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8月中國出口為何再現超預期改善?
中新社北京9月7日電 (記者 李曉喻)中國出口復甦勢頭越發明顯。海關總署7日公佈資料顯示,8月中國出口額同比增長11.6%,不僅重新整理了疫情暴發至今的紀錄,更創下去年3月以來新高。
至此,中國出口已連續兩個月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受近期出口形勢大好帶動,1-8月中國出口額年內首次恢復正增長,增幅為0.8%。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張斌稱,中國外貿表現不僅優於全球主要經濟體,佔國際市場份額進一步上升,也“好於我們自己的預期”。
近期中國出口持續向好有多方面原因。從需求來看,隨著海外多國已從疫情防控為主轉向推進復工復產,世界經濟與貿易開始復甦,外需逐步回暖。
8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中新出口訂單指數上升至49.1%,創今年1月以來新高,而且也高於去年同期水平,顯示需求正在改善。
從供給來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在疫情中經受住了考驗,有能力在其他國家大批工廠停工時完成訂單。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中國出口額持續大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不少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受到重創甚至“停擺”之際,中國產業體系率先恢復正常運轉,出口的競爭優勢進一步凸顯。
穩外貿政策逐漸顯效也是原因之一。今年以來,為對沖疫情給出口造成的衝擊,中央和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穩外貿措施,包括在信貸、稅收等方面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援,緩解企業資金壓力;鼓勵舉辦各種線上展會,幫企業爭取訂單等。
用張斌的話說,今年穩外貿政策“超出常規”,出臺頻率和力度都前所未有。
跨境電商亦為中國出口提供了“減震器”。據官方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海關跨境電商監管平臺進出口增長26.2%,其中出口增長28.7%,進口增長24.4%,遠高於同期中國進出口整體增速。
儘管中國出口業績持續改善,但還未到高枕無憂時。
眼下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大流行,給不少國家經濟帶來沉重打擊。從主要經濟體陸續公佈的二季度資料來看,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就業、消費者信心等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顯著影響,走出低迷需要的時間可能遠超預期。
這意味著,外需要恢復元氣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崔曉敏表示,中國今後出口“遠慮”多於“近憂”。一方面,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和需求疲軟導致的企業投資意願下降和資產負債表惡化,將制約外部需求的修復程序。另一方面,隨著同類國家渡過疫情高峰,並逐步復工復產,中國對其他國家出口的替代效應、出口市場份額都可能會迴歸常態,進而弱化對總體出口增長的支撐。
此外,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飆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也可能給出口帶來障礙。
張斌坦言,今後中國外貿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國際經貿格局也在深刻調整,外貿前景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完)