在內的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腫瘤防控及轉化醫學類服務、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多組學大資料服務與合成業務、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等。
2019年,該公司有99.76%的收入來自基因組學應用行業,具體按產品劃分,該公司有42%的收入來自生育健康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有24.34%的收入來自感染防控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服務,有20.4%的收入的來自精準醫學檢測綜合解決方案。
自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華大基因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該公司在病毒核酸檢測等方面能力發揮了重大作用,並在武漢等地建立“火眼”實驗室,加速新冠病毒感染者及疑似者的篩查清零。
抗擊新冠病毒的同時,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也實現了大幅增長,實現營收7.91億元,同比大增了35.78%,實現淨利潤為1.4億元,同比增長了43.59%。
競爭激烈和研發大投入致增收不增利
然而,事實上,從2017年上市以來,華大基因的業績是一路下滑的,2018年和2019年,該公司的扣非後淨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滑,增速分別為-3.36%和-28.36%。
作為體外診斷的“巨頭”之一,華大基因為何業績一再下滑?首先,作為一家科技企業,華大基因需要巨大投入來進行創新維護,就算是在歸母利潤下降的情況下,華大基因依舊在研發方面投入巨大,2018年該公司的研發支出比2017年增長了51.9%,2019年的研發費用比2018年增長了21.61%。
此外,激烈的市場競爭讓華大基因增收不增利。近年來,市場格局的限制讓許多在早期成立的中小型基因檢測公司不得不退出,雖然華大基因仍然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但經歷過洗牌後留下來的許多企業實力都不弱,都能成為該公司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貝瑞基因、達安基因、迪安診斷、金域醫學等。
市場空間大 體外診斷市場地位確立
不過,總的來看,體外診斷行業空間仍足夠大。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報告(2017)》,2013年我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為288億元,2016年達到450億元,年平均複合增長率達16%。預計到2020年,我國體外診斷試劑行業市場規模將超800億元。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的湧現,分子診斷行業步入高速增長階段,市場規模增長率維持在20%-25%之間,增速位列三大細分領域之首。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分子診斷市場規模已達60億元,預計2019年將達百億元。
企業方面,截至2020年2月4日,國內經營範圍包含體外診斷的註冊企業(含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狀態)共有15070家。其中,行業新增註冊企業數量在2013年開始提速,當年新註冊企業首次破千,達1047家。另外,目前A股84家醫療器械上市公司中,體外診斷企業數達29家,佔比高達34.52%。
另外,與海外體外診斷市場的羅氏、雅培、西門子等國際巨頭相比,國內企業仍有差距,但近年來,國內企業奮起直追,部分領域的產品已與這些國際巨頭基本處於同一技術水平。
華大基因作為國內體外診斷行業的“巨頭”之一,其未來發展前景仍值得期待。業內人士認為,新冠疫情大幅提升了華大基因的全球地位,該公司藉助火眼實驗室打造全球體外診斷IVD龍頭。以前市場把華大基因定位於基因測序的龍頭,而此次新冠疫情之後,該公司展現了公司在IVD領域多技術平臺的優勢和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